节气的由来 <p class="ql-block"> 3月6日我们迎来了今年的【惊蛰】,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表面上因为春雷震响,吵醒冬眠的虫子。但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蛰”是藏的意思,藏在泥土中过冬的小昆虫。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p> <p class="ql-block"> “春雷响,万物长,春耕忙”惊蛰之后气温开始回升,雨水增多这就意味着繁忙的春耕开始了,宝贝们也来帮忙小菜苗拔草!</p> 节气三候 <p class="ql-block"> 一候桃始华:桃花开始绽放了,满树满树粉红的桃花,灿烂如朝霞,是春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哦!</p> <p class="ql-block"> 二候仓庚鸣:仓庚指的是黄鹂,黄鹂身体的羽毛大多为黄色,明亮如太阳,叫声清脆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三候鹰化为鸠:“鹰”泛指凶猛的大鸟,“鸠”指布谷鸟,古人认为春天的时候,鹰化为鸠;在秋天的时候,鸠又化为鹰了。当然,这是古人的想法,并不符合科学规律。</p> 民间习俗 <p class="ql-block"> 宝贝们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惊蛰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一、祭白虎中国根据民间传说,每年的这一天白老虎都会出来寻找食物,开口噬人,被伤到者在这一年通常会遭邪恶小人对你兴风作浪,并阻碍你的未来发展。因此,大家为了保护自己,在惊蛰这天祭白虎,这个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拜祭时需要用肥猪血喂在纸老虎的嘴上,寓意着让它吃饱后不再伤人,不能张口说人是非。</p> <p class="ql-block">二、“打小人”惊蛰为仲春二月份的开始,雷声会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会因响声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用香味驱赶蛇虫鼠蚁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三、祭雷神、蒙鼓皮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是响雷。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于是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部分地区会有惊蛰这一天祭祀雷神的习俗,惊蛰一声雷唤醒万物,人们祭祀雷神也是希望雷神能够唤醒万物,让人间处处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四、收获的枇杷"惊蛰枇杷"是民间流行的习俗,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且惊蛰时节气候较为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吃枇杷有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p> 节气养生 <p class="ql-block"> 起居养生惊蛰过后,气温逐渐升高,气候变暖,人们也就越来越会感到困乏,这就是俗称的“春困”。所以只有保证良好的睡眠,才能有健康和精力充沛的工作生活。</p> <p class="ql-block"> 饮食要清淡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p> <p class="ql-block"> 疾病预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精神上要保持愉快、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切忌妄动肝火,否则肝气太盛,易患头晕、目眩、中风和精神疾患。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惊蛰时节,属肝病高发季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