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竹编,一种以竹子为原料,精制成各种类型的工艺品,其独特的构思、精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堪称世界一绝,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河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打造的特色课程,就有竹编教学。竹编课程的主讲老师,就是德高望重的竹编手艺人——蒋春荣,蒋老师一直致力于竹编工艺,从双河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课以来,就把自己的退休生活献给了少年宫的竹编教学。</p> 热爱竹编 传承手艺 <p class="ql-block"> 蒋老师从小便开始跟父母学习竹编。从一开始编织简单的刷把、竹篓、竹筛等小物件,到后来技术越发多样熟练,开始编织竹凳,竹椅、箩筐等物品。蒋老师从家中的生活用品到农村日常生产用品编起,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十几岁时,他的竹编制品就已经能为家里增加收入了。他十分热爱竹编这项手艺活,即使后来读书参加工作后,竹编都一直作为他生活中的一项爱好。</p>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p class="ql-block"> 2016年双河中心小学成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唐克涛校长想把双河区的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钱板和竹编,通过少年宫课程让孩子们传承下来。蒋老师正好退休在家,一听说这个消息,马上找到唐校长,希望能发挥余热,到学校给孩子们上竹编课。唐校长正愁教师人选,因为竹编工作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与劳力,甚至有时候自身的付出会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加上现在许多竹制器具逐渐被替代。所以很多人渐渐退出,改做其他行当。年轻人更是不愿再学习这门手艺了。能找到一位手艺高超还愿意来为孩子们上课的竹编老师很不容易。当问到是什么让蒋老师愿意来上课时,他说道:“一是竹编做了这么多年,有感情了,现在老了更是舍不下!二是看着完成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觉得很开心;三是为孩子们上课也让我的退休生活多了些乐趣。既能满足自己的爱好,还能让竹编艺术后继有人。”唐校长被蒋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了,就这样,蒋老师成了双河中心小学竹编课程第一任教师。</p> 无私奉献 乐在其中 <p class="ql-block"> 蒋老师几十年的竹编生涯,手臂曾被竹子划出血丝,竹篾的刺也曾深深地扎到手掌里,成年累月的竹编生活苦了蒋老师的一双手,十根手指可谓是沟壑纵横。这是常年做竹编工艺的人特有的印记。当然,这也是他们手艺人的铁证。蒋老师就着这双手,在双河中心小学走过了七年的教学生涯。</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只见蒋老师熟练地拿起一根根竹篾。十指翻飞间,就出现了一张小竹席的雏形,整个动作非常麻利,井然有序。退休后的蒋老师,更有时间专注于竹编技艺,为了更好地给孩子们上课,不仅每天自己钻研,还经常与一些竹编好友一起探讨竹编作品的创新方法。他说:“以前编织的作品是实用,现在不一样了,编制的作品还要有观赏性和艺术价值。”蒋老师说,每次想教孩子们编一件竹制品,他都要认真做好准备。上课前,他脑海里会浮现整个编织的过程以及成品模样。他用铅笔做好设计图纸,再根据竹制品的大小准备各种竹篾,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走上课堂。蒋老师不仅把竹编技艺教给孩子们,还经常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做人做事的道理。他说:“竹编技艺本身不难,但要由粗到细,极其考验人的耐心。我经常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讲小故事,让他们觉得学起来不枯燥,也明白一些道理。”</p><p class="ql-block"> 今年3月1日,蒋老师在课堂上还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他的70岁生日,唐校长亲自给蒋老师送上生日蛋糕,感谢蒋老师为双小做出的贡献,孩子们也纷纷为蒋老师送上祝福,表达他们对蒋老师的诚挚谢意。</p> <p class="ql-block"> 蒋老师说:“在学校上竹编课,我非常快乐。竹编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我给孩子么上课,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走近竹编,让这份手艺能得到传承。”蒋老师坚持着竹编这一门手艺,孜孜不倦地追求新的艺术,把自己的竹编技艺无私传授给双小的孩子们,让他们可以把这一竹编技艺传承下去,可谓:无私奉献育桃李,德高望重传竹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