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支边青年: 六 (12)

陈付山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河南支边青年: 六 (12)</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 陈付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转战煤海盗天火 扎根矿山为潞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专列驶出天水车站后,马上就消失在了夜幕之中。由于一天没有吃饭,人们又饥又乏,随着专列有节奏的颠簸,大家很快就进入了梦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专列一夜飞驰,行程三百多公里,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来到了古城西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安火车站的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好,站台上摆放着一笸箩一笸箩的馒头,笸箩旁边放着正在冒着热汽的开水桶。待专列停稳后,李昌芝和其他的领导下了车,找到车站招待工作的负责人,询问了一下餐饮供应工作都做好了没有,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招待的负责人回答说:“一切就绪,但等领导说话就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食物领取还是按照出发时的要求,各车厢派出专人下车领取食物。李昌芝和其他几位领导分头从车头向车尾走去,一边走一边招呼大家下车来领取馒头,抓紧时间吃饭。每个车厢内都迅速地派出了领取食物的人员,大家下车后在食物发放摊点前排队领取馒头,车站工作人员把成桶的开水也送到了车厢内,以方便支边青年饮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于一天多没有吃上东西的人来说,四个馒头拿在手里三口两口就吞了下去,那些先领取的人已经吃完了,后面的人员才领上。由于车站给准备的馒头多,每人四个还有剩余。最后,饭量大的每人又补发了两个,大家配上白开水,总算把肚子给填饱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专列在西安车站停靠近一个小时,支边青年们经过短暂的休整后感到浑身有了精神,随着车站发出的行车信号,专列一声长鸣又驶出了古城西安。列车过潼关到洛阳,一路上大家领略了潼关关隘的险峻,饱览了九曲黄河的壮美,看到了九朝古都的风韵,虽然只是路过走马观花地欣赏风景,但总算是与这些中华文明古迹、古都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专列行进到洛阳车站,大家通过车窗看到了站台上竖立的“洛阳车站”的站牌时,感觉一下子爽快了许多。对于离开故土近一年时间的支边青年们来说,感到脚下的土地是那么熟悉,那么亲热,有些人竞通过深呼吸仔细地辩别着陇西与内地空气气味的差别。很多人在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可算到家啦!”“可算到家啦!”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专列在洛阳虽然只停了一会儿,没有让大家下车,人们只是在车厢内感受了一下河南老家的滋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专列继续东行,在下午四点钟左右停靠在了龙须车站。按照惯例依然是每人四个馒头一碗白开水。这一次大家在吃馒头时,特别对用曲霉菌为发酵剂做出的馒头那是情有独钟,一种淡淡的粬香味儿,说是甜,甜中有粬香,说是香,又略带些酸甜,细细品来,是甜里带着香,香里带着甜,好劲道的馒头吃在嘴里感到满口清香,喝上一口家乡的水,甘醇的滋味沁润了胃肠。大家吃着馒头,喝着开水细细地回味着,从味觉的感受中仔细丈量着甘肃和河南的距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支边青年们咀嚼品味着一年没有尝到的地道的家乡味儿,每人配发的四个馒头就象吃点心一样,一点一点的细嚼慢咽。人们吃过饭后或坐或躺在自己的位置上回味着馒头的清香,看着落日的余辉,等待着专列的再次启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专列披着黄昏的晚霞出发了,支边青年静静的待在专列上,凉爽的空气让人感到呼吸清新畅快。随着铿铿锵锵的车轮碾轧道轨发出的节凑声,象催眠的小曲在抚慰着从远方归来的儿女们,支边青年们犹如躺在母亲的怀抱中,静静地,静静地进入了睡梦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专列载着河南支边青年向东一路行驶。第二天早晨,太阳露出鱼肚白的时候,专列来到了郑州,按照安排支边青年要在郑州吃早饭。专列驶进郑州车站,随着汽阀制动,车轮与车闸发出了吱吱的刹车声,每节车厢的碰头随即也传出了哐哐、哐哐的撞击声。车厢的震颤惊醒了熟睡中的人们。清醒后,人们倚着车窗凭借车站的灯光看到了郑州车站的字样,郑州到啦!郑州到啦!支边青年在黎明中迅速传递着信息。听说到了郑州,家乡的概念更加强烈了,人们一骨碌爬了起来,揉了揉朦胧的睡眼,向外张望着,搜寻着,心想在郑州车站看能否遇上老家的人,好通过他们把回迁山西的信息带给家乡的亲人。然而,一切忙活都是徒劳的,暗淡的晨光中根本看不清车站上勿勿忙忙过往的行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郑州车站是一个大站,由于陇海、京广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因此也就成了中国的铁路交通枢纽。中心站台每分钟都有列车驶进和开出,支边青年的专列被安排在距离中心站台外侧岔道的平台上停靠了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早晨的阳光透过城市楼房的缝隙映进了专列的车窗,那明亮淡红的霞光须臾之间越过楼顶露出了太阳的笑脸。迎着初升的太阳,大家愉快地走下车厢感受中原大地早春的气息,微风带着浓浓的年味儿迎面向人们吹来,支边青年漫步在车站长长的站台上。人们议论着,交谈着,“这就是郑州,离咱的老家不远了”;“不知道火车是不是还要往东走,再往东真能听到老家的鸡鸣狗叫啦”;“火车要是再往东,就能看到老家厨房里冒出的炊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们在猜测着火车接下来将要开往何处,并尽量想象着火车会朝着自己期愿的方向前行……(未完,待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注: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