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CityWalk :曾家岩临崖步道、中山四路 、看重庆的前世今生。

何明蜀

2023年2月28日天气晴好、疫情过后的春游,我们一早从牛角沱轻轨站1号口出发,过地下通道去往嘉陵西村小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社区曾荣获重庆最美社区的奖项,而且在高低错落的社区内还保留了民国时间风云人物的名人故居<怡园>。 怡园是宋子文的故居。始建于1937年,已有80多年历史。这栋仿哥特式建筑的小洋楼,设计非常独特,外面是全石砌成,二楼有一个半圆台,三楼有一个小阳台,共三层16室。黄墙青瓦,内置天井,精美的石膏线脚、取暖用的壁炉、吊顶的纹饰,仍可见当年的气派。 抗战时期,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行政院长宋子文在此居住。周恩来、董必武等多次前往这里,与宋子文交换对抗战时局的看法,被载入国共统一战线史册。1945年底,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来华时也曾经下榻于此。1946年1月5日,周恩来与张群在怡园签订国共第一次停止军事冲突协定。它见证了美国调停国共关系等历史事件,已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怡园的地下室 怡园的地下室 从怡园出来,向右转、过重庆路灯管理所顺着梯坎,继续爬,就会到达鲜宅,民国时期的爱国主义人士鲜英旧居。 鲜英的经历在中国近现代几乎是绝版的,他横跨军、政、商界,年轻时,他是袁世凯卫队的保镖,因看不惯袁世凯称帝,借口自己要读军校,离开了袁世凯,参加了反袁的革命军。他做过革命军师长,也做过铜元局的局长,但他更是经营实业支持民主的爱国民主人士。 大家熟悉的上清寺转盘。 离开嘉陵西村社区,过上清寺天桥去往曾家岩临崖步道的起点,在天桥上便可看到民族党派陈列馆。 这里,就是曾家岩临崖步道的起点。 这个邮局,曾为邮局驿站,后在抗战史上有着低调而又不可或缺——1942年2月,《告入缅将士》电稿从上清寺发出,鼓舞着滇缅前线数十万远征军将士;1945年,“双十协议”在边上的特园签订,新闻报道从这里传送给国际社会…… 这里每一步都是网红机位,随便取景,能在镜头中扫到重庆标志性的山、江、桥,还有轻轨行驶在轨道从江上呼啸着穿梭过。<br> 在楼梯上可以看到一个U型弯,可以从嘉宾路上嘉陵江大桥,从渝中区到江北区 一棵大黄桷树从山下长起,顽强地生长在崖壁之上,扎根重庆,就如同重庆人从未被阻折过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质。 这是开往解放碑的第1台电车,有一种耍事叫进城,这里的城,只限于解放碑那一小块。老百姓真正有了闲钱后,长辫子的401才慢慢日益拥挤。401电车雕塑正位于步道最陡峭的一段斜坡顶端,电车似乎从崖壁上开出,前方就是最具有重庆特色的坡坡坎坎。天气晴好时,常见很多退休的阿姨叔叔爷爷奶奶来此拍照怀旧,交流着人生的过往。 旋转楼梯。 这张照片很能体现立体交通的重庆。 沿着步道进入居民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沉浸式的壁画,内容大致是以前老重庆的老式砖瓦房,而画里的一个门,却真的是一扇通往临崖步道的门,进入之后是一个干净的民居区,这就是山城重庆的特色,表面上看仿佛没有路,结果从别人的家门进去之后发现居然是通往下一个目的地的捷径。 这是玻璃围墙中的求精中学的运动场。求精中学的围墙改造是步道其中一处点睛之笔,用玻璃围墙取代了传统惯用的铁栏杆,破除了冰冷感,并让校园和周围的环境有了视觉交流的同时又保留了静谧。行走其间,有郎朗读书声从教室深处传来,颇有青春的气息点燃老街区的灵动之感,书声穿越中山四路,让人仿佛想起数十年前,那些把青春镌刻于曾家岩的革命青年。 重庆市重点中学求精中学,看见那个圆圈了么?我们就从哪里出来的。<br> 求精中学在1891年由美国基督教MEM会创建,初名“重庆求精学堂”,后经多次合并和改名,1998年复名为“重庆市求精中学校”,1999年被列为“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一百多年来,从“求精”走出了刘伯承、张大千、庞中华、王渝生、朱玲、邓婕等一大批军政要人、艺术大师、教授学者、世界冠军、社会名流等精英人才,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誉满国内外。 戴笠公馆位于曾家岩85号,跨过黑漆大门,里面是一个幽静小院,院中的主体建筑,就是赫赫有名的戴笠公馆旧址。戴笠公馆旧址现已更名为巴渝文化会馆。 这是轻轨6号线曾家岩站。 曾家岩轻轨站里面有个展览馆、下了电梯就是这个展览馆,非常的有意思。<br> 【周公馆】在中山四路的东端,有一小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周恩来铜像,铜像背后坐落着一栋低调而古雅的青灰色建筑,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曾家岩50号——周公馆。