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以寸心寄诗词,且将岁月赠山河——漯河市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主题诗词教学

浅笑嫣然

<p class="ql-block">  月明风轻,星繁灯稀。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绝。2023年3月7日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刘惠杰老师为我们带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诗词教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打破传统古诗“字词理解——段落翻译——体会情感”的方式,开篇引入《墨梅》《蝉》《蜂》《石灰吟》明确咏物,咏什么,为什么咏;何为咏物诗,如何学咏物诗,刘老师通过搭设支架,渗入作者郑夑生活经历,为官为民,正直不屈,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和竹石这一物顽强,不屈不挠相辅相成,物即人,人即物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以她饱满激昂的教学姿态,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课堂超强的把控能力,与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呈现了一堂精彩又意义深远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主题诗”教学创新了古诗词教学模式,使课堂面貌焕然一新。教材中的诗歌篇目内容多样,课外诗歌浩如烟海。作为小语人,我们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入“群”训练,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掌握诗中的意境,在了解诗人创作背景下感悟诗人的才思,在吟诵的过程中体味诗中的情谊,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讲《竹石》,巧妙运用“你想赞美谁”这一链接点,将学生崇敬的人生发出来。刘老师不是只讲竹石,而是拓展更多的所咏之物,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视野。通过强调知人论诗,了解作者生平,更加理解作者的性格品质。通过对古诗的学习,让学生由对物的赞美变成对人的敬仰再到想要成为那样的人。</p> <p class="ql-block">  课后卢老师以刘老师的课为依托指导老师们学习课例研究的方法。以课为媒,让课说话。基于学生,以重视知识结构、理论解构、经验重构为特色的课例研修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标、教材、学情、学法,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提供了支撑。</p> <p class="ql-block">  李一航老师背诵新课标片段并给予清晰的解读。</p> <p class="ql-block">  孙主任对此次教研课进行总结,她充分肯定了刘老师独具匠心的课堂设计和精彩纷呈的课堂呈现。“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节节润物无声的课堂,刘老师的课既让青年教师看到了自己成长的空间,也激发了老师们学习的动力。课堂的厚度,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打磨中得以累积;教育的魅力,也正是在这样无形的传承中得以彰显。</p> <p class="ql-block">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以歌之,歌以咏志。让我们在诵读中,解读出诗歌的生命的密码,让我们复活经典,让我们在诗词教学的探索中孜孜以求,不断地向更深处漫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