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原本是我去年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过的,其中把我对水中倒影的进一步感觉写进去了,但是当时并没有完全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感觉。抱着这些问题,我和聊天机器人ChatGPT进行了如下对话,并对答复进行了精炼。</p><p class="ql-block">我发现<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晚霞时水中的倒影似乎更加动人,于是就问机器人这是为什么?机器人回答说,因为晚霞的光线比较柔和,角度较低,照射到水面上会产生较少的反射,这样就减少了水面反射光线的强度和波动,使倒影更加清晰和平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概当年印象派画家们就是这样研究光线如何在物体表面产生反射和折射的,并将这些观察应用于他们的绘画实践中。他们还试图捕捉光线、色彩和形态在不同时间和光线条件下的瞬息万变。</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这一水中倒影有油画的效果就拍了下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问聊天机器人,为什么水中的景物有时候有油画的感觉。它说水中的画有时候看上去像一幅油画是因为水的特性使得画面呈现出柔和和模糊的效果。由于水的表面可以反射周围的光线,所以画在水中的颜色和形状可以随着水面的波动而变化,这种视觉效果类似于油画中采用的"柔化"技法。水的颜色和质地也会影响画面效果,例如清澈的水会让画面更加明亮透彻,而浑浊的水则会呈现出更加模糊的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我还发现很多水中的倒影都有动感美,但一旦拍下来则效果却令我大失所望。我一直没有弄明白为什么。按照聊天机器人的说法,动感美是指一种具有动态感受和视觉冲击力的美感。相比于静态的图案,动感美的特殊性在于它通过运动、流动、震动等视觉元素来激发人们的感官和情感,让人产生一种兴奋、活力和冲动的感觉。这种美感常常与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相关,例如海浪的起伏、瀑布的喷泉、林间的微风等,也可以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例如电影的镜头语言、舞蹈的身体动作等。动感美往往能够更直接地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体验,具有更加深刻和持久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我觉得动感美就是水中的倒影让你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尽情地享受了十几张水中的美景,像<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部好的电影中每个镜头都是一张美丽动人的照片一样,</span>不仅仅是简单的多个美感的叠加,而是一种整体的复合的美感,给人一种刺激眼睛的特殊悦感,一种更深一层次的美感享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幅水中的图案总让我联想到“起舞”,还让我联想到国画“泼墨”的画法。于是我问机器人怎么看这两个问题。</p><p class="ql-block">机器人说,线条的起伏、曲折和变化可以表现出一种流动感,而这种流动感往往让人联想到舞蹈的动态景象。特别是在一些抽象的线条图案中,人们往往可以自由地想象和感受,而这种自由感和表现力也会增强人们对于舞蹈的感知和感受。线条的运用和组合方式也会影响到图案所传达的感觉,如果线条有一定的规律和节奏感,那么更容易引起人们的起舞感觉。</p><p class="ql-block">机器人还说,水中的倒影在微风的作用下会产生波纹,这些波纹会扭曲和模糊倒影的轮廓,同时也会在倒影的周围形成一些模糊的阴影。这种模糊、扭曲的视觉效果,与中国国画中的“泼墨”画法非常相似,用来表现自然界中的山水、云雾、水波等自然景观,往往是凭借意境、气势和随意性等个人风格表现,追求表现出自然界中的无限变化和生命力。</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我还觉得岸边的景物好像是完全溶解到了水中,像墨汁在水中弥漫开来,又像水中流动的浮云,甚至形成漩涡,一直扩散到分不出水墨两清。</p> <p class="ql-block">在河边看树木的动影是一种享受,觉得没有河边或河床,景色就缺少了灵魂似的。其实这是个陪衬的问题。机器人说,陪衬具有较高的视觉效果,比如亮度、对比度、颜色等,在场景中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从而成为主角。另外,构图调整得当,将陪衬放在适当的位置,调整其尺寸、亮度等,从而突出其作为主角的地位。总之,陪衬成为主角是因为其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或者因为构图调整得当。</p> <p class="ql-block">把树木抽象成线段和明暗也是天公作美。如果不说,你可能真以为是花朵在水中的倒影?</p><p class="ql-block">但是为什么是这样呢?机器人认为,当微风吹拂树林时,树叶和树枝受到气流的影响,会随风摆动,使得树叶和树枝在空气中形成涡旋状的运动。