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为养”与肉类至上

粒子

<p class="ql-block">中国人的饮食,到底是“五谷为养”,还是肉类至上?这本应不属什么矛盾问题,因为人类得以生存,粮食和肉类同样是缺一不可,甚至相得益彰。只是五谷杂粮作为主食,几千年的地位何曾撼动?为什么走到今天,与肉类的关系已完全时移俗易了,以至于糊里糊涂地就被颠倒了主次。现在是主食地位难以“主”,各色肉类俨然成为餐桌上的主角。</p> <p class="ql-block">其实说到吃肉,谁也没有中华先祖食肉历史更悠久,直立行走之后,除了采摘点野果,剩下的就是狩猎充饥了。就像《白虎通》上所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只是他们或许想象不到,当时驯化的猎物牛羊猪狗等,时至今日,却依然还是后人们餐桌上鼓动腮帮大快朵颐的一枝独秀。</p> <p class="ql-block">都知道我们是炎黄子孙,那“人文初祖”炎帝神农氏应该是中国人最应该记住的名字。是他始尝百草,教人耕种,这才实现了中华民族<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渔猎到田耕,从蒙昧到文明的历史进程。作为医学</span>"药祖"和农业"五谷先帝"的神农氏,<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华夏之贡献可谓恩泽万代。</span></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有文明史以来,就是一个农耕社会,而非游牧民族。有些东西随着历史的演变可以有所创新和改变,但无论怎么变化,一定是“万变不离其宗”。中国人饮食所要遵崇的这个“宗”,应是基因延续的、至高无上的一脉相承。如果因崇拜洋化而对此全盘否定,除了断章取义的数典忘祖,剩下的恐怕要为“无知者无所惧”付出代价。</p> <p class="ql-block">就像现在依然有人质疑中医是迷信的伪科学一样,某些人心目中过往岁月中所谓的吃,不过是肚子里五谷充饥的营养不良而已。其实简单想想,中华民族五千年得以生生不息,如果真是吃不明白,又医的糊涂,何以延续至今?例如各朝各代都曾盛行的炼丹,这在今人看来绝对是近乎愚昧的举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那也是先辈贤人在“吃”和“医”都钻研透彻之后才对长生不老提出的奢求。炼丹家们试图用重金属冶炼来求得人生的永衡,不仅仅是歪打正着发明了火药,炼出了豆腐,大量的研究成果也给祛病延年提供了众多有效良方。</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中国人无甚可吃吗?听听 苏轼的《猪肉颂》怎么说,“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中国人对饮食的讲究可谓研究到极致,针对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的差异,认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饮食上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在口味上也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讲究荤素搭配,饮食有度,警戒“鱼生火,肉生痰”。强调不同的体质,对食物有不同的需求。烹饪方式不仅是“色香味形器俱全”,在古代文人的笔下更是“五味调和”看人生。</p> <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所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是中国人的饮食之道,应该算是中国人饮食平衡最具指导意义的纲领了。至于现在无论怎么改变,“稻、黍、稷、麦、菽”作为饮食的根本,作为中国人称之为“主食”的粮食,其在饮食中所占的比例一定是最大的,而其它作为副食都是必要的补充。这就不奇怪为什么贫穷年代反倒生病的少,因为哪怕只要扒拉饭就咸菜,也足以支撑住身体那份最基础也是根本的抵抗力。</p><p class="ql-block"> 最近看了东西南北中各地育儿中医的书,对宝宝辅食的主食比例都定在60%以上,可惜这类书已经几乎无人问津,反倒是一些浅显的所谓育儿专家的鼓噪更有市场。</p> <p class="ql-block">又想起小米粥。先秦时在五谷中“粟”就排在首,所以说小米才真是名副其实地养育中华五千年。小米古称“禾”,书面谓“粟”,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栽培谷物。从民谚里的“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见地里旱死粟”之说,足见小米的顽强生命力。作为营养丰富的“米中之王”,小米的医用药用价值都不容低估,就连很注重养生的中国最长寿皇帝乾隆对小米粥也是情有独钟,范仲淹更是食粥心安。虽然现在喝小米粥的人不多,尤其是最近已被某“名专家”明确指出没营养,可至今仍然未见哪门哪户胆敢把月子饭由小米粥换成鲜牛奶。</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之后,生活发生了太大的变化。省吃俭用,凭票供应,一夜之间成为历史。物质的突然丰富,让国人们轰然而起,想吃什么吃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鲜齐上阵,让人们一下就享受到了“天天都过年”,日日都“弱肉强食”,那叫一个吃的随心所欲,吃的酣畅淋漓,只是到头来应了一个词,“过犹不及”。</p><p class="ql-block"> 五谷杂粮这所谓的主食,已变得飘忽不定,可有可无。一顿顿豪吃之后已经不是酒足“饭”饱了,就连那最后的“上主食”也常常成为吆喝出的一种形式。减肥者则抹着嘴角流出的油却还在嘟囔着“吃主食会胖”,哪里知道什么“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啊!</p><p class="ql-block"> 一些所谓的专家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在“三高”遍布的今天,仍在不厌其烦地呐喊:粮食是碳水化合物,没有营养,中国人需要蛋白,要多吃肉蛋奶。更有甚者,一个挂着多种头衔的营养专家竟然反复宣传大米等谷物是“现代中国人饮食中的毒药”,是“产生各类现代疾病的关键”。只可叹不食人间米面的他于2019年去世,享年51岁。</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更是出现一个最打动人心的广告语“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这个从东洋日本移接过来的口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几</span>乎让所有国人为之一震,牛奶开销立刻变得极为重要,理由是二战后日本人因为喝牛奶才使侏矮变得身高巨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时</span>至今日,琳琅满目的牛奶已然成为各大商超最耀眼的设置,牛奶商们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把牛奶产品从内容到包装都竭其所能做到极致,甚至连婴儿都不放过,标出了零添加的婴儿酸奶。