1938年,中共南方局考虑到办事处住房紧张,而曾家岩地处市区,靠近国民政府,会客访友和与各界人士接触都很方便,十分有利于开展工作,邓颖超遂以周恩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名义,租用了曾家岩50号,对外称作“周公馆”,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机构所在地。 【桂园】位于中山四路65号,毗邻重庆求精中学,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大门临街,占地700平方米,主楼为砖木结构。1939年张治中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一处主任(分管军事)时租下的。迁居入住时,张治中亲手种下桂花树,并启用父亲“桂徽”名字,将此小院命名为“桂园”。1945年8月,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特将此处备作毛泽东在重庆市内办公会客的地方。从1945年8月到10月,历时43天的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在此多次会见了社会各界人士。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就是在这里签署了著名的《双十协定》。桂园,成为国共谈判的重要见证地。 【重庆市人民小学(晋冀鲁豫边区子弟学校)】桂园的南邻就是重庆市人民小学,可不要小看这所小学,它还有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晋冀鲁豫边区子弟学校。它创建于1945年,后随刘邓大军南下重庆,改名为中共中央西南局人民小学。刘伯承元帅为学校命名并题写校训,贺龙元帅任学校首任董事长,邓小平的夫人卓琳任首任校长。 【特园·民主党派陈列馆】在中山四路的另一头,上清寺西南角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坐落着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爱国人士鲜英的公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特园。特园始建于1929年,1931年建成,因鲜英字“特生”,故名其宅为特园。<br><br>特园坐落在上清寺转盘边的一座小山坡上,山坡下的马路车水马龙,而“风雨同舟共商国是”大型浮雕就在人行道边上,让人触手可摸。雕塑以20世纪40年代重庆特园的史实为背景,源于历史,基于生活,形象化、艺术性地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与各民主党派领袖、知名人士聚会重庆共商国是的情景。特园曾是中共与各界人士共商国是的场所,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发祥地,因此在特园设民主党派陈列馆。<br> 【重庆市委大院】36号,是中山四路上最传奇的门牌号,现在是重庆市委大院所在地。熟悉重庆历史的人都知道,36号不止是门牌号那么简单,它记录着重庆一个时代的风云,是重庆历史镜像中最浓墨重彩的一道光芒,甚至可以说,是中山四路这条人文大道的暴风眼。<br>1891年,重庆开埠,法国天主教和美籍牧师锐璞陆续在中山四路36号一带购置房地产,修建了真原堂等建筑。随着20世纪20年代后期重庆新市区的建设和扩展,这里陆续兴建了高级公馆、住宅和别墅,逐步形成了德安里和大溪别墅区。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现中山四路36号成为蒋中正、宋美龄、李宗仁等国民党军政要员的官邸,国民政府行政院、军事委员会侍从室等也在院中。1949年重庆解放后,中共中央西南局于12月进驻中山四路36号,直至1954年11月西南局撤销。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第二书记刘伯承、第三书记贺龙在这里领导了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揭开了建设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的新篇章。如今的36号院内,仍然留存着蒋介石旧居、宋美龄旧居、康心远公馆、李宗仁公馆、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等。<br> 从街头走到街尾,这条仅800米长的街道,竟然隐藏着如此多的历史遗迹,镌刻着一段段令人感怀的沧桑往事。斗转星移,四季轮换,黄桷树青了又黄,黄了又青,街旁的青砖房刷了一遍又一遍,石墙上的爬山虎爬得越来越高,历史虽已渐渐消退,但中山四路上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墙一院,仍在不停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仍然挺着那青砖灰瓦的坚韧风骨,守着那些藏于繁花深处的风雨跌宕。 <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