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五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第一位以长篇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鲁迅、托尔斯泰最为推崇的小说家,将史诗艺术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他开创了波兰文学的英雄时代,素有“波兰语言大师”之称。英法等国曾掀起过“显克维支热”,波兰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p><p class="ql-block"> 亨利克·显克维支,波兰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通讯集《旅美书简》,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p><p class="ql-block"> 显克维支出身于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高等学校语文系学习,后因不满沙俄政府对学校的钳制愤然离校。1872年起任《波兰报》记者。大学时期即开始写作,是具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现实主义作家,素有“波兰语言大师”之称。1896年,显克维支又完成了反映古罗马暴君尼禄的覆灭和早期基督教兴起的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1905年他因这部作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p><p class="ql-block"> 100多年来,显克维支的作品再版次数和印数均居波兰作家之首,并且被译成40余种外国文字,译本达2000多种。英法等国曾掀起过“显克维支热”。</p><p class="ql-block"> 1846年5月5日,显克维支生于波德拉什地区的奥克热雅村。父亲约瑟夫。母亲斯特法尼娅,是富有地主的女儿。</p><p class="ql-block"> 1855年显克维支随父母迁至文齐奇纳村。</p><p class="ql-block"> 1858年 显克维支考入华沙初级中学学习,在该校学习四年。</p><p class="ql-block">1862年考入华沙第二中学,学习二年。</p><p class="ql-block">1864年转入华沙第四中学学习。</p><p class="ql-block">1865年8月,开始在普旺斯克的维依赫尔家担任家庭教师一年。开始写作小说《牺牲》。</p><p class="ql-block"> 1866年9月14日-15日,在华沙第四中学参加毕业考试。10月25日,参加华沙大学入学考试,考试合格,被录取,入医学系学习。</p><p class="ql-block">1867年2月4日,转入文学系学习。 </p><p class="ql-block"> 1868年暑假期间,到什查夫尼察休假,并认识了波兰诗人阿斯尼克。</p><p class="ql-block">1869年4月18日,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第一篇评论文章《拉帕茨基的客串演出》。7月3日,在《插图周刊》上发表论文《米·萨金斯基,文学研究》,开始写作中篇小说《徒劳无益》。</p><p class="ql-block">1870年6月,在《插图周刊》上发表论文《论卡·米亚斯科夫斯基》。</p><p class="ql-block">1871年2月,完成《徒劳无益》,并打算写一部像果戈理的《死魂灵》那样的小说《在我们的道路上漫游》。6月,显克维支没有考完大学毕业考试便离开了大学。</p><p class="ql-block">1872年从5月7日到7月26日,《徒劳无益》发表在《花环》双周刊上。《每周评论》发表小说集《伏尔西维皮包中的幽默作品》。下半年开始,成为《花环》和《田地》的撰稿人。</p><p class="ql-block">1873年从5月到10月,与《波兰报》合作,撰写《无题》一栏的杂文和小品文。7月上旬,显克维支被《波兰报》派往维也纳,写出通讯《维也纳的展览》。</p><p class="ql-block">1874年6月,和戈德莱夫斯基、奥荷罗维奇集资接办《田地》,显克维支负责文学部的编辑工作。与人合作翻译了雨果的《九三年》,由《每周评论》出版。8月17日到9月底,显克维支到比利时的奥斯坦德和法国的巴黎访问。</p><p class="ql-block">1875年1月开始,显克维支担任《波兰报》“现今”一栏的撰稿人。以“李特沃斯”笔名发表了四十余篇杂文。9月,显克维支发表小说《田园诗情》。10月,显克维支在《波兰报》上发表短篇小说《老仆人》。</p><p class="ql-block">1876年1月2日开始,《波兰报》上连载中篇小说《哈尼娅》。2月,华沙检查机构准许出版《徒劳无益》单行本。2月,以《波兰报》记者身份访问美国,途经柏林、科隆、布鲁塞尔、伦敦、利物浦等城。3月16日,到达美国旧金山,与波兰侨民会见。