婴儿本虚寒体质,酸奶属寒凉之物,何况做过酸奶的人都知道,酸奶不添加大量的糖,酸度能下咽吗?</p><p class="ql-block"> 反正人们都是抱着良好愿望在大量喝奶,小孩求强壮,老人求补钙。可结果呢,真的都随人所愿了吗?也真是难为那些牛奶商了,10多亿人要喝奶,这需要多少头奶牛才能够得上供应?更何况一头奶牛到底有多长的哺乳期?</p> <p class="ql-block">日子过好了,吃的丰富了,所以身体强壮了,寿命延长了,一般来说这是必然结果呀,本应该顺理成章。可事实呢?鸡鸭鱼肉端上桌随意豪横地大吃没过几年,各大医院多出了一块牌子:“糖尿病专科”,这之前闻所未闻的疾病,应该算是碳水化合物的肚子突然充斥了太多的蛋白质而给出的最早一次警告。</p><p class="ql-block"> 不用光抱怨食品安全问题,相对于40多天就走上餐桌的肥鸡,粮食则要经过春种、夏长、秋收,即便是有农药化肥的使用,但毕竟经历了三个季节的雨露阳光。所以单纯就比较而言,也应“两害相权取于轻”吧。</p><p class="ql-block"> 二三十年时间,本来还门可罗雀的医院,已变成最兴隆、最有人气的场所了,那真是人声鼎沸,人满为“患”。街道上更是三步一个诊所,五步一个药店。医疗设备越来越发达,药品越来越丰富,疾病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像35到40岁本是人体最强壮阶段,这个年龄段出生的人也从来没缺过鸡鸭鱼肉蛋奶,可身体状况怎么都每况愈下了呢,各项指标有的甚至超出老年人的极值。</p><p class="ql-block"> 其实《黄帝内经》早就给了预言:“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如果觉得不好理解,我就改写成“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吧。肥甘厚味的大鱼大肉吃得太多,一定身上会起痈肿疮毒之类的病变。不用多说,像糖尿病综合症、血管堵塞、各类癌症不都是这个原因吗?</p> <p class="ql-block">“民以食为天”,不能简单理解为因为贫穷才把吃看的和天一样重要,而是说饮食之道与性命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 古代先哲们都肯定吃饭的重要性,孔子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老子则称“圣人为腹不为目”。可见站在思想制高点上的圣人,还将一切思想观念都建立在“吃饱饭”的基础上,那我们 作为普通的人,何处找寻生存之本?</p><p class="ql-block"> 现在看着满大街飞奔的送饭摩托车,想像着车后架上那个脏兮兮的黑箱子里的食物,很是感慨。无数张“饿了吗”的嘴巴都在饥肠辘辘地催,这饭菜既要有速度,还要可口味儿,哪个厨师会悠哉悠哉像模像样的在那制作美食,只能是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在不停地勾兑搅拌。真是很奇怪,像“食”这种最重要的东西都忍放手给别人去做,自己工作生活的目的何在?真的是一门心思在拿着扫帚扫天下吗?</p> <p class="ql-block">还有几句题外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不是单纯指农民种田的作息时间,这是人类进化形成的生命节律。“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我们的祖先对“天人合一”的最早认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体机能要和自然界变化保持一致才能维持生命。</p><p class="ql-block">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现代人的睡眠时间整体后移,“早睡早起”变成了农民思维、老太太的逻辑,难道这也是和西方接轨,要和地球的另一半同呼吸?</p><p class="ql-block"> “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老祖宗提倡睡“子午觉”,是提醒人的作息时间应该合乎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可是连“子”和“午”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提什么阴阳啊?总以为无论什么时间段只要一天睡足8小时就足矣,这种颠倒黑白的祸患,只能用最后的深受其害来检验了。</p><p class="ql-block"> 近年有人大代表提议,中小学生要学点中医。这并不是要求学习中医理论,而是让他们从小一定要懂一些中医常识,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些原理。</p> <p class="ql-block">看到一个图片,是浙江一家医院为一年急诊突破200万而发的喜报。也看到另一则消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营业收入218亿元,相当于一天营收6000万。这是相当于日进几斗金呢?这些数字本应属天方夜谭,却实实在在地炫在那儿,摸得着,看得见。可是想到没有,医院的兴盛,不是人类的悲哀吗?</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经济高速发展,人的健康状况却江河日下。是生活压力大,还是生存成本高?其实也是,也不是。人说看一个物种强壮与否,一定视其繁殖力。近年来人口数量下降,单纯是都不想生吗?生完孩子大多完不成哺乳,是牛奶太发达了吗?可见人体素质整体下降,已经到了怵目惊心的程度。还有人悠悠然这些年人均寿命提高了,可你先要看看这是计算的哪个年龄段?</p><p class="ql-block">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这是中药铺子上的一副对联,不也正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吗?</p> <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倡导“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现在的不合理饮食,几乎是所有疾病的罪魁祸首。而一旦疾患在身,即使你“腰缠十万贯”,也难“骑鹤下扬州”,无论现代医疗多么发达,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真的是医得了病,救不了命。</p><p class="ql-block"> 国家粮食已经“十九连丰”,保证粮食安全也一刻都没放松。所以还是多端端“饭”碗吧,时不常地也喝点儿小米粥,纵使不想长命百岁,至少也能少病少灾地活个轻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