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钓鱼,这是俗称。垂钓,这是雅称。垂竿钓鱼,简称垂钓,它起源甚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有垂钓的习惯了。战国时期,楚人宋玉作《钓赋》,记载了他与登徒子在玄渊那里学习钓鱼技术之事。宋玉说:夫玄渊,天下之善钓者也。《楚辞•哀时命》:下垂钓于溪谷兮,上要求于仙者。这两句话写的是姜太公在磻溪持竿垂纶钓鱼的事情。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就全世界而观之,姜太公是把钓鱼技艺运用于管理学之第一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武汉素有 “千湖之城” 的美誉,湖中鱼不少。除了湖泊之外,武汉还有许多水塘,其中也有鱼。1994年元月中旬,思齐自巴渝移砚珞珈山,曾经与家人一道目睹了惊险的一幕。在今武汉大学下九区靠近东湖的一处篮球场大小的水塘里,十几名工人穿着橡皮工装裤,在半抽干了水的塘中捕鱼。一名工人将四五十斤的一条鱼抱在胸前,正准备往坎子上移送。只见那鱼一摆动,尾巴打在他的脸上。于是,他的半边脸马上红肿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武汉湖泊多,水塘多。在武汉,凡有水处,皆有鱼儿可以垂钓。武汉可谓钓鱼者的天堂,有诗为证,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五日,</p><p class="ql-block">武汉大太阳。</p><p class="ql-block">湖面高架上,</p><p class="ql-block">一群钓鱼郎。</p><p class="ql-block">身穿羽绒服,</p><p class="ql-block">享受好时光。</p><p class="ql-block">春风拂面来,</p><p class="ql-block">心花逐细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传来喳喳声,</p><p class="ql-block">侧耳听端详。</p><p class="ql-block">我得五斤许,</p><p class="ql-block">你才尺半长。</p><p class="ql-block">走近去一看,</p><p class="ql-block">都在桶里装。</p><p class="ql-block">胖头鱼腮动,</p><p class="ql-block">刁子嘴微张。</p><p class="ql-block">今天搞头大,</p><p class="ql-block">晚餐有鱼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烟波浩渺多东湖,自然也是人们钓鱼的好地方。东湖绿道,已经建设好了的部分,多达一百二十余公里。除了那些特别标明的地段外,有许多地方可供市民钓鱼。这是因为,鱼过多,超过了湖体的承载量,它们自己也会死去的。我在去年秋冬之际,见过令人乐开怀的一幕。有一个钓鱼高手,他用手竿钓鱼,两小时内钓上来八条,每条都有十来斤重。那是一些可以用来做剁椒鱼头的胖头鱼。周围许多人围观。东湖有养鱼场,捕鱼时节用汽车装,非常壮观。</p><p class="ql-block"> 胖头鱼,鳙鱼的一种,它头大,头骨洞窝窝里面也有很多肉。鳙鱼可以长得很大,八九十斤一条也很常见。鳙鱼,在广东一带像卖猪肉那样,分段砍了卖,部位不同,价格也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白刁子鱼,学名翘嘴鮊,它身体细长,银白闪光,肉质极佳。白刁子鱼,一般不大,两三斤一条就算大的。不过,1994年思齐甫到武汉时,友人送来一条八斤多的白刁子鱼,一米多长。顺便说,东湖的白刁子鱼还不是最好的。最好的白刁子鱼产于武汉的梁子湖。那是一座更大的湖,烟波浩渺。</p> <p class="ql-block">东湖烟波浩渺是钓鱼的好处所</p> <p class="ql-block">人们可坐在专门的高架上垂钓</p> <p class="ql-block">奔忙的汽车并不影响人们钓鱼</p> <p class="ql-block">挥动你的钓竿吧远处才有大鱼</p> <p class="ql-block">金色晚霞映照下的湖边钓鱼人</p> <p class="ql-block">胖头鱼,在武汉便宜得不得了</p> <p class="ql-block">白叼子鱼,肉质细嫩极其好吃</p> <p class="ql-block">君看钓鱼者,静女其姝悠悠然</p> <p class="ql-block">此书名直译即《钓鱼者大全》</p> <p class="ql-block">外国亦有钓鱼著作只是较晚出</p> <p class="ql-block">钓鱼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人类生活的早期,钓鱼属于生产劳动,通过钓鱼以获取食物。为了获取鱼,人们捞鱼、网鱼、叉鱼。这时,人是施动者,鱼是施动的对象,鱼被动地屈从于人的意志。与捞鱼、网鱼、叉鱼不同,钓鱼更多地要求人与鱼之间的智慧互动。鱼儿有思维,鱼儿有智慧,它们非常聪明。钓鱼者要想获得鱼,就得与鱼斗智,甚至斗勇。到了后来,钓鱼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广义的体育运动。贺龙元帅曾经长期担任国家体委主任,他就擅长钓鱼。钓鱼可以陶养性情,你慌不得,你得专专心心,你得慢慢来。《小猫钓鱼》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钓鱼是一门艺术活儿,你得虚心学习,向高手学习,向书本学习。君不见,在英国文学中有一部名著《钓鱼者大全》,它讲钓鱼,也讲社会风情,还讲个人修养。《钓鱼者大全》被誉为钓鱼者的圣经。更重要的是,钓鱼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治理城市的河道湖汊,主要的标准之一就是水清见鱼。钓鱼者大都喜欢背负行囊,手持钓竿,徜徉于绿水青山之间。</p> 钓鱼,这多么惬意啊!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