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文化一一孔庙国子监

杨琦

<p class="ql-block">  初春时节,阳光冉冉,雪融冰化,天气渐暖,丝丝寒意依旧弥留在空气里,呼吸着一份春光的温暖,亦能感受到一份寒意的清凉。</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电视上了解了孔庙国子监博物馆这个4A级的小众景点,颇感兴趣,决定前往。</p> <p class="ql-block">  国子监街(成贤街)是北京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两侧槐荫夹道,虽然花开叶绿的季节还没到来,但附近都是网红点游客很多,又是周末人们都想感受一下春的活力和节节攀升的生命节奏,真是热闹。</p> <p class="ql-block">  孔庙厚重的历史,国子监独特的建筑风貌,不仅是儒家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华文明的沧桑足迹。</p> <p class="ql-block">  先师门,又称棂星门,是孔庙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7檩,单檐歇山顶,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进入先师门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门,“先师孔子行教像”耸立在大成门的前中央。</p> <p class="ql-block">  第二进院落是孔庙的中心院落,大成殿创建于元代,清代重修,面阔5间,进深9檩,单檐歇山顶,整座建筑坐落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p> <p class="ql-block">  中间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龙纹图样,五龙戏珠,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每逢祭孔大典,这里便是钟鼓齐鸣,乐舞升平,仪仗威严。</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是整座孔庙内最神圣的殿堂,内顶施团龙井口天花,其规制是最高建筑等级,堪与故宫太和殿媲美。</p> <p class="ql-block">  前院两侧排列着198通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等</p> <p class="ql-block">  第三院落(三进)崇圣殿又称五代祠,殿内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等名家的牌位。游客止步,只能站在边院门旁拍了张照片,院内古柏参天,景色不错。</p> <p class="ql-block">  靠着红墙自拍臭美一下</p> <p class="ql-block">  乾隆石经,应是孔庙内的“经典”。高大的石碑组成的石林座落在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p> <p class="ql-block">  走进乾隆石经,先看到康熙御书大学碑。</p><p class="ql-block"> “大学”为四书之一,出自《礼记》,传为曾子所作,是儒家政治哲学的经典论著,讲述了从修身齐家开始,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此碑为康熙手书,功力深厚,气势磅礴,苍劲有力,只是拍到照片上,看不清所写字体。</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国仅存的一部最完整的“十三经石碑”,共190座。这些石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论语》、《仪礼》《春秋左传》……等等十三部,计63万多字。</p> <p class="ql-block">  这部经书的蓝本是雍正年间的江苏金坛贡生蒋衡历时12年手书而成。乾隆五十六年下旨刻石立碑。全部石经共计63万余字,规模宏大,楷法工整,内容的准确性和刻制的精美度都优于西安的“天成石经”。</p> <p class="ql-block">  我国石刻经书始于汉代,该部石经由蒋衡书写刻于乾隆年间,故又称“乾隆石经”。</p> <p class="ql-block">  石牌上有编号,让人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  相传乾隆命和珅、王杰为总裁,彭元瑞、刘墉为副总裁来考订经稿。彭元瑞以宋元善本十三经核订蒋衡手书的经稿,并把俗体字改为古体字,使经文更加完善规范,古意大增,受到乾隆赞赏并授以太子太保衔,和珅嫉恨非凡,权倾朝野的他命人一夜之间挖去石碑上全部改过的古体字。直到和珅垮台后,古体字才得以重新修复。</p> <p class="ql-block">  十六方石碑(四块之于群块四字)皆为乾隆皇帝卸笔亲书,碑文是乾隆皇帝为十三经石刻做的序言,内容为对儒家经典章句的心得体会,1956年从别处搬迁至此,2011年修健展厅时为方便观赏移动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这石碑是介绍经书书写者的情况及画象:</p><p class="ql-block"> 蒋湘帆(1672一1743)名衡,原名振生,字湘帆,晚号江南拙叟,又号函潭老人,江苏金坛贡生,少年爱好书法,以小楷冠绝一时。蒋衡游历关中观古碑,见唐“开成石经”出于众手杂书,便决心手写经书。</p><p class="ql-block">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其孙蒋和曾参与其中,为纪念祖父刻此画像石。