4月21日,到达阿纳海姆,并在那里住了半年,开始写作《旅美书简》,写出剧本《进攻》。9月,访问洛杉矶。完成中篇小说《赛义姆·米查》和《炭笔素描》。</p><p class="ql-block">1877年1月,《炭笔素描》发表在《波兰报》上,引起强烈反响。3月,访问旧金山。8月,参加波兰女演员莫德热耶夫斯卡在加利福尼亚的首场演出。lO月,应邀参加怀俄明的狩猎活动。</p><p class="ql-block">1878年2月,继续撰写《旅美书简》,并相继刊登在《波兰报》上(其中有《中国人在加利福尼亚》)。2月,访问波士顿、匹兹堡和纽约。3月23日,乘轮船离开纽约,4月初到达伦敦。4月,到达法国,并在法国停留了一年。在巴黎,结识了许多波兰的记者和画家。1月19日起,主持《波兰报》的《最新消息》栏。写出小说《一个家庭教师的回忆》和通讯《罗马印象》。</p><p class="ql-block">1880年2月,写出小说《为了面包》。3月,曾在华沙、卢布林等地作访美报告多次。4月,写出独幕剧《谁之罪》。8月9日,住在卢加村,写出小说《鞑靼的奴役》和随感《文学艺术杂谈》。11月,显克维支被选为“华沙剧院剧目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1881年2月24日,华沙“多样化”剧院公演独幕剧《一页》。</p><p class="ql-block">1882年1月,担任《言论报》的主编。4月,写出小说《胜利者巴尔特克》,并于5月上旬同时发表在《言论报》和《时代》上。7月15日,第一个儿子约瑟夫出生。8月和9月,到纳温卓夫村考察访问两个月。</p><p class="ql-block"> 1883年3月,发表小说《酋长》。5月,长篇历史小说《火与剑》开始在华沙的《言论报》(2日)和克拉科夫的《时代报》(3日)上连载。年底,《火与剑》第一、第二部由《言论报》社出版单行本。 </p><p class="ql-block">1884年3月,陪同生病的妻子到意大利治疗。5月,显克维支一家来到巴黎。7月,《火与剑》出版第二版,3000本很快被抢购一空,在读者中间引起强烈反响。10月,开始写作长篇历史小说《洪流》。12月,《洪流》开始在《言论报》(从1884年12月23日到1886年9月10日止)、《时代报》(从1884年12月24日到1886年9月2日)和《波兹南日报》(从1884年12月25日到1886年9月7日)上连载。</p><p class="ql-block"> 1885年1月中至2月中,访问圣雷谟。继续写作《洪流》。5月,回到华沙。6月,陪同妻子到德国赖兴哈尔疗养,在精心照顾病妻的同时,继续写作《洪流》。11月底,到达卡邓勒格本休养。卡邓勒格本后来成了显克维支最喜爱的疗养地,几乎每年都要到该地去休养一段时期。</p><p class="ql-block"> 1886年2月,写完《洪流》第四部后,到立陶宛访问了数日。2月底,会见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8月21日,写完《洪流》。10月6日,离开克拉科夫,途经布加勒斯特、瓦尔纳到达土耳其。11月10日,离开土耳其,乘轮船到希腊雅典访问两周。11月28日,从希腊来到那不勒斯访问,参观了维苏威火山、庞贝遗址。后经罗马、佛罗伦萨、维也纳、克拉科夫回到华沙。</p><p class="ql-block"> 1887年 1月中旬,被选为当代小说评判委员会委员。《火与剑》被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2月,开始构思长篇历史小说《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6月2日开始,《言论报》、《时代报》和《波兹南日报》刊载《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6月中旬辞去《言论报》主编职务。11月,当选为国际文学协会的名誉主席。</p><p class="ql-block"> 1888年5月,完成《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8月,写作小说《第三个女人》。9月17日,到西班牙访问,历时四十天,写出《斗牛》一文。12月初,收到一笔一万五千卢布的汇款,汇款单上写着“米哈尔·伏沃迪约夫斯基寄给亨利克·显克维支”。显克维支后来将这笔巨款作为“文学基金”,资助了不少作家和艺术家。</p><p class="ql-block"> 1889年2月,写出论文《论历史小说》,与勃兰兑斯进行论争。7月底,开始写作《毫无准则》。</p><p class="ql-block"> 1890年1月,写出《毫无准则》的第一部。6月,到克拉科夫参加密茨凯维奇遗体安葬仪式。12月,前往非洲访问。</p><p class="ql-block">1891年1月,到达埃及,参观访问一个月,开始写作《旅非书简》。2月1日,离开苏伊士,乘轮船前往桑给巴尔。2月28日,离开桑给巴尔,前往非洲大陆内地。3月初,从巴加莫尔出发向内地前进了两个星期,由于瘟疫流行,不得不撤销这次旅行,经原路线回到开罗。5月末,回到华沙。继续写作《旅非书简》。</p><p class="ql-block"> 1892年3月,写出小说《在泉水边》。6月,开始写作小说《让我们追随他》。开始构思长篇小说《波瓦涅茨基一家》。</p><p class="ql-block">1894年2月,写作《波瓦涅茨基一家》。