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别蒙阴,近日返蒙后与老薛哥等人小酌,闲谈中薛哥谈及蒙阴县橡胶厂,说是厂里的一些老厂房、办公室、伙房等一些老建筑尚存,有时间去看一下吧。</p><p class="ql-block"> 翌日,便同薛哥驱车前往。</p> <p class="ql-block"> 蒙阴县橡胶厂地处老汽车站西约2至3里路,205国道北侧约100米左右的位置。此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称作"西岭”。我们相信,城中的百姓们或无数次的从厂前经过,却从未到厂大门前或跨过厂大门的门槛进去看一眼。时至今日,蒙阴县橡胶厂基本上在人们的记忆中被淡忘了。</p> <p class="ql-block"> 站在厂大门口,"蒙阴县橡胶厂”的门匾仍然镶嵌在水泥垛子里。其实,这巳不是橡胶厂的原大门了,在1991年厂里进行了重建,成为了现在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进入厂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乱草丛生,陈旧的厂房和断壁残垣,阵风将后来维修用的早巳斑驳的钢制瓦吹的"哗哗”作响,更使厂区里显的一片萧条。</p><p class="ql-block"> 厂里没有水泥路面,没有现代瓷瓦的装饰,除了厂房破旧之外,一切都是最原始的模样,展现着曾经的、自然的品貌……</p> <p class="ql-block"> 和县化肥厂相比,庆幸的是,厂房虽然破旧不堪,但基本轮廓还在。望着厂里的一切,我们仿佛又听到了机器的轰鸣声,看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似乎又闻到了飘在空中的那股特殊的橡胶味道……</p><p class="ql-block"> 这些老厂房作为中国历史,乃至我县历史发展的遗存,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是一个展现工业文化的重要窗口。只是,这些老旧厂房虽然依旧伫立在城市之中,如果你不留意它,就不会注意到这些曾经绐予县里生长希望的工厂,在时代的冲刷下不再有曾经的繁华面貌和昔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蒙阴县橡胶厂是在县轮胎翻新厂的基础上改建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之前,县轮胎翻新厂属县办集体企业,它是在处于老县城兴隆街路中端西侧县自行车修理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当时,为响应"大干社会主义"的号召,县自行车修理厂为拓宽经营范围增加收益,随在维修自行车的基础上,新建了一条"拉丝制钉"生产线,即制造钢钉。之后又开始翻新轮胎,规模扩大后,或可是在1973年在"西岭"建设了"轮胎翻新厂",时有职工57人。至1975年时,除可以翻新轮胎外,还可生产拖拉机轮胎,达到了年翻新轮胎3000条,生产新轮胎1300多条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但在当时,县轮胎翻新厂属县办集体企业,吏属县轻工局管辖。此时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因企业性质的问题,使轮胎翻新厂在今后的发展上受到了制约和管理上的矛盾,管理不对口、原材料得不到计划内的供应、资金受到限制等等,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p> <p class="ql-block"> 在此情景下,"蒙阴县革委工业局"于1975年11月27日行文,上呈"蒙阴县革命委员会”(也就是现在的县委),请示将县轮胎翻新厂改建为"蒙阴县橡胶厂",同年11月30日县革委同意并批复。改建后的橡胶厂企业性质为县办"五小”企业,成为了我们所称谓的国营企业。但原厂职工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后招入的工人因几乎都是留父母身边的子女,当时的政策是,凡不上山下乡留父母身边的子女就业,一律进入县大集体企业,所以,橡胶厂虽是县"五小"企业,厂里工人的身份属集体所有制。</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蒙阴县橡胶厂的建厂时间是1975年10月份,至今已有48个年头了。建厂初期占地面积35211平方米,1984年在厂区西部扩建了2.9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建有炼胶车间、新胎车间、翻新车间等,设有厂部办公室、计财科、供应科、生产技术科、行政科、设备科等科室,以及锅炉房、伙房、职工宿舍等生产生活设施。建筑面积1202.4平方米,后又扩建厂房4801.8平方米。厂主要生产产品是750一16型、400一12型拖拉机轮胎以及轮胎翻新,八十年代后又新上了一条摩托车轮胎生产线。</p> <p class="ql-block"> 1979年年创利润22.9万元,到1980年厂达到了年产新胎11460套、翻新11240套。1984年达到了年产新胎31456套、翻新245套的生产规模。