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赵强种桔</p><p class="ql-block"> 徐青</p><p class="ql-block"> 离休干部赵强种桔的事,被广为传扬很吸引人。我曾两次到大山深处,去实地查看赵强同志种的桔。</p><p class="ql-block"> 赵强是湖北省枣阳市王城镇家住在山里面的一位离休干部,我最早听说他种桔的事,是镇上的老干部管理员告诉我的。赵强种桔的动因、经历、最后取得的成果,刚一听说就让我产生了写作冲动。经过两次采访,不仅很快完成了这篇散文,我还和赵强成了好朋友。他每次有事进城,事办完后都要找我说说活。</p><p class="ql-block"> 赵强原本是个读书人,他从深山里走出,又向深山里走去。1948年9月,在郑州求学的赵强,听说陈毅将军的部队要到前线去,便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解放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渡江战役中,他冲锋在前,荣立了战功。随后,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又一次立功一次受到嘉奖。</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赵强从前线载誉归来。副连级干部转业时,他响应党的号召,坚定地走上了教育战线,在教师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直到现在,村里老的少的,都还管他叫赵老师。赵强笑盈盈地对我说:“我最喜欢听乡亲们叫我赵老师。”1981年初,当组织上安排赵老师离休时,他看到家乡还穷得叮当响,就下定决心回到山里再干一番事业,为乡亲们找一条致富的路子。</p> <p class="ql-block"> 消息传出,有人说他是老糊涂了。他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毅然把自己的组织关系,从当时所在的一个中学,转到了老家王城镇鼓岭村小学党支部。回到家里,孩子们一个个都噘着嘴,老伴的脸越拉越长。</p><p class="ql-block"> 在城乡差别还很大的当时,很多人都在找门路往城市里挤,而他却往穷山沟里钻。他说,“我已经休息了,但身体尚好。我要把充足的时间和掌握的文化知识用到家乡的建设上,以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赵强想对妻子和孩子们说的远不止这些,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赵,对生活的要求标准很低,但却又十分地珍惜生活。他挥笔写下了一首打油诗勉励自己:</p><p class="ql-block"> 东南西北几十年,</p><p class="ql-block"> 少为家乡做贡献。</p><p class="ql-block"> 党恩乡情深似海,</p><p class="ql-block"> 誓将秃岭变金山。</p><p class="ql-block"> 赵强是个性格刚强的人,他认准的事,就非要干成不可。赵强回到了大山之中。他先是养蜂,办起了一个养蜂培训班。后来又办养猪场,摸索生猪快速生长的喂养方法。在他身边,聚集了一群渴望致富的山村青年。这里山场面积大,后来他又决定转种柑桔,他对青年们说:“在我们鼓岭山中,大力发展柑橘生产才是致富的途径。”他如数家珍地讲有关栽种柑橘的知识,外出考察的情况及本地土壤送市里化验的结果,说得青年们个个热血沸腾。</p><p class="ql-block"> 鼓岭村原名叫击鼓岭,击鼓岭的山山岭岭,除了荊棘,就是茅草。在这里栽种柑橘,要把山石开垦出来,再从山下往上挑土,然后再抽槽、打埂、分厢。白天,赵强乐呵呵地同小伙子们比着干。晚上,胳膊腿像是要散架似的,有时候疼的半夜睡不着。但第二天一大早,他又第一个上山了。</p><p class="ql-block"> 一个半月后,5亩山地开垦出来了,赵强和子女们个个累得又黑又瘦;他们的手上,嘴唇上,裂的尽是血口子。每人至少挖秃了1把洋镐,2把铁锹。</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秋冬的拼搏,赵强率领子女们,在屋后的山上栽种橘树608棵,在房前的坡上栽种橘树52棵。1987年,开始收获柑橘,从1988年起,赵强便以生产者的身份向市场出售柑橘。收入一年比一年多,1989年,纯收入达到1·4万多元。</p><p class="ql-block"> 赵强终于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现在,他要尽快将这把金钥匙交给山里的乡亲们。他风里来,雨里去,骑一部加重“野马”自行车,出这个村,进那个村。山里人盼致富,望眼欲穿,赵强成了山中最忙和最受欢迎人</p> <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见到赵强同志,是在鼓岭村他的家里。他的家座北朝南,在一个半山坡上,房前屋后全是柑橘。我和同行的市委老干部局谢局长等刚落座,赵强就让家人端上了一大盘子桔子。镇上的老干部管理员向我们介绍说,赵强好客,谁来了他都要端上柑橘请大家品尝。一来是对客人表示敬意,让大家尝个鲜。二来是为了宣传,向大家展示他的种桔成果。我选了一个个大的桔,刚成熟的柑橘,皮虽然还是青颜色的,但吃起来甜味纯正,肉坨坨的。桔的酸味是个正经酸,和食醋的酸味是不一样的,一个桔子吃完满口生津,感觉还养胃还提神。</p><p class="ql-block"> 赵强栽种的“国庆1号”、“尾章”、“龟井”等品种,开始收获的那年,共收获桔子900多公斤。桔子又大又甜,按当时的市场价可卖到1500多元。而他一个也没卖,挨家挨户全分给乡亲们吃了。他说:“我想让乡亲都尝尝,增加种柑橘的信心。”在赵强的带动和帮助下,到1990年,鼓岭村栽种的柑橘已达到户平120棵。鼓岭小学裁种的柑橘,已开始挂果。</p><p class="ql-block"> 赵强在大山里栽种柑橘研究柑橘,从一开始就得到了镇委书记张自民的支持,张书记还和他家建立了联系户。市特产局的赵工程师和他很早就成了好朋友,经常进山帮助他。有一段时间,张自民书记走哪把赵强带哪,请他给乡亲们讲栽种柑橘的技术。张书记还把镇直部门的机关干部,全部组织起来,听赵强讲柑橘。当教师多年的赵强,讲起柑橘种植技术来,有观点有例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侃侃而谈,滔滔不绝。</p><p class="ql-block"> 这天,在赵强的陪同下,我和镇上的张书记,先在鼓岭村村前村后转了一圈,又登上村后最高的那座山远望。看山,山绿了;看橘,橘红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此文,1991年10月3日《湖北日报》发表。文中所用照片是从网上下载,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13972056988)</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