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邹伏兴

<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又是一年春来到。说到这个排比句,让我想起了30多年前一个典故。80年代后期,我在县城读中学,一个年长的老师,当时教授语文科,开上得无比生动,最有名的论断就是 关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使用。他说一篇作文的开头引人入胜,就成功了一半,所以第一个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开头的,绝对是天才,第二个用的也算是人才,第三个第四个用的,算是庸才,第五个第六个用的那就是蠢才。。。。。。很多年后,当我想着要描写时间过的匆忙,依然还是不由自主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呵呵,可见我真正是个十足的蠢才!</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人世间52个春秋,过了52个年,回首想想,真快呀!懂事以后,特别是成家后,因为职业的关系,假期一般要值班,再加上公安部禁令,头上始终有紧箍咒,不能象普通人一样无所顾忌潇洒快活,所以过年能留给我深刻印象的,确实不多。现在的我感觉过年更多的好像是心灵暂时的放松,是以年为单位,把人生分成一小段一小段。回忆过去,留下美好的常常是小时候的过年。</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过年第一深刻印象是“对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放寒假过年最重要的事是写对联。年前4、5天,父亲就买好了红纸、笔墨和历书。然后有天早上,父亲会很早就叫我起来写对联。步骤是: 1、准备工作:把墨汁倒入碗中,再用开水化开新买的毛笔,然后沾着墨汁在报纸上练练笔 ,这个可以算着是热身;2、选联:在历书上选好几幅春联,并预设定为大门联、祖宗堂联、第一柱子联、第二柱子联,以此类推,保证家里木屋的柱子每一根都贴上对联;3、裁纸:按照对联宽度裁好红纸;4、折纸:按照对联字多少,折出格子,书写时写在格子中央,保证字大小相同,并向下成一条直线;5、写联:使出浑身解数,在父亲监督下书写。因为平时毛笔写的并不多,遇见顺手的,还差强人意些,若是遇见不顺手的字,常常是写好了,又被父亲责令重写。屋里柱子共有4对,加上大门和祖宗堂,对联就有6幅。下堂邻居婆婆个字不识,她的对联理所当然归我写,常常为着婆婆家4对柱子只要写2幅,暗地里高兴。那时父亲还担任村干部,所以村办公楼门口的对联也得我写。所以总体而言,工作量还是蛮大的。当然因为只是每年一练,纵然过年时对联写的再多,毛笔字的进步还是有限的。所幸是从此了解了对联的基本对仗原理和培养了爱好书法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  大对联是在父亲的监督下写好的,要面对亲戚和老乡们的评价,所以父亲的认真可以理解,而我本身也有些显摆的滋味,嘿嘿。当然大多数农村人是不屑于看对联的,或者说他们不关注这个。比如说我们去亲戚家吃饭,他家的对联“美酒佳肴”就会写成“美酒佳有”,还有的7个字的上联对面贴的是8个字的下联,有什么关系呢?他可能只当柱子上贴了红纸,带有过年的喜气的好了,我们当是笑话,他们却并不在意。然后还要写些小横幅,“饭甜菜香”贴在锅灶上,“五谷丰登”贴在粮仓上,“六畜兴旺”贴在猪牛栏上,“鸡鸭成群”贴在鸡笼上。。。。。。。这些字不在父亲监督下,是可以洒洒脱脱,随意发挥的,龙飞凤舞,那叫一个潇洒!</p> <p class="ql-block">  我相信爆竹在每一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孩子心目中,都留有深刻的记忆,在那个没有工业制品玩具的年代,爆竹是大家最好的娱乐。