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纸条的故事

叶因森

<p class="ql-block">一、踢球孩子的小纸条</p><p class="ql-block">这是福建乐清的于女士讲述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她门前的花盆两天前被人打坏了。打开监控,发现是一个踢球的孩子所为。</p><p class="ql-block">这个十几岁的孩子,在小区里踢球。啪地一声,足球急促冲过来,毁坏了她门前摆放着的一个花盆。</p><p class="ql-block">孩子走过来,看了看眼前坏的花盆,他不知所措地,纠结徘徊了一会儿,挠了挠头皮,拍着球,离开了现场。</p><p class="ql-block">莫非他要一走了之?</p><p class="ql-block">不久,他竟回来了。先去摁了摁门铃,见主人不在家,他就将一张纸条和十块钱压在了烂花盆一旁的另一个花盆的下面。纸条上写着:“嘿,伙计,抱歉打坏了你的爱花,不知道多少钱和它对你的价值。如果价值高的话,请联系我。结尾是四个大字,非常抱歉”后面还写着他的电话号码。</p><p class="ql-block">后来,于女士才知道,当时这孩子没带现金,是到附近小店里换来的十块钱。</p><p class="ql-block">于女士说,这个旧花盆不值钱,是个应该淘汰的盆子。可懂事的孩子却能够换位思考,生怕花盆对主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便留下了“不知道多少钱和对你的价值”的句子,这是多么难得,多么暖心的一句话啊!</p><p class="ql-block">什么叫“共情”?这就是“共情”。</p><p class="ql-block">花盆没什么价值,但这位孩子的做法,却价值不菲,足以令我们成年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二、十几个字的小纸条</p><p class="ql-block">疫情遁去,憋屈了两个春节的人们终于盼来了解放,于是,大家就像开了闸门的洪水似的,向各处景点倾泻。</p><p class="ql-block">小三一家到了云南的一个景点。</p><p class="ql-block">放眼望去,黑压压的游人一片。人挨人,人挤人,到了吃饭时间,队伍排得老长老长的,估计得等几个小时才能吃上饭。大人可以在一边吃点糕点、饼干什么的。他们带着孩子,就想找个地方,让孩子们舒舒服服地吃好喝好。</p><p class="ql-block">急中生智,左转右转,四处打听,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处民居。进去,见只有老两口在家。主人热情地与他们打过招呼。小三夫妇说明了来意,说想在这儿吃中饭与晚饭,就吃家常便饭。</p><p class="ql-block">主人的方言虽然难懂,但从表情动作上不难看出,他们对眼前的不速之客是热烈欢迎的。</p><p class="ql-block">小三给他们放下了六百元钱。在那儿热乎乎的吃了两顿家常饭。唯恐客人吃不饱,主人一次又一次地添菜添饭,倒水舀粥,让他们一家四口美美地吃了个肚儿圆。</p><p class="ql-block">晚上,打着饱嗝,他们一家进了住宿的酒店。</p><p class="ql-block">小三拉开背包,一看,傻了眼。一卷百元大钞放在里边。数了数,六百元,完璧归赵,老两口一点儿也没有留钱。再看,还有一张纸条,</p><p class="ql-block">纸条上写着十几个字:“咱们中国人,到哪里都是一家人,有空常来玩。”</p> <p class="ql-block">三、女孩儿的小纸条</p><p class="ql-block">故事发生在青岛的一辆公交车上。</p><p class="ql-block">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把车停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女司机崔慧,看到一位十岁左右的小女孩独自上了车。刷学生卡时,语音提示余额不足,小女孩转身就要下车,崔慧见天色已晚,就将小女孩叫住了,嘱咐她进车坐好。继而,女司机掏出自己的卡,为小姑娘垫付了车费。</p><p class="ql-block">临下车时,小女孩道了一声感谢。郑重地给崔慧行了一个队礼,又递给她一张纸条,纸条上写道:“阿姨,很遗憾,我的公交车卡没钱了,23路公交车阿姨为我付的款。感谢!”</p><p class="ql-block">这位小女孩回家后。就将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很感动,娘俩商量后,决定捐献100枚一元硬币,放在公交车上,以后,当驾驶员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可以将爱心传递下去。</p><p class="ql-block">公交公司领导说,把大量的硬币放在公交车上,涉及私款与保管的问题,这样不符合公司管理,婉言拒绝了。</p><p class="ql-block">娘俩儿不甘心,又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充一个100元的乘车卡,放在驾驶员一旁,以备乘车人不时之需。</p><p class="ql-block">这件事儿,迅速传开,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央视等中央媒体同时报道。感动了无数网友和读者。</p><p class="ql-block">这真是:</p><p class="ql-block">伟人题词六十载,</p><p class="ql-block">雷锋叔叔年未衰。</p><p class="ql-block">光辉精神昭日月,</p><p class="ql-block">三张纸条暖心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