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闽东、南

剑桥秋雨

<p class="ql-block">早春二月,摆脱了疫情的折腾,老朋友们相约,踏上南下列车。“和协号”高速飞驰,开启了闽东南之行的旅程。</p> <b>一、福州篇</b> <p class="ql-block"><b>福州</b>,“有福之州”,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门户,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p><p class="ql-block"><b>福道</b>,福州城市森林步道,采用全国首创钢架镂空设计,主轴线长6.3公里,环线总长约19公里,也是福州市首条城市山水生态休闲健身走廊。</p> <p class="ql-block">福道贯穿福州的5 大主要城市公园,被国家地理杂志提名为全球最美的十条步行道之一。</p> <p class="ql-block"><b>三坊七巷</b>座落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总占地约45 公顷,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自晋代发轫,于唐五代形成,到明清鼎盛,如今古老坊巷风貌基本得以传续。</p> 老街旧巷,回首都是过往,青砖灰瓦,写满岁月悠长;一条老街,一段记忆,一份情怀。 <b>连江平流尾地质公园</b> <p class="ql-block">平流尾地质公园素有福州“天涯海角”之称。</p> <p class="ql-block">清澈湛蓝的大海,形状各异的变质岩,加上迎面吹拂的清凉的海风,徜徉于此,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和喧嚣,尽享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p> <p class="ql-block">平流尾地质公园依托一块巨大平坦的变质岩修建而成,因地处茭南村村尾,且以此块巨石作为隔段,沿岸海水左促右缓,故当地村民称之为平流尾。</p> <p class="ql-block">这里碧海蓝天,海浪拍打着礁石,岛上炊烟袅袅,民风淳朴,大海一望无际,仿佛真的到了天的尽头。</p> <p class="ql-block">亿万年经久的海风海水无尽冲刷侵袭,将这里的礁崖深勒出道道的横竖线条深钳岩石,形汇成满礁崖的网状沟坎。</p> <p class="ql-block">平流尾公园与马祖列岛仅一水之隔,天气晴朗时,站在平流尾公园的各个观景平台上,能清晰可见对岸的马祖芹壁村的街道和房屋建筑。</p> <p class="ql-block"><b>黄岐半岛 </b>有中国小香港之称,是祖国大陆与马祖距离最近的地方,历来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连。</p> <p class="ql-block">半岛上的小镇和渔村,尽管有不少现代的元素,但依然透发着传统生活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黄岐山前的公路左侧有一块酷似手掌,高约15米,宽5米的巨石,四方无依,上大下小,悬立在一块盘石上,好像一个仙人的巨掌在向您打招呼,这就是<b>仙人招手岩</b>。</p> <b>奇达村</b>被称为“福州最美渔村”,入选了中国十大魅力摄影基地。 <p class="ql-block">奇达村一面枕山,三面临海,村内有一座海拔400 多米的白云山,山上怪石林立,有‘海狮探海’‘阿凡提脸谱’等108 景。</p> <p class="ql-block">站在半坡的观海亭,看山看海两相宜;屹立山巅,可将奇山、巨石、海岛、渔排、港湾、渔村、风车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b>平潭</b> 俗称海坛,素有“海蚀地貌甲天下,海滨沙滩冠九州”之称 ,位于福建省东部,与台湾隔台湾海峡相望。<b>北部生态廊道</b>,是一条山海相交的观光长廊,一路盘山而上,连接着多个山头,犹如一条美丽的玉带缠绕在山海之间。</p> <p class="ql-block">一条生态旅游观光道作为山海之交,背靠青山,面朝大海,行走其中,山的秀美、海的壮阔、随风转动的风车,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b>北港村</b>平潭旅游新名片,《爸爸去哪儿了》取景地。</p> 北港村是平潭的一个小渔村,依山傍海。 <p class="ql-block">这里有着很特别的房子,被称为石头厝,它是由花岗石砌成。石头厝大部分都是青色和灰色,青色的历史更为久远。</p> <p class="ql-block">由于平潭属世界三大风口之一,所以每座石头厝的房顶还在瓦上整齐排列的压上了若干石头。</p> <p class="ql-block">这些石头厝经风吹日晒,饱经沧桑,背山面海,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p> <b>坛南湾</b>是一处旅游条件不逊于龙凤头海滨的又一天然浴场。 坛南湾东临大海,滩面平缓,细沙如银,有"坛南银滩"之称。 <b>海坛古城文化区</b>是目前平潭岛最大的在建旅游项目。 <p class="ql-block">它以“闽越海洋文化、海上丝绸文化”等为根基,是首座海岛旅游古城。</p> <p class="ql-block"><b>二、泉州篇</b></p><p class="ql-block">泉州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p> <p class="ql-block"><b>泉州</b>与<b>漳州、厦门</b>三地属于闽南地区<b>。</b></p><p class="ql-block"><b>崇武古城</b>地处福建省泉州市沿海的突出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 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是我国古代东南海疆的一座抗倭名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这里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始建于1387 年。它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4A 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 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继光所书,妈祖宫后的“马蹄石”传为清顺治八年(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时遗留。 