3月,前往意大利,为《你往何处去》收集材料。10月,写完《波瓦涅茨基一家》。</p><p class="ql-block"> 1895年2月,开始写作《你往何处去》。12月,儿子生病。医生认为是肺病的前兆,要他们到南方去疗养。显克维支陪同儿子来到意大利的阿尔盖罗过冬。并继续写作《你往何处去》。</p><p class="ql-block"> 1896年1月,访问尼斯。3月,到蒙特卡罗参观访问。为写作《海边恋情》做实地考察。3月,《你往何处去》出版,受到波兰和意大利的评论界的好评。8月,写出《海边恋情》(原名《在明亮的海岸上》)。8月底,开始写作长篇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12月,被选为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的通讯院士。被里沃夫的“波兰记者协会”聘为名誉会员。</p><p class="ql-block"> 1897年3月,当选为华沙“密茨凯维奇纪念碑”筹建委员会副主席。4月,写完《十字军骑士》第一卷。11月,受委员会委派,前往意大利订购密茨凯维奇纪念碑的大理石。继续写作《十字军骑士》。</p><p class="ql-block"> 1898年年初《你往何处去》改编成歌剧《莉吉亚》。5月1日,主持密茨凯维奇纪念碑的奠基仪式。5月中旬,在华沙与波兰女作家奥热什科娃见面。5月底,在巴黎会见波兰作家莱蒙特。7月,彼得堡剧院第一次演出剧本《一页》。12月24日,华沙举行密茨凯维奇纪念碑落成典礼。显克维支本来准备在会上发表讲话,被沙俄统治当局禁止,典礼在默默无声中进行。</p><p class="ql-block"> 1899年1月16日,在为波兰音乐家帕德莱夫斯基举行的宴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祝酒辞。年初,会见美国翻译家柯廷,他因翻译显克维支的作品而名扬欧美。9月,前往波兹南的密沃斯瓦夫,参加波兰诗人斯沃瓦茨基纪念碑的落成典礼,并发表讲话。 </p><p class="ql-block"> 1924年10月26日,显克维支的灵柩运回华沙,安放在华沙圣约翰教堂的地下墓室里。</p><p class="ql-block"> 【颁奖辞】</p><p class="ql-block">瑞典学院将今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一位象征全民族文学及文化結晶的代表人物。他就是亨利克·显克微支先生。显克微支生于1846年,年轻时就发表了几部感人之作,但还不很成功,直到他著名的三部曲出现,他才真正发挥了他的才力。三部曲是指《火与剑》(1884)、《洪流》(1880)、《乌洛杜也夫斯基先生》(1888),显克微支的才华是多方面的。1890年,他把三部曲中为战士塑像的才华转移到现代心理小说上,发表了《毫无规则》,许多评论家认为这是他最好的一本著作,这本小说以日记体写成,但不同于其他日记。他运用无与伦比的文学技巧,把一个世俗人的典型显示在我们面前,读来绝不沉闷。</p><p class="ql-block">1895到1896年间,显克微支写下了《你往何处去?》,这部记述尼禄王统治时期迫害基督徒的历史小说,获得了罕有的成功,迄今已被译成30种以上的文字。这部小说主题高尚,表现手法新颖,以洗炼的笔触点出了尼禄统治下社会的种种对立现象。全文充满作者的才思,別具一格,继这部主要著作之后,显克微支又回头写有关波兰本国的小说。1900年他写下《十字军骑士》。这一工作并不比写三部曲容易,因为资料比较缺乏。但显克支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这本中世纪色彩浓厚的小说。小说主题是叙述波兰及立陶宛各国对抗条顿族骑士,它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了我们。</p><p class="ql-block">从古代波兰文学汲取灵感,显克微支是第一个公开承认的人,然而直到显克微支,波兰史诗才真正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显克微支文学成就表现在内容宏伟、取材广泛、思想崇高与文字驱策自如。他的史诗在艺术上已臻于完美。他的获奖可以说是北欧各国向他的文学成就致敬的最崇高的象征。</p><p class="ql-block">——瑞典学院常任秘书奥·威尔森</p><p class="ql-block">【致答辞】</p><p class="ql-block">在诺贝尔奖的公开角逐中,诗人和作家是代表他的国家。因此,瑞典学院的授奖不仅是颁给作家,而且是颁给生养这位作家的国家。这项荣誉对所有国家都是珍贵的。有人谣传波兰灭亡、国力荡尽、被奴役了,但如今证明波兰仍存在着,而且获得光荣的胜利。此刻瑞典学院在世人面前把这项荣誉颁给波兰,表达对波兰的成就和天オ之崇敬,我不禁想到伽利略所说的话:“但是,地球仍在转动!”</p><p class="ql-block">这项荣誉不是颁给我个人的——因为波兰土地肥沃,不乏比我更优秀的作家,它是颁给波兰的成就、波兰的天オ。为了这点,我极愿以一个波兰人的身份向各位先生致最赤诚、最真挚的谢意! </p><p class="ql-block">——享利克·显克微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