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弗洛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春天万物复苏,实验初级中学校园也热闹欢腾起来,充满活力的校园活动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正常开展,小结如下:</p> <p class="ql-block"><b>一、接待了一位家长面谈。</b></p><p class="ql-block"> 孩子奶奶反馈(父母离异,奶奶抚养他长大,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有迷恋性安全依恋关系,有认知偏差,有严重的压抑隔离症状和分裂人格倾向。共情了奶奶,给予孩子一些肯定和接纳和鼓励,建议家长带回做专业治疗。)</p> <p class="ql-block"><b>二、团体活动</b></p><p class="ql-block"> 本周我们团体活动主题是交流沟通,人际互动。</p><p class="ql-block">1.热身活动是“我做你猜”,通过无声的表情、神态、肢体动作轮流表演出成语‘’哭笑不得、一鸣惊人、水落石出、坐井观天‘’等,学生在全情投入的表演和专注观察模仿中了解沟通的乐趣。活动通过游戏让团体成员体验沟通缺失带来的影响,明确了对他人的非言语解读是有差异的,在感同身受中增强体验感,成就感、归属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风雨同行活动要求:</p><p class="ql-block"> 按7人一组分组,在7人中规定有2个“盲人”、2个“无脚人”、2个“无手人”、1个“哑巴”。在角色分配完成后,按要求“盲人”戴上眼罩、“哑巴”戴上口罩、“无脚人”捆绑双脚、“无手人”捆绑双手。指导老师把他们带到比赛起点,让小组成员把所有物品搬运到终点,以用时最少的组为胜。</p><p class="ql-block"> 通过游戏帮助团体成员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帮助团体成员感受到合作,团体凝聚力和沟通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三、开展班主任培训</p><p class="ql-block"> 本周一上午实验初级中学班主任齐聚一堂举行了上好心理健康辅导课的培训,培训有蒋建主任主持,李锦林校长提出要求,旨在帮助班主任做好角色定位,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引导班主任了解学生青春期的那些事,懂得家校沟通的原则技巧,偶发事件和校园危机干预的流程,只有班主任通过自我成长优化人格才能更好的上好每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才能更好的身教胜于言教,才能更有爱心去尊重影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成长。</p> <p class="ql-block">本次培训要点是:</p><p class="ql-block"> 1.了解了学生青春期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p><p class="ql-block"> A.比如说叛逆,其实是学生要求有独立的主体感及边界掌控的需求。这个时候老师、家人理解情感支持、给予他们心理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培训中还与老师们进行了互动,对于反抗权威、反抗规则的学生我们老师会怎么办?一位年轻老师回答,先倾听学生,探讨遇到了什么困难,自己有什么应对策略,一起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其实首先要稳定情绪。</p><p class="ql-block"> B青春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敏感脆弱,易激惹,而这些也都是由于早期养育过程中依恋模式不同所引起。</p><p class="ql-block"> C青春期的孩子有厌学的问题,这类孩子往往是因为沉溺于虚拟的世界,脱离了现实感,无方向感。</p><p class="ql-block"> D 青春期的孩子还有一个早恋的话题。这需要我们班主任和老师家长们共同对孩子进行沟通教育。</p> <p class="ql-block"> 2.青春期的孩子核心发展的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探寻自己和他人的差别,认识自身,明确自己更适合的社会角色。我不知道我是谁,未来要做什么,这个时候往往会遭遇父母的否定,他人的冷漠,不关心,他自己就会出现这种无目标的状态。在此时,他人的肯定、鼓励,帮助他进行知识性探索非常的重要。这个时候由于父母的操纵,避免子女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关系过于融合,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青春期孩子在养育过程当中的控制型教养方式,侵入子女的心理边界,无视子女的情感需求,迫使子女顺从父母,引发了孩子消极的情绪,导致违纪、攻击等行为问题,甚至自残、自伤等危险的行为。这个时候就需要和青春的孩子建立一个约定,与未来立约,与孩子的行为立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3. 班主任的自我成长是一个终身探究的课题,除了读书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以外,还应该参加团体体验性的成长课,学会内省觉察,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会与学生及家长沟通的技巧。</p> <p class="ql-block"> 4.关于心理健康教育那些事儿,我们还不能忘记家教联合。家校联合就是家庭与学校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联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使学校能在教育学生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使家长能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的指导。家校共育是我们的目的。这家校互助,我们从沟通的角度,对孩子青春期了解的角度,家长养育模式方面来对老师进行了一些沟通交流,老师们要让家长要明确,老师在孩子心目中要有权威形象,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5.本次培训中还涉及了一些危机干预的相关话题。比如偶发事件波及的范围,应急沟通要及时、全面、准确。校园伤害事件预防的相关知识及三级心理防御机制。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注意事项,尊重理解共情的进行个别谈话遵守保密原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谈话谈心,也相当于学生做个体心理辅导。还对带团体的相关要求和知识做了交流。在上心理健康课程的理念、课程设计、课程活动的开展方面也做了相应的一些交流。</p> <p class="ql-block">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p><p class="ql-block">尽心尽责,遇到问题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p> <p class="ql-block">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