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三、“独立自主”与荣誉</h3></br><h3> 与探险荣誉有关的第二个因素就是在整个探险活动全过程中(尤其是在探险的策划和实施这两个阶段),探险者的独立自主的程度。所谓“独立自主”,是指探险者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探险的策划和具体实施工作。相对应地,若探险者完全依靠或主要依靠别人的帮助,来完成探险的策划和具体实施工作,我们就说该探险者没有独立自主性或独立自主性不高。一般来说,在探险活动中独立自主性越高的,探险的荣誉就越大;独立自主性越低的,探险荣誉就越小;没有独立自主的(如惊险旅游团队中的普通游客),则没有探险荣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h3></br><h3> (一)探险者独立自主的程度与获得他人直接帮助的多少有关。这里所谓的直接帮助,是指探险者在探险的策划和具体实施阶段中,在指挥决策上所获得的他人帮助。完全自己指挥决策的,独立自主程度最高,荣誉也最大;和他人共同指挥决策的,独立自主程度较低,荣誉也较低;以他人指挥决策为主的,独立自主程度最低,荣誉也最低。这里,让我们举一个比较极端但也比较典型的科学探险中的例子来说明一下。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十一号太空船成功实现登陆月球,阿姆斯壮(Meil Armstronh)、爱德林(Edwin Aldrin)成了首次踏上月球表面的探险者。如此遥远的月球都印上了人类的足迹,按常理,阿姆斯壮与爱德林理应成为当代人类最伟大的探险家了。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他们确实获得了荣誉,但这荣誉并不是无与伦比的,他们的名字也没有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为什么会这样呢?道理很简单,阿姆斯壮和爱德林并不是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而登上月球的,两人是在无数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直接帮助下而实现登陆月球的。除了总体计划方案、太空人的培养训练、太空船的制造发射等等的指挥决策权不说,即使是在实际操纵太空船实现登陆的具体过程中,指挥决策权也是由地球上的指挥中心和太空人共同承担的(甚至地球方面的决策权更大一些)。正因为如此,阿姆斯壮和爱德林所获得的荣誉就不那么大了。而整个实现人类首次登陆月球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探险荣誉,是由全美国数十万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太空人们所共同分享的。这也就是平时人们总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而很少说“阿姆斯壮等登上了月球”的道理。(可以对照一下:我们总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不说西班牙发现了新大陆。)</h3></br><h3> (二)独立自主的程度,还与探险者获得他人间接帮助的程度有关。所谓间接帮助,是指他人在探险者的指挥或雇佣下,为探险提供的辅助性帮助(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决策均由探险者本人做出并负责)。获得他人间接帮助小的,独立自主的程度就大,探险的荣誉也大;获得他人间接帮助大的,独立自主的程度就小,探险的荣誉也小。拿登山来做例子,如果某甲是在雪巴响导背夫的帮助下登顶圣母峰的,而某乙是独自一人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登顶圣母峰的,那么,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前者的荣誉要远远低于后者。实际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孤身一人探险的荣誉,一般要大于团队集体探险的荣誉的原因。现在,在竞技探险界中,尽量不依赖他人帮助的观念,甚至已经影响到人们对使用物质装备的看法了。例如,在登山界中,使用人选氧气登顶圣母峰的荣誉,现在要远远低于不使用人造氧气(无氧攀登)登顶圣母峰的人。即,从人们的心理感受来说,不依赖或少依赖物质装备的探险者,其独立自主性相对更高一些。</h3></br><h3>总之,无论是他人的直接帮助还是间接帮助,对之依赖得越少的,独立自主性越高,探险荣誉就越大;对之依赖得越多的,独立自主性越低,探险荣誉就越小。