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陕西旅游🐮橄榄树—带你游陕西

<p class="ql-block">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甲,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p> <p class="ql-block">  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万物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自此开始。</p><p class="ql-block">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自然节律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按黄经度数编排。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p> <p class="ql-block">  惊蛰”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相传是汉朝时期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因此,“启蛰”的名称便在日本保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每年在3月5日或6日,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从惊蛰节气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时节。</p><p class="ql-block"> 中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p> <p class="ql-block">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p><p class="ql-block"> 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春雷响 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该种的农作物都可以开始种了。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时节。[14][15]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九九”已尽,“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节。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p><p class="ql-block"> 农事谚语</p><p class="ql-block">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p><p class="ql-block">春季生产掀高潮,从南到北忙春耕。</p><p class="ql-block">麦田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p><p class="ql-block">春季造林好时机,因地制宜分树种,栽后护理要认真,光栽不护白搭工。</p><p class="ql-block">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天暖花开温升高,畜禽打针防疫病。</p><p class="ql-block">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春雷一响,惊动万物。春雷响,万物长。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p><p class="ql-block">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p><p class="ql-block">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二月打雷麦成堆。</p><p class="ql-block">惊蛰地气通。惊蛰断凌丝。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p><p class="ql-block">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冻土化开,快种大麦。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大麦豌豆不出九。</p><p class="ql-block">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p><p class="ql-block">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地化通,赶快耕。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p><p class="ql-block">春耕抢墒,秋耕抢时。挖地如挖粮,整地如修仓。</p><p class="ql-block">挖塘修坝,旱涝不怕。</p><p class="ql-block">水利不修,有田也丢。打井修渠能防旱,丰收靠人不靠天。</p><p class="ql-block">种不好庄稼一年穷,修不好塘堰一世穷。</p><p class="ql-block">有地有井人当家,有地无井天当家。</p><p class="ql-block">《惊蛰》(唐)刘长卿</p><p class="ql-block">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p><p class="ql-block">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p><p class="ql-block">《观田家》(唐)韦应物</p><p class="ql-block">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p><p class="ql-block">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