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是知青 文/江月

江月

<p class="ql-block">今天是3月6日,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子。但对于我来说,这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前的今天,1973年3月6日,我完成了自己成人后的第一个重要转折——高中毕业后下乡了。从这个时候起,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简称知青。</p> <p class="ql-block">在那天之前,我对知青这个身份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当时只是怀着追求“小鸟般自由地飞向天空”的心情,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城市户口迁到了农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我还未满18周岁,体重只有43公斤,又瘦又小。刚到队里,我就听到一位大嫂悄悄地说:“啧啧啧!城里人的爹妈心太狠了,这么小的闺女就舍得让到农村来。”我回头望着她笑了笑,她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后来我才知道她叫“玉兰”,一个刚嫁到队里一年多的媳妇,比我大不了几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下乡那会儿,“人民公社”还在,农业经济中的组织形式不是“村”,而是“生产队”,生产大队下面有若干个生产小队。这个叫法直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才按照生产队辖域过渡到了村民小组。</p> <p class="ql-block">我去的地方当时叫阎良公社断垣大队断东小队。在这里,我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从一个稚嫩的小知青到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蜕变。虽然时间只有一千多天,变化却是脱胎换骨般的刻骨铭心。</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和50年前一起下乡的同学孔向平、王鸿、魏秀英又一次回到了断垣大队,分别在断东、断北、断南走了走,在完全变了样的街道上,我们贸然敲响了几扇门,找到了一些熟人。虽然大家在互相介绍前完全没有认出对方,但那些熟悉的名字,把我们的距离瞬间拉近。于是,50年前的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伴随着一个个熟悉的故事走来,竟是如此的鲜活。原来,那些往事我们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尽管已经过去了那么久。</p> <p class="ql-block">如今年龄大了,开始喜欢回忆了。近8年间,我已多次与当年一起下乡的同学回到队里,就算队上旧貌不再,就算熟人已经很少,也依然会走在曾经见证过自己青春的小路上,怀想50年前的自己,怀想那些年的那些人那些事,怀想似乎不值一提的那些哭那些闹那些笑,还有那些成长的痛苦、喜悦和烦恼。</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点一滴,丝丝缕缕,这些经历经过时间的沉淀,变成了生命的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命的美好在于人生经历,而人生的所有经历,都是成长的历练和成功的见证。感恩这3年,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各种各样的苦难。3年多的磨砺,让我的性格中少了娇气多了坚强。只有我知道,性格中的这份坚强,在此后长达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带给了自己怎样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时间煮雨,雨落情长。仿佛眨眼间,我就走进了68周岁的门槛。68年的人生,我经历了很多,而仅仅只有3年多的知青生活,因其独特性,早已成为铭刻于心的永恒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