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游(下篇)—克难坡

汪洪

<p class="ql-block">  壶口游的第二个景点是克难坡。克难坡位于壶口瀑布风景区北面约10公里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黄河岸边。</span>1940年5月至1945年10月,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和山西省政府机关曾驻扎于此,<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称“小太原”。</span>村名原为南村坡,阎锡山为避“难存”谐音,改为克难坡(又名克难城)。克难坡时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司令部、山西省政府、太原绥靖公署、八路军办事处、山西大学、山西省银行等机构的驻地,建有军政首脑公馆、办公处所、学校、医院、报社、纺织厂、发电厂等设施,军民最多时达2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克难坡是抗战时期所有战区中唯一保留完整的遗址。2004年10月,克难坡被公布为山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克难坡导游图。</p> <p class="ql-block">  克难坡入口。此处是进入克难坡的唯一通道,隧道宽、高不到三米,长约五十米,只能过一辆小车,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p class="ql-block">  穿过入口隧道后看的第一处石头建筑是杨经略祠。杨经略即杨贞,金朝人,抗蒙兵败,其夫人,两子一女及婿先后殉节,他自己则穿好朝服,面朝黄河跳下悬崖。阎锡山崇尚杨贞忠烈之举,修缮其墓并新建杨经略祠。祠前石楹上刻有“时穷节乃见,身陨道不孤”的楹联。</p> <p class="ql-block">  实干堂。时为第二战区司令部和山西省政府机关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万能洞由三孔大窑洞组成,内部比较宽敞,两侧都有窑洞,兼做饭堂和礼堂,功能多样<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八大处”为第二战区司令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处理日常事务的重要机构。</span>八大处指:参谋处、机要处、军需处、军务处、粮秣处、服装处、副官处、文件稽督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忠烈祠。时为克难坡上最庄严之建筑。因为“九”为“极阳数”,阎锡山特命修九级台阶,表示对抗战烈士的崇敬。每逢重大节日,阎锡山在此举行祭奠活动。</p><p class="ql-block"> 忠烈祠内摆放着抗战阵亡将士的牌位,两旁厅柱刻有两副对联,一联是:“千秋庙貌光华胄,九曲涛声壮国魂”,另一联是:“百战鼓鼙思壮士,三河袍泽仰英灵”。</p> <p class="ql-block">  赵公馆,为时任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的住处,有6孔窑洞,用作个人寝室、会议室和随从居所。</p> <p class="ql-block">  阎公馆,阎锡山居所,共七孔窑洞,包括阎锡山卧室、会议室、会客室、医务室、保卫人员住处等。</p> <p class="ql-block">  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  阎锡山卧室。</p> <p class="ql-block">  阎锡山专用地下秘道。遇有危急情况,阎可以从卧室直接钻入地道,转到山后面,顺坡骑驴直下黄河渡口,过河就是宜川县。</p> <p class="ql-block">  西新沟。沟内曾驻有纺织厂、发电厂、《阵中日报》社、军法处、交通处、卫生处、电报局等单位。</p> <p class="ql-block">  克难坡的建筑名字还起得挺有政治意义,如实干堂、克难室、进步室、竞赛室、真理室等,反映了阎锡山的治军理念和管理方略。</p> <p class="ql-block">  真理室。</p> <p class="ql-block">  进步室。</p> <p class="ql-block">  检讨室。</p> <p class="ql-block">  竞赛室。</p> <p class="ql-block">  克难室。</p> <p class="ql-block">  藏兵洞。</p> <p class="ql-block">  望河亭。克难坡的后山建有一座石亭,阎锡山命名为“望河亭”。亭前石柱上有阎锡山亲书的对联:左联为“裘带偶登临,看黄流澎湃,直下龙门,走石扬波,阅不尽千古英雄人物”;右联为“风云莽辽阔,正胡马纵横,欲窥壶口,抽刀断水,誓收复万里破碎山河。”横批:“北天一柱”。登上望河亭,可见黄河波涛滚滚,壶口瀑布烟冲云霄。据说阎锡山经常在此远眺、沉思。</p> <p class="ql-block">  体验下背水一战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抗战史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图示1939年时,<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二战区统辖部队:第4、5、6、7、9、14、</span>18集团军(八路军);作战地区:山西及陕西一部分。朱德(时任八路军总司令)曾在克难坡附近的古贤村参加阎锡山召开的军事会议。</p> <p class="ql-block">  “中的哲学”是阎锡山统治山西的指导思想,也<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阎锡山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依据。在其政治生涯中,他始终以“生”为最大的真理,权衡分析各种矛盾,占据中间的位置,然后在恰当的时机采取行动,以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span></p> <p class="ql-block">  阎锡山诗作《克难坡感怀》:</p><p class="ql-block"> 一角山城万里心,</p><p class="ql-block"> 朝宗九曲孟门深,</p><p class="ql-block"> 俯仰天地无终极,</p><p class="ql-block"> 愿把洪炉铸古今。</p> <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第二战区也随之完成使命。1945年10月11日,阎锡山和山西省政府全部撤回太原。抗战期间,山西作为华北抗战的战略支点,为华北乃至全国的持久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阎锡山走了,克难坡留下了,留住了一段峥嵘的岁月,留住了一段可以触摸的历史。看完克难坡,我对先辈们当年“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决绝气概油然而生敬意。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