崇武古城是中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好的明代石头城,也是中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br> <p class="ql-block"><b>惠安女</b>指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群特殊的民间风情女人,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惠安女的穿着具有古老传统的服饰特点:头披鲜艳的小朵花巾,捂住双颊下颌,上身穿斜襟衫,又短又狭,露出肚皮,下穿黑裤,又宽又大。这种服饰具有很强的色彩感染力,被视为“中国服饰精华的一部分”。</p> 解放初留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东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于是,所谓“封建”与“民主”,“节约”与“浪费”,在惠东女的身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内涵丰富、既矛盾又统一和谐的审美观。 <p class="ql-block">如今,年轻的惠安女上衣不再是短到露出肚脐,裤子也不再是宽大的灯笼状,只是金斗笠和五彩缤纷的头巾依然如故,仍然有一道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惠安女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大多以渔业为主。当男子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时,惠安女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p> <p class="ql-block">惠安女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而著名,不仅成了泉州崇武一道独特民俗景观,更为崇武增添了难以言表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在泉州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的“惠安女风情园”,我们参观了世界上最小的博物馆,了解了惠安女民俗。</p> <p class="ql-block">这个风情园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创作基地。游览的同时,我们也享受到了与貌美如花的惠安女拍照留影的快乐。</p> <b>洛阳桥</b>,曾用名“万安桥” <p class="ql-block">洛阳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的一座桥梁。</p> <p class="ql-block">它位于洛阳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p> <p class="ql-block">泉州洛阳桥与潮州广济桥、河北赵州桥、北京卢沟桥齐名,同被称为中国四大古桥。</p> <b>泉州开元寺</b>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更名开元寺。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泉州开元寺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 泉州东西塔是镇国塔、仁寿塔的合称,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 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东西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 泉州开元寺石塔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从石塔的建筑规模、形制和技艺等方面来看,都可以说得上精妙绝伦。它既是中世纪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社会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 <p class="ql-block">开元寺的麒麟壁建于乾隆乙卯年,原立于泉州府城隍庙前。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移砌到开元寺西塔北面加以保护。</p> <b>泉州府文庙</b>是中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包含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建筑形式于一体的孔庙古建筑群。 <b>文庄祭公祠</b>始建于明隆庆四年,后多次重修。 <b>古西街</b>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 一千多年来,这条古街区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链,将泉州唐宋以来众多绚丽多彩的文物胜迹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间的名贤逸事、民间传说一一贯穿起来。 在这条街上,还保留着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简直是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既蕴含着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诉说着古城革故鼎新的百年沧桑巨变。 <p class="ql-block"><b>浔埔村</b>的蚵壳厝是闽南建筑的一大奇观,我国东南沿海具有特色的贝饰古民居。蚝壳厝具有不积雨水、不怕虫蛀、冬暖夏凉的良好实用价值。</p> 蟳埔女“戴簪花圈,插象牙筷”的头饰是从宋代以来从中亚流传过来的,蟳埔女盘头插花,戴着丁香耳坠,穿着大裾衫、宽脚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情。 从这一座座蚝壳厝中走出来的,是福建“三大渔女”之一的蟳埔女。她们是闽南妇女勤劳、勇敢、朴实和贤惠的代表。