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到了惊蛰,就是到了万物能量迸发的时候。癸卯惊蛰,西湖景区西湖街道翁家山村的山顶茶园里,恢复了具有宋韵文化的喊山祭茶活动。 茶谚有云:“万物长。惊蛰过,茶脱壳。”过了惊蛰,天气开始回暖,而茶树上保护和孕育越冬茶芽的鳞片,开始逐渐张开,茶的保护伞完全脱掉之后,里面的嫩芽则探出头来开始自由舒展。蛰伏蓄势了一冬的春茶,迫不及待地吐露着新绿。 在南方,惊蛰喊山祭茶历史久远。北宋的欧阳修曾诗述:“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年穷腊尽春欲动,蛰雷未起驱龙蛇。夜间击鼓满山谷,千人助叫声喊呀。万木寒凝睡不醒,唯有此树先萌发……” 每到惊蛰日,北苑贡茶园官吏与地方官员和茶农们,携锣鼓至茶山的喊山台,供三牲、酒馔、香烛,宣读祭文后,燃放鞭炮、敲锣打鼓,齐声呼喊:“茶发芽。”依古人的说法“调民数千,鼓噪山旁,以达阳气。”可催茶发芽。 与朱熹、吕祖谦齐名,被誉为“东南三贤”之一的南宋诗人张縂《寒食前三日野步乌龙山中石上往往多新芽手撷》诗描绘了喊山祭茶:“迟日照高岭,新雷惊蛰龙。落硙快先啜,鼓复欣策功。” 据记载惊蛰日“喊山祭茶”茶俗大约始于唐宋之间。曾任福建转运司司账的赵汝砺在其著《北苑别录》序言中写道:“厥今茶自北苑上者,独冠天下,非人间所可得也。方春虫震蛰,千夫雷动,一时之盛,诚为伟观。” 旧时翁家山村拜晏公要持续多日,时间为新年开始到元宵节。祭拜开始后,整个晏公庙周围喧闹的鼓乐和炮仗声不绝于耳,精美的花灯目不暇接;村民游街串巷,古老的翁家山日夜笼罩着欢乐的气氛。晏公庙里的神像在元宵节要被抬出来,穿行在大街小巷中,以驱除邪祟。抬神像和参加驱邪活动的是男人,女人和孩子则留守家中,紧闭门窗,以免引来邪魔。最后大家回到庙中的晏公,盖在神像身上的红布被视为平安吉祥的象征,将被人们哄抢。 为了能够顺利抢到红布沾到福气,人们也顾不得身份、尊卑,道士们在前面奔,人们在后面追,跑得最快的人才能最终抢到那块红布。翁家山人说的“分红”“沾沾福气”。 2021年,翁家山村修族谱,得知以前有“喊山祭茶”风俗。最近一次较大规模的喊山活动是在1936年左右举办的,村里90多岁的老人曾经参加过。于是,2022年惊蛰,翁家山村重启这一断档的传统节目,祈愿茶芽好好生长,有个好收成。 2023年惊蛰,茶农们在村后的大山头凉亭开展了“喊山祭茶”活动。上午10点,震天响的喊声从翁家山山顶茶园传出来。“茶,发芽!茶,发芽!茶,发芽!”面对碧绿的茶园,手里举着标语牌,用老底子的习俗尽情大喊,现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参与者涌向茶山,同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响彻山谷,回音不绝。 岁在癸卯,旭阳送暖,山花照眼,时至惊蛰,翁家山人,怀赤诚之心,旧俗新拾,喊山祭茶! 青山花漫,春和景明,流水有声,南北高峰,众簇春彩,新芽待发。翁家山人,年轻一代,诚聚一堂,弥隙共携,图盛图强,追古述今,矢志不忘! 三茶统筹,绿茶技艺,龙井榜首,非遗技艺,我辈发扬。英蕾声灵,爱殊永庭,怀思春露,泽被瀛寰,九域志昂。春华吐芳,乐鼓生扬,茶界新华,再造秀美,厚积薄发。 翁山青年,当启新程,善洽万方,兴俭朴之良风,戮力同心共筑中国之梦,顺先贤之所向,绘新程之宏图,共享国运村运之昌盛,自强担当,翁家山百业之兴,砥砺乃成! “祭茶喊山”恭读祭文是重要一环。 呼喊声震天响,这一声声呐喊里,承载了茶农对西湖龙井茶一年好收成的希望,也寄托了他们对于春天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