而过年这个时间段,可以产生许多不用花钱的爆竹。每当听见爆竹响起,大家就能迅速辨认出爆竹发生的来源,从四面八方飞奔向过去,双手掩着耳朵,一步步靠近,只等爆竹声一停,马上下手去抢那些未爆炸的爆竹。根本不会顾及爆竹可能未完全引爆,所以常常有很多下手快捡起的爆竹在手上爆炸,为此受伤的不在少数。只是那时农村每家每户都有4、5个小孩,只要不是伤筋动骨,有点小伤大人不会在意,小孩就更不会在意,只要他脚还能跑,手还能动,爆竹他就照样去捡。那个时候最好的礼物不是钱,因为当时农村没有商店,有钱也买不到东西。若是大人发了善心,给个一小串爆竹,那是最最高兴的事。</p> <p class="ql-block">  爆竹的玩法有很多种。捡来的爆竹根据引子的长短,可以有不同的玩法,引子长的可以借着香火点燃甩出去爆炸,这是常规玩法;刺激一点的是用手拿着爆竹底部点燃,在手上爆炸;也可以点燃甩向水面,炸出水花,当然这个有点技术含量,甩出去的时机要掌握好,点的时间长了,可能还没甩出去就在空中炸了,若是点着了甩出去太早,在水里引子被水浸没了,白白浪费了一个爆竹,那就得在岸上捶胸顿足;再刺激点的是将爆竹点燃塞进瓶子或脸盆下,看爆竹炸翻瓶子或脸盆;龌龊的玩法,是将爆竹插在牛粪上,待来人了再点燃,炸人家一身牛粪。短引子的爆竹则将外面的桶纸剥开,把黑硝集在一起,点根条香,凑近,“嘁”的一声,冒出一团火花,那叫一个爽!</p> <p class="ql-block">  过年的好处是我们那时候吃零食可以不受限制。零食最多的是米糖,在年前一个多月前,将糯米煮熟,在太阳下晒成米花粕,收起来,然后在年前几天,请做糖师傅定下做糖的日子,头几天,将米花粕用盐水炒涨成米花,通常炒好的米花有两箩筐。米糖是先将糯米蒸熟,加入麦芽,发酵8个小时,再将发酵后的糯米榨汁,榨好的汁放锅里熬,等到熬成一团起锅,在里面加芝麻、白糖、豆末抽丝,最后用剪刀剪成3、5厘米长小段。做好的米糖必须放在石缸米花里,外面再加盖防潮;榨的汁也可以趁热加米花搅拌,温热状态下可以压成长方块,凉了变硬,再用菜刀切成小块,也得放在米花中防潮;家里常做的过年零食还有“糕仔”,是用大米磨成粉,炒熟加红糖水,拌好将粉印在木制模具里,使劲用手指压紧,敲出来,再将成型的微湿的粉块放在火上烘干。制成的糕仔无比的坚硬,含在口里,甜甜地,好半天也不会消化,是考验牙齿的最佳食物;当然老娘心情好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做“糟子”,这是我自小到大认为最好吃的东西,好像用糯米、芋头作原料,做成莲花形状,再油炸,香甜酥脆,咬一口,嘎巴脆,回味无穷;另外还有炒花生、炸薯干、盐水豆、揦子豆等等。</p> <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来,为什么这么大了还念念不忘儿时的过年,就是因为在食品匮乏的年代,吃的诱惑深入了我们的骨髓,那么多的美食可以在那短短的十几天尽情享用。新年过后,大家又都恢复到缺盐少油的生活中。当然在过年的这些天,父亲常常会将少量的零食放在楼下大家触手可及的地方,这样大家能肆无忌惮地吃,一会抓一把花生,一会抓一把豆子,等到罐子底朝天时,父亲就会开始和大家斗智斗勇了。通常的做法是将大部分零食都放在楼上大小石缸石罐里,到楼上必须爬楼梯,增加了难度系数,想吃就没那么随意了,再不然就是藏起楼梯,让我们徒呼奈何。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吃的诱惑始终引导着我们,上天入地,翻箱倒柜,总归还是能够“吃”成所愿的!</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朋友,你对过年有什么感受,欢迎你和我们一起分享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