蟳埔女的服饰极具海丝遗风,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 蟳埔女独特的服饰与头饰承载着渔家人的情感与历史记忆,蟳埔女习俗也成为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p class="ql-block">2008年,蟳埔女习俗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蟳埔女独特的乡土民俗风情,也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老的海丝元素赋予了这个闽南渔村独特的民俗文化,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b>梧林传统村落</b>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坐落于福建晋江,地处闽南金三角的中心位置,与台湾一水之隔,三面临海。</p> <p class="ql-block">现在村庄辖区面积约1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800 多人,海外侨胞有1.5 万人,是名副其实的侨乡。</p> <p class="ql-block">清末,梧林开始有人旅居海外,随后陆续有归国华侨出资建造了大量精美的洋楼,村庄规模逐渐扩大,建筑风格亦逐步多元化。2016年被国家住建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 <b>蔡氏古民居建筑群</b>,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漳里村,为菲律宾华侨蔡浅所建,从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陆续建成,前后历时52年,占地1.6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400间。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片美丽的红厝,红砖地面、红砖墙面、贴拼镶嵌墙是古居一大特色,是闽南独一无二的古民居建筑群,被誉为一座地地道道的清代闽南建筑博物馆、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坐北朝南,每座民居均为二进或三进,有护厝或东西厢房,主体建筑为硬山及卷棚式屋顶,上铺红瓦及筒瓦,燕尾形屋脊,穿斗式木构架,雕梁画栋。整个建筑群规整通透,布局精妙,反映着明清时期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p> 2001年6月25日,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class="ql-block"><b>三、漳州篇</b></p><p class="ql-block">漳州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全国沿海经济开放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水仙花之乡。</p> <b>云水谣与田螺坑</b> “南靖云水谣”原名长教,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国家5A 级景区。 这里山川秀美、人文丰富,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 2005 年,由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取景。 <p class="ql-block"><b>怀远楼</b>建于1905-1909年,是南靖土楼中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堪称传统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怀远楼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一座双环圆楼,大环和其他土楼一样为住宅,小环为怀远楼特有的学堂,平时是简氏子孙读书的地方,也是祭祀祖先的祠堂和族人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 土楼的特点是建造工期长,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 <b>和贵楼</b>是南靖最高的土楼。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 和贵楼高五层,21.5米,是已知的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此为一奇。 和贵楼建在沼泽地上,你如果在这里跺跺脚,天井整片的卵石便会涟漪般震动,此为第二奇;和贵楼的第三奇,即楼中两口水井,相距十八米,井水水位均高出地面,左边那口井,清亮如镜,水质甜美,井中几条红鲤鱼翩翩游动,有如精灵,而右边那口井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完全不能饮用。这是由于两口井材料构造的不同造成的奇特景观。 <b>田螺坑</b>,俗称四菜一汤,是一个土楼村落,由1 座方形、3 座圆形和1 座椭圆形共5 座土楼组成, 居中的方形步云楼和右上方的圆形和昌楼建于清嘉庆元(1796 年),以后又在周边相继建起振昌楼、瑞云楼、文昌楼。 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令人叹为观止。 <b>漳州古城</b>地处商贸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又是历史建筑、传统文化集中的老城区,“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五大特色非常鲜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2004 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近年来,先后有《台湾往事》、《云水谣》、《海峡》、《剧场》等一批影视剧把漳州古城作为重要取景地,到历史街区取景拍摄。 <p class="ql-block">“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是其最佳概括。</p> <p class="ql-block"><b>后记</b></p><p class="ql-block">旅程虽然短暂,却收获满满。从“有福之州”到水仙之乡,走近福州、泉州和漳州,浩瀚无垠的大海、古老的渔村、平潭的海风、雄伟壮观的土楼、美丽勤劳的惠安女、蟳埔女以及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古城、古民居无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团友耀华先生感慨道:“吟唱一曲云水谣,难忘一片闽南情”。我们钦佩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境界,赞美闽南的旖旎山水,衷心祝福闽南的明天更加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