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之美

市四中李怡瑶

<p class="ql-block">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接下来就看看汉字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汉字的起源</b></p><p class="ql-block">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是世界上起源很早的文字之一。殷商的甲骨文,距现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从形体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由此可以推测,汉字产生的时间应该还要更早西安半坡遗址距今有五六千年,遗址出土的彩陶上有一些重复出现的有规则的简单符号。</p><p class="ql-block"><b>旧时文字产生的五种说法:</b></p><p class="ql-block"><i><u>(1)八卦说:伏羲八卦。</u></i></p><p class="ql-block">八卦说是比较常见的关于汉字起源的观点。八卦是古时候巫师占卜的工具,在《周易》里有详细的记载。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编撰的有关汉字字形和源起的《说文解字》,其中也详细记载了八卦的起源。宋代就有人将八卦看作是文字的起源,宋代史学家郑樵就明确提出“文字起源于八卦”的观点。</p><p class="ql-block"><i><u>(2)结绳说:结绳记事</u></i></p><p class="ql-block">结绳说就是把造字与结绳联系起来,认为结绳的方法无法满足当时的记录需要才创造出了文字。有关结绳的传说也在中国古代文献上能找到记载,如“上古结绳而治”(《易经》)。</p><p class="ql-block"><i><u>(3)仓颉造字说</u></i></p><p class="ql-block">我国历史上流传着汉字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说法,甚至把汉字神秘化,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实际上,文字是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的需要,在原始司马迁、班固等史学家认为他是黄帝的史官。古籍记载,仓颉“首有四目,通于神明,仰观星曲之势,俯察龟纹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仓颉因此被称为“万代文字之宗、千古士儒之师”</p><p class="ql-block"><i><u>(4)契刻说</u></i></p><p class="ql-block">所谓契刻,就是通过在竹片或木片上刻一些记号或是符号以传达消息或帮助记忆,它也是一种古老的记事方法。契刻与结绳相似,但是契刻的方法更为进步。《周易》中对于契刻也有相应记载:“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里的“书契”指的就是契刻。</p><p class="ql-block"><i><u>(5)图画说</u></i></p><p class="ql-block">有观点认为汉字是起源于图画。唐兰就提出了“文字本于图画”的观点。早在文字产生以前,原始图画就已经存在并得到充分使用。古埃及时代的文字就是通过图画的方式来表达的;中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描绘的各种图案,诸如鸟、鹿、兽等动物的形象都对文字的产生起到启发作用,这些图画是“文字的前驱”。图画与结绳、契刻同样,仅仅只是表达意思,未能与语言相结合,还不属于文字。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图画不能满足人们对记事的更高要求,一些图画就开始同语言相结合,其象形成分逐渐变少,而符号性随之增强,至此就产生了原始的文字。从这个层面上看,图画对象形文字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属于同一时期的其他古代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上也有类似的符号。这些符号同流传下来的古代汉字有基些相同之处,很可能是古汉字的前身。</p><p class="ql-block"> 关于汉字历史起源的种种观点不论其合理与否,它们都为我们探寻汉字的产生过程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展现出来的对中华传统文化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汉字的发展史</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自创文字,是承载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并不是最古老的文字,但却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都已经消失,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都随着文字的消失而消失或是曾经中断过。只有中国汉字一直延续至今,并且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生生不息,这就是中国汉字传承的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0px;">汉字的演变</u></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甲骨文(商周时期)-- 金文(商周时期)-- 小篆(战国时期,秦统一后推行)--隶书(战国晚期至两汉)-- 草书(汉朝时期)-- 楷书(汉末至南北朝)--行书(东汉末年)</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i>甲骨文:</i></b><i style="font-size:18px;">商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记录占卜之事为主,所以又叫卜辞、契文;周朝早期也有少量甲骨文出土。</i></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i>金文:</i></b><i style="font-size:18px;">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i></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i>小篆:</i></b><i style="font-size:18px;">秦朝通行文字,又称秦篆。战国时期各地文字异形;秦始皇一统中国后规定了标准字体,这就是小篆。</i></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i>隶书:</i></b><i style="font-size:18px;">汉朝通用字体,始于秦末沿至三国。又称汉隶、佐书、八分。</i></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i>楷书:</i></b><i style="font-size:18px;">汉朝末年出现,一直通行到今天。