</p> <p class="ql-block">  最早的大学之地国子监,古老的门楼,仿佛诉说着当时的历史,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p> <p class="ql-block">  集贤门是国子监的大门,东侧的持敬门与孔庙相通。</p> <p class="ql-block">  太学门(二门)</p> <p class="ql-block">  碑上刻着太学生的学规戒律</p> <p class="ql-block">  进入第二进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琉璃坊牌坊,它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  “圆桥教泽”及阴面的“学海节观”两面横额均为乾隆皇帝御题</p> <p class="ql-block">  导游说这是“獒”,龙的子孙,抚摸一下可谓“独占獒头”。</p> <p class="ql-block">  “辟雍”,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清乾隆增建),建于中轴中心一座圆型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攒尖顶殿宇。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周围环绕着长廊,四面架设的小桥横跨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这种建筑象征着天元地方。</p> <p class="ql-block">  初春的太阳比较柔弱,一边的水池仍是冰面,近看,它更像没有一点杂色的白珊瑚,晶莹碧透,闪烁着迷人、神秘、诡异的白光……</p> <p class="ql-block">  阳面的太阳足以融化冰面,另一边的水池冰融水流,小金鱼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动着,可爱极了,有的摆动着尾巴,仿佛在展示自己漂亮的尾巴,有的晃着身子一摇一摆的……!</p> <p class="ql-block">  辟雍是皇帝讲学的场所,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称为“临雍讲学”。</p> <p class="ql-block">  皇帝在里面讲课,门口有人对着广场转话,让学子们听课。</p> <p class="ql-block">  这里并没有故宫的威严,有的是一代先贤的睿智和岁月,带也带不走的历史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  这四张图形象的反映了当时的情景。</p><p class="ql-block">一、西口跪迎圣驾;二、癸孔;</p><p class="ql-block">三、临雍讲学; 四、东华门出行。</p> <p class="ql-block">  院内,两侧沧桑的侧柏,将历史的厚重带给游人。据史料载,在元明时,北京的国子监内有国槐古柏二百余株。随着年代的推移,现存古槐古柏仅四十余株,距今已有七百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孔子行教像后是“彝化堂”:位于辟雍以北,元代名为崇文阁,明代永乐年间重建并改名为彝伦堂,早年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p> <p class="ql-block">  彝化堂前叫灵台也称露台,是国子监召集监生(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列班、集合和上大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灵台边的“曰晷”又称“日规”,中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该日晷建于明代。</p> <p class="ql-block">  心若轻松,路才顺当,生活就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旅途,以积极的心态活出最佳的状况,好心情才能热爱生活。</p><p class="ql-block"> 走走停停在此小歇。</p> <p class="ql-block">  位于辟雍左右两侧的33间房,合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p> <p class="ql-block">  绳愆厅是训导和惩罚违规师生的行政管理机构。</p> <p class="ql-block">  金榜题名展厅,详细介绍了当时参加考试的学子的艰辛及不易,又似乎看到他们上了“金榜”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进门搜身检查、考试严格艰辛</p> <p class="ql-block">  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会试中第的考生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分出三甲,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中参加考试成为天子门生,是当时无数读书人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  “敬一亭”建于明嘉靖七年,是国子监的第三进院落,是国子监监祭酒办公的场所。只是“游客止步”</p> <p class="ql-block">  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促进中外文化交流。</p> <p class="ql-block">  孔庙国子监,丰富的知识盛宴,让我们大饱“口福”,再次了解了中国坚厚的文化底蕴,增长知识并感受了国学文化的魅力,学无止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