</h3></br><h3> 四、第一荣誉定律</h3></br><h3> 以上我们分别讨论了在探险活动中,所探险地区的陌生感以及探险者的独立自主程度都是由什么决定的,以及它们对探险荣誉产生着怎样的影响。在讨论中,我们是把“陌生感”和“独立自主”这两个因素分别抽象出来加以分析的。当然,现实中的探险活动是复杂的,探险的荣誉是由这两种因素的不同分量综合决定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在这两个可比较的因素中,哪个因素更重要一些呢?是所探险地域的陌生感对探险荣誉的影响更大些,还是探险者的独立自主程度对探险荣誉的影响更大些?举例来说,假设有两项探险活动,一个“陌生感”大而“独立自主”程度小;另一个“陌生感”小而“独立自主”程度大;那么,这两项探险活动,哪一个荣誉应该更大些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h3></br><h3>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于一个出远门回来的人,我们总是先问“去哪了?”然后才问“怎么去的?”对于任何一项探险活动,我们也总是先关心探险家到了什么地方,其次才去关心他是怎么到达那个地方的。这说明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到达什么地方,要比怎么到达那个地方重要得多。也就是探险家所到达地方的“陌生程度如何”,要比探险家去时“独立自主程度如何”重要得多。结论就是:在比较不同的探险活动之间的荣誉的大小时,无论是对同一个探险家的不同探险活动的荣誉大小进行比较,还是对不同探险家的不同探险活动的荣誉大小进行比较,我们都必须首先比较该探险活动所到达的地域对我们陌生程度的大小。陌生程度大的,荣誉就大;陌生程度小的,荣誉就小。在陌生程度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再来比较探险家独立的程度,独立程度大的,荣誉就大;独立程度小的,荣誉就小。</h3></br><h3> 举例来说,比如北极探险,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是驾着狗拉雪橇的美国人罗伯特·皮里(在几个爱斯基摩人的帮助下)。那么,就北极探险来说,他的荣誉就最大。尽管后来又不断有人先后到达北极点,但不管你是采用了独立性较强的单身一人的方式,还是采用了不依赖狗拉雪橇自己徒步的方式,也不管你是用了较短的时间,采取了较艰难的路线,或是在较艰难的季节,或是女性、老人、少年,等等,总之,所有后来者所获得的荣誉,都比不上皮里的荣誉大。道理很简单,凡是已有人去达的地方,它对人类的陌生感不说完全丧失,也是大大降低了,而只有陌生感最大的时候,荣誉最大。这一点,竞技探险和竞技体育的比赛大不一样。在竞技体育中,例如在田径比赛场上,最高的荣誉总是属于最新打破纪录的人;而探险的纪录则无法打破,某地点探险的最高荣誉只属于第一个到达那里的人。如果愿意的话,我们可以把这称为探险的“第一荣誉定律”。正因为这一点,也仅仅因为这一点,就派生出了无论在任何一个探险领域中都普遍存在的一个“先易后难规律”,即,不论对任何未知地点来说,人们总是先想尽一切办法,用最省力的方式(可机械就不用半机械,可用牲畜就不徒步)、选择最容易的路线、在最好的气候季节里争取最先到达那里,去争取那“第一荣誉”。在争取这“第一荣誉”的探险完成后,后人才不得不进一步对这一地点陆续开展其他有特色的探险活动,比如采取难度更大的方式(徒步)、选择更新更难的路线、在更恶劣的季节到达那里,等等,以便争取在这个地点探险项目上的第二荣誉、第三荣誉等等。这一点已被当代探险史所不断证明。例如在竞攀圣母峰的高山探险中,人们总是先选择最佳季节、采用团队方式、依靠雪巴人、使用人造氧气,总之,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最先登上去,以获得那宝贵的第一荣誉。在实现了登顶圣母峰之后,人们才进一步采用其他一些难度更大的方式进行攀登,如选择新的路线,采用单人方式,在严寒的冬季,进行无氧攀登,等等,以争取那些次一等的荣誉。</h3></br><h3> [其实,这个先易后难的规律不仅存在于对某一个地点的竞技探险活动中,也广泛存在于整个人类的探险活动发展史中。人类总是先去较近的较容易的地方,然后(积累了经验)才去较远、较难去的地方;总是先开展较容易的探险领域(陆地、海洋),后开展较难的探险领域(水下、外层空间),等等。]</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KQU_VS0g6UBq6aaNfpt6v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