形体端正、笔画平直、足为楷模,所以称楷书。草书:出现比楷书早,大约汉朝初期。是书写隶书时的快捷变体。</i></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i>行书:</i></b><i style="font-size:18px;">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三国和晋朝以来流行。</i></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i>简体:</i></b><i style="font-size:18px;">为文字应用方便而产生,简体古已有之,只是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才把历代民间流行简体通过研究整理后逐步批公布。</i></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0px;">汉字的特点</u></p><p class="ql-block"><b>甲骨文:</b>图画性强,大小不一,随意性强</p><p class="ql-block"><b>金文:</b>字形圆转,大小均匀</p><p class="ql-block"><b>篆书:</b>形体宽扁,圆劲均匀,粗细一致,笔画 繁多,笔法瘦劲挺拔,古朴大方,圆润流畅,平衡对称,富有古风古韵</p><p class="ql-block"><b>隶书:</b>字形扁方,方折平直,左右分展,粗细有致,工整精巧,庄重优美,起笔蚕头,收笔燕尾,一波三折,轻重顿挫富有变化,朴质自然,洒脱有度</p><p class="ql-block"><b>楷书:</b>形体方正,横平竖直,笔画清楚分明.干净利落,规矩严整,工整稳重,严谨细致,笔力苍劲,有始有终,底蕴深厚,沉稳踏实</p><p class="ql-block"><b>草书:</b>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轻灵飞扬,行云流水,流畅迅速,一气呵成,潦草难认,随性而写,不受约束</p><p class="ql-block"><b>行书:</b>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笔画连绵呼应,工整清晰,笔势流动,飞洒活泼,笔法飘逸,行云流水,字体清秀,灵活潇洒,字字独立,写得快,认得清</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既体现于其音韵之抑扬顿挫,也表现为其形体之方正有力,更蕴藏于其意象之博大精深。隶书的蚕头燕尾,正楷的挺秀均匀,草书的气势恢弘等,无不在书写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风云变幻。汉字记录着中华文化的同时,其本身也是文化要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汉字的影响</b></p><p class="ql-block"> 汉字是世界上最最美丽的,也是最最有妙处的文字。我们的汉字被国际公认为最美的语言,对学习汉语的国外人士来说“汉字像一张张图画”,难认、难记、难写,且数量多。看完《汉字五千年》后,我第一次开始思考汉字的意义,当看到外国留学生用汉语和我们交谈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的时候,我有一种自豪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皆融入在汉字中,汉字不断演化、记载、传承,经过历代的改良、发展,终于流传至今,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缺的语言符号,也是顺应时代呼唤的产物。</p><p class="ql-block"><b>汉字传承能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汉字传承有利于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汉字传承与发扬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b></p><p class="ql-block">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当今,一些国家的人们都曾经或者正在使用汉字。汉字的出现,推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汉字的传播,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包括文化的竞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各个国家、各民族的紧迫任务。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汉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标志符号。我们在传承的同时更应该发扬,推动汉字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认识这些古老而又年轻的“活化石”,提升中华汉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经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圆,周长可大可小,圆心无处不在,而半径就是汉字,汉字就是中华民族的向心力。”这足以说明汉字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传承汉字之美</b></p><p class="ql-block">规范是美的基础。规范汉字使用,并不是拒绝个性化的汉字书写,而是提升审美水平的题中之义。对字库设计者和相关企业来说,需要强化把关意识,提升审美水平。书法是一门艺术,每一种经典字体的诞生都是书法家苦心孤诣、千锤百炼的结晶,都是在取法先人、学习传统、融会贯通之后的成果,都融汇着书法家的艺术个性和时代精神的精华。放下浮躁的心态,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才能更好创新。在信息时代规范使用汉字、提升书法审美素养,应加强行业引导,指导相关行业协会联合发出规范用字倡议,避选推荐优秀字体,引导出版、影视、媒体领域提升规范用字的自觉意识,落实好规范用字的各项要求。同时,有必要加强标准研制,指导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研究,推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立项、编制工作,为规范用字提供技术支撑。</p><p class="ql-block"> 汉字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不断推进汉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弘扬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优秀文化,才能把汉”字最美的特征展示出来,让其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p> <p class="ql-block"><b>汉字之美,拆字为诗,字中有画,画中有理,一笔一画,皆成故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