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3月6日,今年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就要到来了。</b></p> <p class="ql-block"> 惊蛰 ,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甲,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p> <p class="ql-block">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p> 惊蛰介绍 传统习俗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吃梨</b></p><p class="ql-block">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蒙鼓皮</b></p><p class="ql-block">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 古人想象 雷神 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p> 有关诗词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惊蛰》 (唐) 刘长卿</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 观田家 》 (唐) 韦应物</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同学们,一起来了解节气文化吧!大家可以搜集有关惊蛰的习俗,农事活动,诗词,谚语,也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呀!</span></p> 学生参与活动成果 <p class="ql-block">美食制作——冰糖雪梨!清炒菠菜!</p> <p class="ql-block">惊蛰绘画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