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亲》(副本)

小雨点

<h3>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看着日渐衰老的父亲皓首苍颜,步履维艰,心中多有感慨…… 就用这个美篇留住岁月,记录美好,以此感谢父亲几十年的辛勤劳作与无私奉献,借以表达对如山父爱的深深感恩!</h3> <h3>父亲是一位凡人,更是一名智者,虽无传奇色彩,却有精彩之笔。</h3> <h3>  曾祖父是十里八乡唯一的秀才,他对家族子弟的学业极为重视。父亲从小就喜欢读书,品学兼优,次次考试名列前茅,从小学到高中,年年获得免费奖学金。因家境清贫,为省伙食费每周徒步几十公里从学校回家背足一周干粮……虽无显赫的家世,却以颀长潇洒,英俊儒雅的外表,幽默风趣的谈吐赢得老师和同学的赞叹!父亲择业也与众不同,他毅然放弃薪水高待遇好人人争抢的邮电局,而改入门可罗雀的中华书局。同学们说他傻的不可思议,问其原因却很单纯:在书店工作可以免费看书。</h3> <h3>  父亲于国于家都有很大的贡献! 他睿智豁达,博才多学,一辈子任劳任怨,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h3> <h3><br>  父亲在现代秦腔剧创作方面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他担任振兴秦腔办公室副主任,除创作剧本外,发表理论研究和评论文章五十多篇达八十多万字,同时多次举办创作培训班和文艺训练班,提高艺术创作质量,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演员,为西安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西安市市级劳动模范。<br><br> </h3> <h3>  在外文书店任经理期间,他想方设法争取外汇,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申购急需的学术书籍,以解燃眉之急。他敬业爱岗每年春节亲自值班,大年三十从未与家人吃过一顿团圆饭。</h3> <h3>六十年代,父亲业余创作的快板剧《黑虎崖》风靡西安,久演不衰,甚至连陕南陕北的文艺团体都争相排演。演出达数千场次之多,街头巷尾大人小孩人人都会念上一段。<br>  陕西省出版社打算出版剧本,但要求增加一些革命的豪言壮语,遭到父亲坚决回绝,因为接地气的平民风格语言才是此剧受到老百姓欢迎的主要原因。此后父亲又创作了几部秦腔剧并调入了西安市文化局工作直到退休。</h3> <h3>  父亲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对各剧团的演职人员尊重有加关怀倍至。西安市文化艺术界的演职人员,谁也不会忘记父亲为他们职称评定做出的突出贡献。 十年浩劫之后的第一次称职评定在各单位掀起了轩然大波!僧多粥少,职称关系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资深的老演员和年轻的新骨干互不相让,矛盾一触即发,各单位领导如坐针毡万般无奈。为解燃眉之急,父亲亲自进京,调动一切人脉资源四处奔波,数次找有关领导申述情况。父亲的不懈努力终于感动了上苍,国家人社局一次性戴帽拨给西安市文化艺术界200个职称指标,其中高职50名,中职150名。面对这些无法截留的珍贵指标,省文化厅诧异羡慕又无奈。这些指标一举解决了各单位争执不休的矛盾,为演艺人员的发展前途铺设了道路。有位青年演员激动地说:凭这一点,就该为权老师塑个铜像!</h3> <h3>戴春荣,王科学等名演员,春节期间给老父亲拜年!</h3> <h3>  父亲博览群书,尤其对中国历史特别精通。他曾被文化部借去审查全国汇演剧目,他坚持真理多次向权威挑战,据理力争,纠正一些剧作中的不当之处,以详实的论证令文化部领导和专家们折服赞赏。 他曾被中央电视台摄制组聘作顾问,随同摄制组走过八百里秦川,如数家珍般给记者们讲述陕西各地的人文地理风俗人情。拍摄结束,摄制组人员恋恋不舍地拉住父亲的手,满怀感激的说:“权老对我们帮助太大了,你讲活了中国历史!一路上听你的讲述是极大的享受。”</h3> <h3>  父亲老骥伏励,退而不休。退休后亲自参于筹办过六届“西安市古文化艺术节”。他担岗副总指挥之职,从总体策划,节目编排,歌词撰写都亲力亲为,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文字和别出新裁的艺术形式,展示十三朝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穷魅力,为西安的招商引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h3> <h3>  父亲一生清廉,不曾给儿女留下多少物资财产,但他言传身教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孩提时的我,最喜欢帮父亲晾书,那时没有书架,父亲的书都是装纸箱放在床下。