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米尔与伦勃朗一同被称为荷兰黄金时代最伟大的画家。<br>他毕生工作生活于荷兰的代尔夫特(Delft)。<br>维米尔1675年12月15日去世年仅43岁。<br>维米尔生前贫穷不被人们认可,其与《蒙娜丽莎》齐名《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只卖了2盾!<br>他一生大约创作了45幅至50幅作品,留下来的作品也只有34件(目前全球共认出维米尔作品37件,其中3件归属仍存疑)。<br>他死后被人遗忘长达两个世纪。<br>19世纪中叶法国艺术评论家泰奥菲勒•托雷-比尔热发现并重新认识维米尔。他的画作成为欧洲艺术研究的重要对象。 <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10日荷兰国立博物馆首次举办艺术大师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的回顾展——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维米尔展览。</p><p class="ql-block">维米尔真迹全球仅存34件。如今分别藏于从美国曼哈顿到德国柏林的17座美术馆里。</p><p class="ql-block">这个“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是28幅油画。数目不大,但已经是维米尔所有传世画作的80%了。</p> 策展人称展览为“千载难逢的机会”。<br>维米尔的画通常都是各大博物馆及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一般极少外借;<br>同时17世纪的油画作品随时间流逝而日益脆弱,跨国运输展示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br>荷兰国立博物馆策展人经过11年努力,终于从世界各大博物馆借展。终于实现了这次世纪大展!<br>“以后应该很难再有机会同时展出如此多的维米尔真迹了。” <p class="ql-block">在刚开幕就出现了售票热潮—将近45万张门票几天时间几乎全部售罄。</p> <p class="ql-block">2023-2-10日我们到荷兰第二天意外的在网站上买到2月17日夜场的门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场极具戏剧性的展览,十个黑暗展厅汇聚了28件维米尔作品。有些作品拥有单独的展厅,有些则三三两两出现。</p><p class="ql-block">为了观众更好观看欣赏,展览馆每间隔十五分钟放一批观众入场</p> 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他尤其喜欢画女性的形像和活动,流传下来的肖像画中,女性人物有40位,男性人物仅13位。其油画内容通常是一、两个人在室内劳作或休闲,光线一般从左侧照来。他喜用黄色、蓝色和灰色,对色彩的把握和光线的处理非常出众。<br> 维米尔的作品中都有透明的用色、严谨的构图、以及对光影的巧妙运用。他善于精细地描绘一个限定的空间,优美地表现出物体本身的光影效果及人物的真实感与质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维米尔,《代尔夫特之景》,1660-1661,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代尔夫特风景》中,视线首先就被这一片深远的湛蓝色天空所吸引。宽广的河流是静静流淌着的,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过河面,模糊了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城市掩盖在短暂的阴影中,然而我们却觉得它散发着光——尼德兰风景独有的清澈、宁静、浑厚的光被运用得淋漓尽致。</span></p> 画展提示最值得关注欣赏的亮点 有兴趣的可以点击图像放大看看说明 <div>维米尔,《小街》(代尔夫特的房屋),约1658年,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div><div>冲刷过的鹅卵石地面、白色墙壁,荷兰建筑的山墙上,一个女人在门口缝纫。<br></div> <div>凑近《小街》,再平凡不过的景象被刻画得细致入微——木头窗挡板上的锈渍、门口的方砖台阶、红色砖瓦间的裂纹……这些细节使得画面变得那般真实、细腻、可信,仿佛我们自己此刻就站在这条小街上,耳畔是孩童的嬉笑与低语。</div> <p class="ql-block">狄安娜和她的同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文:Diana and her Companions</p><p class="ql-block">类型: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尺寸:97.8cm × 104.6cm</p><p class="ql-block">日期:1655-1656年</p><p class="ql-block">收藏: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荷兰</p> <p class="ql-block">细部</p> <p class="ql-block">圣巴西德 </p> <p class="ql-block">约翰内斯·维米尔,《基督在马太和玛丽亚家中》,c.1654-56年</p> 观赏亮点 <p class="ql-block">约翰内斯·维米尔,《老鸨》,c.1656年</p> <p class="ql-block">这幅《老鸨》是维米尔早期作品中较为成功的一幅。画中描写妓院老板和嫖客调情的场面,人物略显粗野,但整个场面形象生动,可以说此画是他风俗画的一个不俗的开端。画面正中,身穿红衣的士兵,将自己的“咸猪手”,直接放在了妓女的胸上,妓女还很开心,伸出手去接士兵打赏给她的钱。躲在一旁的“老鸨”,也就是妓院的老板,她一幅虔诚的修女打扮,但却在贼溜溜的瞄着妓女,估计心里在暗自盘算:这妞今晚能为老娘带来多少收入呢。再来看这幅画,最想不通的地方,那就是最左边,还坐着一个傻不拉几的贵族男子,举着酒杯望向观众,他,就是维米尔本人,也是这位大师,一生唯一留下的一幅自画像,这一年他24岁,居然是在一个如此风花雪月的场景里。