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渔湾里》、赞哉《赣州美食第一街》

闲言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渔湾里——一个全新的名字宣告着一个全新街区的诞生:赣州美食第一街。</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曾几何时,这街这景准确地说应该是这村这景(红旗村所在地)一片荒凉,既无街的街形;又无景的景观,映入眼眸的除了老旧就是泥泞,要想进村必须经过一条长长的机耕道,道旁一边是农田一边是臭水沟,遇上雨天那真是寸步难行啊!我寻思:潮泥湾、塘窝里的冠名也许正与此村此景有关,当然,考证就不是我的事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隨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开,此地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拆旧屋建新房,门前主干道尽管窄、短却也实施了硬化,居民出行已不再受困于泥泞,脏乱差现象也得到了实质的改观。尤其令人欣慰的是,昨日的机耕道已被今天宽阔的《稼轩路》所覆盖,汽车可直达村中。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必定会造福一方百姓,如今村中居民的幸福指数正在逐年攀升,道路两侧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私有住宅楼已说明了一切。</span></p><p class="ql-block"> “坐拥一方地,尽享一片天。”近年,为响应地方政府“背街小巷改造”的号召,潮泥湾、塘窝里动了起来!拆违建、围墙,拓宽道路建街区,粉饰楼房,新建园林、亭榭……不到一年的时间,一个集旅游与餐饮于一体的美食一条街现身于章江河畔飞龙桥边。这其中,既体现了地方政府“美化赣州,造福一方百姓的拳拳责任心!”又凝聚着建设者辛勤付出的汗水,同样也有賴于当地民众的支持与密切配合,尽管这种配合于他们而言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或多或少在拆违过程中各家也承受了一定的损失,当然不可否认,也凸显了他们舍小我为大家的朴素情怀。在为地方政府这项惠民工程点赞的同时,让我们也为这里的居民点个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我悠闲的漫步于这条新建的美食街中,往事历历由远乃近掠过,昨天……今天……由村乃街,村中的变化与变迁是何等的巨大!于我这个与此村结缘已好几十年的外客来说,此时的感受不是一般的文字可描述的。</p><p class="ql-block"> 望着那一片片炫目的灯光以及那灯光辉映下释放着奇光异彩且极具诱惑力的餐饮招牌,我感慨万千!这还是潮泥湾、塘窝里吗?只见那“好吃伯”、“醋果子炒大肠”、“哎哟土豆”以及“xx索粉”、“xx豆腐脑”等地方味特浓的美食吸引着一批批市民及南来北往客的眼球和味觉。什么“京味”、“川味”粤 味、“鲁味”以及“湘味”、“浙味”……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钩的人们“口水堕墮滴”个个跃跃欲试。这边,店内店外食客满堂;那厢,店门前排起了长龙,美食第一街果然名不虚传!此情此景不由我突发奇想,如果那特朗普老头能到此一游,他还有信心将中美贸易战继续打下去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热闹的街区,繁荣的美食文化,昔日的潮泥湾、塘窝里已成为历史。一条崭新、靓丽的渔湾里美食街正以其勃勃生机呈现在市民眼前,在迎来送往中笑迎天下客。美食街的建成,既讴歌了党的惠民政策,又彰显了地方政府的工作实绩;同时也激越着赣州人民奔小康的步伐。美哉!渔湾里。赞哉!赣州美食第一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亲爱的读者:渔湾里期待着你们的光临!若有可能,能否分享一下你们那美味美食的故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