每年春天,父亲就会把书箱搬到院子里,精心掸掉每本书上的灰尘,然后晾在石桌上。他拿起书一本本翻着看着,就象捧着奇珍异宝,那种陶醉与幸福的神情令我至今难忘。从父亲的藏书中,我看到了史记列传,看到了《水浒传》《红楼梦》,看到了唐诗宋词,知道了普希金,雨果和泰戈尔……父亲的藏书启迪了我懵懂的心智为我展开了广阔的世界,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读书…… 在童年的记忆中,父亲从未打骂过孩子。当我和小朋友为争夺玩具哭闹之时,父亲给我们讲了安微铜陵&quot;六尺巷&quot;的故事,从此我懂得了什么是谦让与宽容;父亲从不浪费,当他捡起我们洒在饭桌上的米粒时,我懂得了什幺是节约勤俭;当看到父亲节衣缩食资助老家的穷乡亲时,我知道了什么是纯朴善良…… 父亲的朋友很多,有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有京城的专家与高官,更多的是平民布衣还有儿时的同窗玩伴。父亲对他们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从不嫌贫爱富捧高踩低,由此我懂得了什幺是友谊和真诚!</h3> <h3>  父亲也曾有过不谦让的时候,这件事发生在我12岁去北京旅游时。那天父亲带我在北京故宫的御花园游览,我站在铜麒麟雕像旁准备拍照的时候,一位翻译很蛮横地将我推到一边,奴颜媚笑着请一位日本人先拍照。父亲怒了,他让我站回原位,义正严辞地对翻译说:国际友人也应遵守规矩.,先来后到你懂不懂?翻译愣了一下很不情愿的站在一边,眼巴巴地等待我们拍摄完毕。事后父亲说:他们错在傲慢无理,人是平等的,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最可恨的是那些欺下媚上之人。人不可以有傲气,但决不可无傲骨!我牢牢地记住了父亲这句话,它伴随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使我获益匪浅。</h3> <h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父亲常以此名言教导我们,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年轻时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现在己年过九旬,仍坚持读书看报的习惯,稍有精神,就捧着书本看,床头桌边摆的最多的还是书籍。</h3> <h3>这就是我的父亲,他是凡人亦是智者!</h3> <h3>寻访浙江乌镇矛盾故里。</h3> <h3>周庄小桥游水</h3> <h3>2017年春天,父母在北郊文景公园春游。</h3> <h3>踏春文景行,心怡步从容。竹杖点绿草,举头杨柳青。相拥湖畔坐,最美夕阳红。唯愿老父母,天天好心情。</h3> <h3>春游秦岭动物园。</h3> <h3>父母在山中踏青。</h3> <h3><br>  在万物复苏的春天了(2023年3月4日),父亲静静的走了,抖落疫冬的寒霜,为无病无灾的天堂带去一缕明媚的春光。世间少了一位凡人,天堂多了一名智者!<br><br>父亲用善良,真诚,勤勉,奉献描绘出了九十二年的人生画卷,清雅淡泊中亦有浓墨重彩!<br><br>   父亲于国于家都有很大的贡献!<br><br>  人虽离去,高洁的品德永存!<br>  亲爱的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br></h3> <h3>老父亲辞世的信息在文化局、文训班的群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局长到各位处长、同事、学生怀念赞誉之声不断,有诗有文,还有学生连夜編曲写词,在群里吟唱。<br>市文联委员剧协理事辛冠军写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深切缅怀权宽洲老师》一文写的情真意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权老师的崇敬与怀念!拜读之余对老父亲的崇高品德有了进一步了解,对辛老师的感恩之情也深为感动!老父亲的确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和榜样。老父亲的高风亮节、在领导朋友中的良好口碑,大家对老爷子的深厚情谊让我们体会的太深太深! 大家对老父亲的高度评价,让我们家人感到欣慰的同时也非常感慨:“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一个退休30多年无权无势的老人离世能在几个群里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在当今社会真是始料未及!老父亲这一生也算是值了!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