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便步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花儿开在城里,但它的根是生在乡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一 题 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彦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老家诗源有位老乡成了城里的红人,红得像花一样,由于本人低调,家乡人并不一定知晓。他年近70,却因 “ 工作需要 ” 还没退休;他非国家职工,却管有数百人的下岗职工队伍;他非国家干部,每天完成的工作任务,却是有一般的国家干部不一定能完成的;他每天上班,可从月头做到月底,也没有一分钱工资。他没有挣到钱,折折牌牌倒是挣了不少,这个先进那个优秀,在他身上简直就是小儿科,听说,有关单位今年还把他列入中国好人榜来打造。这位红人,其实是个不善言辞的黄牛型,他并不追求花一样的称谓,只感觉轻车熟路,能做点事的情况下安静的做点事情,心情就特别舒服。以享受工作为动力,他把社区的工作岗位做成了红色品牌。他就是我的战友、萍乡十佳义工吴申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近一段时间我住在乡下,故乡的山水人文在头脑里萦绕就肯定多一些,当然也就想起我的这位战友。想起我的战友,我并不追求锦上添花,再续写他的故事。他的故事早在百度里面了,点击他的名字便可读取。我想做的是,完成我老早就有的一个心愿,探究一下我的战友成为红人的必然性,借用一首歌名就叫做弄清一下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战友本是社队企业的下岗职工,将近50岁的时候,为照顾外孙进的城,成了没有 “ 绿卡 ” 的城里寄居人。在小区与人闲聊的时候,有人提醒他,你现在什么都不是,也不是个调哇,你向社区写个报告,到时候看能不能想办法弄个低保。于是他就真的写了一份报告,交到社区。社区的领导接过报告,一看,惊了!“ 这个报告是你写的?” 今天我代我的战友骄傲的回答:“ 我们诗源人,组几个字和写几个字,这不是小菜一碟吗?” 从这天开始,他就没有离开过社区。20多年来,他至少送走了四任社区美女领导,唯独他自己,仍在坚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战友进社区,这个看似很偶然,但当你走进我的老家诗源,你就知道一点都不偶然了。我们诗源虽然没出过书法家,但是书法匠几乎每人都是。解放前的事我不知道,解放后我们这里有一个叫危世汉的老师,他的字写的很好,我们读书的时候都把他当做神一样的楷模,都以他的字打造自己的未来。我的同学每一个人都会写,战友的堂哥吴申亮,是我的同班,他的柳体字写的相当漂亮,我还经常向他学习。如今我们诗源办喜事,帮忙的人当中随便抓一个都能上台面。我们这里出不了书法家,出个字写得好的红色义工也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数一数我们这里的上一辈,好像他们都稍微读了一点书,他们自己认识一点字,并且对下一辈的学习也是很重视的,有一个关心小孩子学习的好的习惯和风气。我记得大概是读二年级的时候,一次放学回家,路上碰到在田边做事的吴家顺叔叔,即我的这位战友的父亲,他拦住我,叫我拿出本子,拿出笔让我认字。他写了一个 “ 劣 ” 字问我:“ 你认识这个字吗?” 我正好刚学了这个字,认出来了。他笑着说:“ 好!可以放你过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面是手上功夫,随时拿出来就能为别人做事的,这可以叫硬件。另外就是当你具备了硬件以后,愿意不愿意拿出来为别人提供方便,这个算是软件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把别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关心他人,团结互助,这正是我们诗源好的风气和传统。旧社会一盘散沙,平民百姓的事,谁也帮不了谁。我记得我们这里有一个好的传统,就是以结民兄弟的形式,把不同姓氏的人团结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结民兄弟相似如有的地方的拜把兄弟,不过它是以十个年龄相近的人为一伙,通过一定的仪式,结成松散型的兄弟帮。父辈的民兄弟团伙中,我父亲是老四,我战友的父亲是老十。我们做小孩的时候,经常听他们讲民兄弟中的故事。只是解放以后,都以生产队为集中的组织形式了,民兄弟就很少有组织形式出现了。但是,这种互助的精神都融入骨子里面,按现在的说法也是正能量的,它不得不对下一代产生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了为别人做事的手上功夫,又有了为别人做事的自觉性,这个红色的义工便有了最基本的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条件成熟了,花儿开在城里,开在五里井社区,但是,它的根还是生在乡下,生在我们诗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花是在我侄儿家的门口拍的,树太高,花太密,没法拍特写,只好又当回小孩,爬上树,勉强为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谢谢到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敬请指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祝您在新的一周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万事如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彦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 03.0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星期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诗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