这种涡旋运动被称为卡门涡旋。当这种涡旋运动作用于树叶和树枝上时,就会出现所谓的"卡门涡旋流动图案"。</p><p class="ql-block">我在网上查看了“卡门涡旋流动图案”,还真有点像花瓣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我本来想拍出水珠帘的效果,虽然没有成功,但也意外地发现黑色的芦苇影子似乎更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我问机器人为什么我有这种感觉?它回答说,黑色的芦苇影子在水中的倒影可能更能突出水珠帘的效果,因为它们提供了一种对比,更容易让人看到水珠帘的轮廓和形状。芦苇影子的动态和曲线形状还可能会为画面增加一些动感和美感,在构图中也似乎起到了重要的平衡和补充作用。这可能是我觉得它们有画龙点睛效果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真没有想到光线可以把水纹解析成细细的线条,因为瞬时即逝让人不得察觉,而只有拍下来后才惊叹不已,甚至像是画家对景物的一种抽象,也许画家比普通人更有这种观察能力。不知为什么这幅画也总让我联想到敦煌艺术,大概是水中的线条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p><p class="ql-block">机器人说,敦煌位于戈壁滩,地区气候干燥,阳光充足,常年阳光直射,使得周围的自然环境呈现出一种金黄色的色调。在这样的大自然背景下,敦煌壁画采用的大量颜色都是以金黄色为主色调,如深黄、浅黄、金色等,因为这样的颜色也更容易抵御沙尘、灰尘的侵蚀,更能保持壁画的色彩鲜艳。</p><p class="ql-block">机器人还认为,敦煌地区历史上是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敦煌壁画中的佛教题材非常丰富,这些佛教主题的颜色也大多以金黄色为主,因为在佛教中,黄金色被视为一种神圣、崇高的颜色,代表着光明和智慧。</p><p class="ql-block">这些乍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各个佛教派系对于颜色的理解和解释都不太完全一样,所以如果机器人的一些观点并非正确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它有可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误导人们。</p> <p class="ql-block">我在想为什么水中的画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甚至有眩晕的感觉?事实上,所有螺旋型的景物都给人以眩晕的感觉,尤其是景物有曲扭的时候。“是的”,机器人答道,“螺旋型的景物会给人以眩晕的感觉,这是因为它们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旋转的效果,引起了视觉上的错觉。在水中作画时,水波、水流和反射等因素也会产生类似的旋转效果,加上画家自身的表现手法,就能形成梦幻般的感觉。此外,水中的画由于光线、色彩和构图等因素的影响,还会给人一种柔和、模糊的感觉,增强了梦幻感。”</p> <p class="ql-block">我拍完这张照片给孩子们看,她们都以为是一张地理图。不过这其实是一颗桦树的倒影。有时候人们觉得抽象画不好懂,如果说这是画的一颗桦树,大概谁都不相信。抽象艺术不好理解,不仅是因为它们太抽象了,而且还因为它们又经过了想象的加工。</p><p class="ql-block">机器人认为我说的有道理,认为抽象艺术通常是通过艺术家的个人视角和想象力来表达观点和情感,它可能不像传统艺术那样直观易懂。观众需要更多地参与和思考,以理解艺术家的意图和表达方式。当我们看到一个抽象的作品时,我们可能需要放下自己的预期和偏见,尝试去理解艺术家的想法和表达方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抽象艺术作品都是成功的,但是如果我们愿意去探索和理解它们,我们可能会发现它们背后的深刻意义和美感。</p><p class="ql-block">我最后问机器人莫奈和毕加索画中的抽象有什么不同,它回答说莫纳的抽象主要体现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上,强调色彩、光影、气氛的变化。他的作品通常包含大量的小点、小线和小块,以模拟光线和颜色在大自然中的变化。莫纳的抽象强调表现主义,旨在捕捉感官印象和体验,而不是直接描绘客观世界。</p><p class="ql-block">毕加索的抽象主要体现在对形式的变革上。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分离的几何形状和线条,把自然界的物体和形式拆解和重组,创造出非常独特和有趣的视觉效果。毕加索的抽象通常强调表现主义和表现力,但同时也注重形式和结构。</p><p class="ql-block">因此,可以说莫纳的抽象更多地强调感官体验和主观印象,而毕加索的抽象则更强调形式和结构的创造。两位艺术家的抽象风格有着不同的理念和风格,但都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说实话我真有点震惊,机器人居然能从我短短几句话的描述中发现我说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卡门涡旋流动图案”,而且还说的恰如其分,也恰到好处。难怪比尔•盖茨说,ChatGPT的意义不亚于PC和互联网诞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