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郝老师

<p class="ql-block">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p><p class="ql-block">—2023年临沂市初中历史优质课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每到春天,总想起西湖里那一叶小舟,杨柳拂堤,莺声燕语,看春山如笑,享受微风拂面,置身景色的我们又一次接受春天的赠礼。春天是开始的季节,是忙碌的季节,更是一年中所有的美好愿景都赋予其中的季节,教育也不例外。2023年临沂市初中历史优质课比赛就在这样的明媚的时节落下帷幕,给一年的工作开了个好头,找到了示范。比赛中不仅兰山区的参赛教师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同样是属于历史人相聚的盛会,能参加听课学习的我特别有种花满渚酒满瓯的欣喜,在一节节市课的观摩中就如同置身万顷波中,精神畅快自由。</p><p class="ql-block">如今,核心素养下的大历史时代,已经很少有老师还认为历史课可以随便讲讲,轻松拿捏,让学生画画背背就好。大部分老师都认为历史课很难教,设计一堂课也无思绪,被困在“大单元”和“新课标”之中。通过本次优质课评选活动,也与其他老师一样,有些困扰和反思,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交流。</p><p class="ql-block">一、 情景课堂的构想</p><p class="ql-block">情境任务能否搬入课堂,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获得真实的探究任务,自主找到线索,完成学习。就如同《典籍里的中国》,在边讲边看,贯穿时空,古今对话,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课的魅力。</p><p class="ql-block">二、 教师专业知识积累</p><p class="ql-block">从比赛中看,每一堂课都很考验教师的功力,有对新教师的锻炼,有对老教师的突破,每位教师都在不断的蜕变、历练和完善自己,讲课是一种成长,一种磨砺,不仅局限在讲台上那一刻,而更是讲完之后的反思和总结。赛课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积累,精心的探索实践,高湛的思维格局,这是脑力与体力的双重比拼。所以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只有热爱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或者说是不持久的,不能源源不断给予力量。对备课的投入,对课程的雕琢,对文字的揣摩,这是一种教学态度,设计课是天大的事,教育同样要具备工匠精神,逐字逐句,一言一行。</p><p class="ql-block">三、 守旧与立新的选择</p><p class="ql-block">板块教学已经站在了十字路口,从优点上看课程的逻辑、衔接、结构上已经近乎完美,篇章起名、教学目标的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新课标要求,但是无论再怎么完美的板块教学,都缺乏突破,都需要创新。是否能转向课程的内在逻辑上,打破固有的板块衔接,利用板块将课程重组和整合,找到课程暗线,让板块不再是直白的教材划分,更有新意和深度。</p><p class="ql-block">四、 课程维度和逻辑的拔高</p><p class="ql-block">你看到了第二层而把我只想在了第一层,其实我在第五层。许多设计和用意,能否在真实教学情境中还原,能否让许学生或者他人理解其中的设计意图。设计一节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教师长期的学习,多读书,多思考,做专业的老师就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在足够的知识储备下,才能思考课程的维度和逻辑,在设计中要从学生的角度的出发,而不是评委和老师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学生遇到这个问题时如何思考,我们将如何启发和帮助,而不是硬套一个环节架空学生。同时,一堂课是环环相扣,相互弥补的,前一个环节采取的方式,到了后一个再用就会重复,上一个过渡说过的话,再拿来当问题就很臃肿,难度的问题设计的复杂和多样一些,简单的问题一带而过,所以还是要用整体的眼光看课程。</p><p class="ql-block">五、 自主环节的误区</p><p class="ql-block">对待学生自主探究或者自主学习时,不要为了少讲而少讲。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展知识的源流,从学生的身上流过,每逢这个源开放的时候,学生就把自己的注意当作水槽一样,放在它的下面,一定不让流出的东西跑掉了。所以教师讲授是特别有必要的,要讲好讲精,有启发有点播的引领学生,而不是为了强调学生参与度和自主探究,大片时间留给学生,一堂课有味道有意思,还是靠教师的语言魅力。</p><p class="ql-block">六、核心素养的落实</p><p class="ql-block">核心素养并不是一股脑抛给学生,也不是为了完成一个赋分点而强加于课件之中。例如时空观念,能否可以融入大单元框架中,从时空角度设计大单元,融合地图、时间、事件,探寻历史现象与本质,历史趋势和发展规律的问题。史料的选择上,也需要有渐变的过程,配合教师的讲解,资料是对课本的扩展和补充,不是给学生加大负担。对教材做到有效地补充,有效地扩展,不是一件好拿捏的事情。家国情怀的培养上,也不是结尾硬煽情硬拔高,需要前面和中间的大量的情感铺垫和传递,达到共情。只有达到共情,学生才不会觉得离自己那么远,这样下课铃响起仍然意犹未尽,课程虽已结束却仍感觉回味无穷,学生将这种火热情感投入到往后的学习生活中去。</p><p class="ql-block">七、课程的定位和教材的挖掘</p><p class="ql-block">每堂课有每堂课的定位,每堂课有每堂课的准备,公开课优质课都不例外,什么级别的比赛要达到什么层次,什么样的设计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和设计者离不开。找准定位,预设效果,过程是最不确定也是最难把控的,但只要朝着预设的方向努力,就不会跑偏。另外,无论什么类型的课,都需要对教材钻研和挖掘,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前后联系,上下衔接,任何楼阁都需要建立在脚踏实地的落实上,不然脱离课本脱离学生,毫无效果。</p><p class="ql-block">八、 习题和作业设计</p><p class="ql-block">习题的选择,尤其是论述题,难,真的很难。至今没有看到一节课里设计的好,效果也好的论述题。既然很难,那不妨降低些难度。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题目要求上,可否先培养学生提炼观点的能力,等具备了能力后再培养论述的过程。二是从从题目内容上,可否给出限定词,给出论点需要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观点,再着重培养论述。其实无论从哪个方面,都不能简单的套模版、模式化,因为新增论述题完全符合新课标里初高中衔接要求,完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对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历史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在论述题中获得的是思考过程和组织、概括、表述能力,是一个完整的思考论述过程,也是由单纯的记忆到思考到理解的转变,而这一过程的核心就是学生对知识的联系和运用。</p><p class="ql-block">九、集体教研,团结协作</p><p class="ql-block">在集备的基础上,系统深入的把对新课标的理解与运用融入到新的实践中,使课程更上一层楼。集备和教研不能在浮于表面,一个人很难想的又系统又全面,尤其是准备大型公开课比赛时,分工协作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思维和灵感只有在碰撞中才能产生火花,任务和工作只有合作互助才会越来越好,所以一节优秀的公开课凝聚的是团队的智慧结晶,付出的是大家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闲暇时我一直也问自己,初心还在吗?课堂还满意吗?努力了吗?依然热爱吗?我们的历史课堂到底要带给学生些什么?教会他们什么?如今还是分享范主任的这句话送给所有在路上忙碌奔跑的同仁们,“只有你想了,准备了,经霜了,磨砺了,才能眺望到绝壁之上的风光!后来,远远地,我们就会看到你是一个希望,你的学校是一片风景,兰山教育是一个高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