1984年实现总产值330万元,被县里授予"文明单位”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 橡胶厂最辉煌的时间大概是在1984年前后,到1987年,由于受到销售市场的冲击,以及产品品质、种类和市场需求、生产技术的落后、原材料的供给、资金的缺口,管理的不善等诸多因素问题的影响,橡胶厂走向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各项经济指标开始下滑,亏损严重。</p><p class="ql-block"> 为扭转亏损局面,1987年厂里新上一条苎麻生产线,但试车不久即停产。在此情况下,于1988年经县政府同意,县橡胶厂被县曹庄煤矿兼并。</p> <p class="ql-block"> 被兼并后的橡胶厂或可因大环境及市场的影响,各项生产略有起色,但断断续续干了三年便又停产。1991年县曹庄煤矿提出与橡胶厂脱构,同年6月29日经县府批准同意曹庄煤矿与橡胶厂脱构,同年9月,县工业公司重新组建橡胶厂领导班子,从县国棉厂和曹庄煤矿各调入一各领导干部,负责组织恢复生产,虽在当时恢复了部分生产,但效果不好,到1991年11月份厂里一直处于停产维修局面。至此,橡胶厂和县里的其他一些企业一样,在改革和历史的大潮之下,从辉煌走向了没落。</p> <p class="ql-block"> 事实上,现在的我们应理性的看待这些企业的兴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长久不衰,一直辉煌下去,这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企业必然也会如此,只不过是早点晚点而已。象现在的恒大,大连万达等这些世界知名企业,也从昔日辉煌到现在的步履蹒跚,马云也走下了神坛,淡出了我们的视线。</p> <p class="ql-block"> 这里面即有管理的问题,也有市场、技术更新换代、人们的需求、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造成的。</p><p class="ql-block"> 人的意识不同,那些对我们渐行渐远的老厂,有人看到的是老厂的消逝,有人看到的却是"光辉岁月"。</p> <p class="ql-block"> 虽然老厂离我们远去,我们不应该忘记它曾经的存在,更不能忘记那些曾为全县做出过贡献的工人们。</p><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能够进入国营企业工作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就象我们今天考入了公务员队伍一样的欣慰。工资有保障,住房包分配。在1978年,橡胶厂工人的平均工资是31元,1980年是49元,到了1984年达到了62元,这在那个年代已属"高薪"阶层了。</p> <p class="ql-block"> 橡胶厂建厂初期有职工128人,到1984年发展到了236人,其中男职工165人,女职工71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18岁左右进的厂,到现在他们都进入了花甲之年,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企业,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然他们中的有些人期间调出了企业,但厂里仍然留下了他们青葱岁月时的痕迹。他们是有过工厂生活经历的人,原厂的生活占据了他们整个人生的重要部分,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生经历。</p> <p class="ql-block"> 岁月荏苒,四十八年前的往事不知他们还能记得住多少。他们中的好多人离开橡胶厂后就再也没有或很少再回来过,也不知他们能否看到篇中厂区的现状,望着眼前他们曾熟悉的一幅一幅的图画,相信他们很难再有在此交际的情景,那怕是一瞬间的交际。</p> <p class="ql-block"> 岁月过的真快,快的让人不知所措,只能望着那曾经的美好发呆,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此时,也象他们一样激起了心中的涟漪……</p> <p class="ql-block"> 一代芳华已逝,厂区的面目全非,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但只要我们还念着这些个老厂,即使它逝去了,历史留下的印迹不会被磨灭,独特的记忆都会永远留在心底。这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它生活在过去,存在于现在,却能影响一生。</p> <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还没有忘记过去,或许从来都不是因为怀念别人,而是怀念过去岁月中的自己,我们不要让那种美好的怀念和记忆遗失在岁月的长河里,至少,在现在还能再看到它的时候再去多看一眼,给记忆中的老厂画一幅记忆中的素描,再想起它曾经的辉煌,让飘零的思念,从此凝结……</p> <p class="ql-block"> 祝福那些曾在此厂工作过的工人老大哥、老大姐们,惟愿你们健康快乐,一切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