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再现」上古神片﹣海菲茨49年演奏迪尼柯《断弓霍拉舞曲》

dalong

<p class="ql-block">霍拉舞曲,又译《顿音霍拉》,大约作于1906年,原为罗马尼亚民族器乐曲,后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和小提琴(海飞茨改编)、小号、长笛等乐器的独奏曲等,流传很广。</p><p class="ql-block">中文名:霍拉舞曲</p><p class="ql-block">别名:多伊那</p><p class="ql-block">性质:民间歌舞体裁</p><p class="ql-block">流行地区: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等地区</p> <p class="ql-block">霍拉舞曲为流行于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等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体裁,又称多伊那,产生于牧民地区。通常分为两种形式:一类多为悠长的歌调,犹如牧人的悲歌;另一类则为活泼的轮舞,常用2/4拍,且多用装饰音和颤音。本曲具有轮舞类型的霍拉舞曲体裁特征。乐曲一开始即以明快活泼的伴奏引出小提琴以断弓技法奏出的顿音主题,如同鸟鸣般婉转的颤音和飞泉般奔泻的快速的顿音,形成了一个欢腾的乡村舞会场面,充满了炽烈的欢乐气氛(片段1)。主题素材的不断展开,使乐曲逐渐形成高潮。最后再现主题,突然结束。</p> <p class="ql-block">亚莎·海菲兹(Jascha·Heifetz,1901.2.2-1987.12.10),二十世纪杰出的美籍立陶宛小提琴家;1901年出生于当时属于俄罗斯的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3岁随父学琴,次年进入维尔纽斯音乐学院,6岁演奏门德尔松作品,8岁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Leopold·Auer;1912年,年仅11岁的海菲兹在柏林登台演出(尼基什指挥柏林爱乐乐团)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自此开始辉煌的欧洲巡回演出;后在美国演出并定居,1925年加入美国国籍;30年代中期后,其演奏水平登峰造极;海菲兹与世界知名指挥家、交响乐团合作录制了大量音乐唱片,还曾与钢琴家鲁宾斯坦、大提琴家弗伊尔曼(后为皮亚蒂戈尔斯基)组成了享誉世界的三重奏组,1987年在美国洛杉矶去世。</p><p class="ql-block">中文名:亚莎·海菲兹(又译雅莎·海菲兹)</p><p class="ql-block">外文名:Jascha·Heifetz</p><p class="ql-block">别名:海菲兹</p><p class="ql-block">国籍:美国</p><p class="ql-block">出生地:立陶宛维尔纽斯</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由交响乐团演奏的《霍拉舞曲》</p> <p class="ql-block">「经典再现」克里斯蒂安.费拉斯完美演绎《霍拉舞曲》</p> <p class="ql-block">克里斯蒂安.费拉斯,法国小提琴家,先后在尼斯音乐学院和巴黎音乐学院从比斯德西(Bistesi)和卡威(Calvet)学习,曾获小提琴演奏和室内乐演奏奖。后又从埃乃斯库学习,17岁参加蒂博国际小提琴比赛获第一名,尔后开始巡回演奏。其音色壮丽多采,卡拉扬与其合作的协奏曲,尤其好评如潮。</p><p class="ql-block">中文名克里斯蒂安·费拉斯</p><p class="ql-block">外文名Christian Ferras</p><p class="ql-block">国籍法国</p><p class="ql-block">出生日期1933年6月17日</p><p class="ql-block">逝世日期1982年9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