</p> 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1658-1659年<div>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几幅作品被单独陈列在展厅之中,包括只有45厘米高的《倒牛奶的女仆》。在这幅厨房女仆为面包布丁倒牛奶的小画中,你可以看到维米尔所有的力量和辛酸。</div><div>在她凝神专注的目光中,在她朴素的紧身胸衣上,每一个细节都通过坚硬、未调和的颜料点凝聚在一起。从厨房墙上的钉子到地板上的代尔夫特蓝色小瓷砖,一切都是荷兰式的精确而完美的描述。最重要的是,在光线中,维米尔通过细节将背景与前景柔和表现,我们不合时宜地称之为“摄影”。</div> 观赏重点 《写信女子与女佣》(1670),都柏林爱尔兰国家博物馆藏 《写信的女人与女佣》,描绘的是在房间的一个角落,光线从窗户照射进来,两位女子站在一帧大幅油画前---在桌旁写信的女子和婷立远眺的女佣。 《写信的女子与女佣》中,女主人低头写信,那位女仆无疑因为漫长的等待正望着窗外出神;我们的心好像同她一起离开了屋子,向更广袤的世界飞去。 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28幅大小不等的作品在10个展厅奢华地陈列着。每幅作品都由一个半圆形栏杆环绕,可供近距离观察、也可以分散人群。 <font color="#ed2308">《写</font>信女子与女佣》(1670),都柏林爱尔兰国家博物馆藏其原因之一是稀缺性。维米尔英年早逝、作品不多。现存画作的数量大约是37幅(确认的仅34幅,有几幅的归属还不确定),此次展览展出了其中的28幅。比1995年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举办的另一场维米尔完整回顾展多8幅作品,那年在华盛顿的严冬还引发了数小时的排队。 来自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持笛女孩》(左,约1665-1675年)和《戴红帽的女孩》(约1666-1667年),这两件作品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被认为是伴生品,但《持笛女孩》去年被移出维米尔名下。<div>《持笛女孩》<br></div> 观赏亮点 《戴红帽的女孩》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在欧洲绘画中,可能没有比维米尔更大起大落的例子了。他一生都生活在代尔夫特,在当地小有名气;然而在他死后的两个世纪,他那些安静读信、倒牛奶的女子几乎没有再引起关注。当1881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出现在拍卖会上时,其价格仅为两荷兰盾。如今维米尔的作品一展出便牵动无数目光,他画中的那种光明和平静,浸润进观者的内心。 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1665年,荷兰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藏 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耳环细节维米尔对事物有着引人入胜的专注——字母、乐器、墙上的地图、中国瓷器、土耳其地毯、美洲海狸皮帽——这些东西如何让他笔下的女性被卓越描述。 “维米尔描绘了那些强烈的幸福时刻,在那里时间静止了,”迪比茨欣喜地描绘着,“一切都达到一个艺术表现的巅峰,给人以这种完全宁静、亲密的感觉。”画家使用两种技法塑造出这种亲密感。有时他把镜头拉近,使我们仿佛就在画中,就站在人物的身边——我们细细端倪《花边女工》中编制蕾丝的少女专注平和的神情以及手中泛着银光的细线;我们在一旁凝视着《倒牛奶的女仆》,看着她那鲜亮的柠檬黄衬衣和群青色围裙,看着阳光从窗口照在女仆那年轻的脸颊以及因为工作而粗砺泛红的双手上;我们极为安静地坐在房间一角,屏息凝神不敢打扰窗前《读信的蓝衣女人》。房间里的气氛宁静而忧伤,连阴影都被这一抹“苍穹般的蓝色”所浸染。<br><br> 约翰内斯·维米尔,《花边女工》,c.1669-71年<div>我们细细端倪《花边女工》中编制蕾丝的少女专注平和的神情以及手中泛着银光的细线;</div> 坐在鍵琴前的年輕女子 《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创作于1670—1672年,这幅画与维米尔晚年描绘的年轻女子演奏乐器的作品,保持了一致的风格和手法。画中女子坐在维金纳琴前,手指温柔地触摸着键盘,她望着观赏者,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她暂停演奏的动作带出了瞬间的私密感及可察觉的静谧感,营造出一种凝固的美。光线从上方的窗户进入,微微照亮了她的半边脸和颈上的珍珠项链。以上细节加上她的缎面衬裙和装点卷发的红丝带,都表明了她来自上流社会。维米尔描绘女子演奏乐器的画常与求爱有关,在这里,观赏者可以假设自己是潜在的追求者。 维米尔 站在维金纳面前的女子 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维米尔 坐在维金纳琴前的女子 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藏<br><br> 《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创作于1670—1672年,这幅画与维米尔晚年描绘的年轻女子演奏乐器的作品,保持了一致的风格和手法。 画中女子坐在维金纳琴前,手指温柔地触摸着键盘,她望着观赏者,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维米尔 读信的蓝衣女人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div>我们极为安静地坐在房间一角,屏息凝神不敢打扰窗前《读信的蓝衣女人》。房间里的气氛宁静而忧伤,连阴影都被这一抹“苍穹般的蓝色”所浸染。</div> 《穿蓝衣服读信的少女》这幅画中,少女的背后有一幅地图,似乎暗示来信者正在遥远的某一方。 虽然画中没有窗,但由透过的光线我们下意识的知道:那里肯定有一扇窗。蓝色的衣服给人宁静的感觉,读信的动作在一瞬间凝止,女人的心里也许波涛汹涌却也隐没在画家笔下的时光胶囊中了。 约翰内斯·维米尔,《情书》,c.1667-70年 <br>维米尔刻意在观众和他的主题之间创造一种难以察觉的距离。我们几乎是在阴影中窥视着,出乎意料地闯入某一些亲密的时刻。在《情书》中,我们从幽暗的过道中好奇地打量着外面房间正在发生的一幕——标题给出了这个场景的私人意味。这种荷兰绘画中称为doorkijkje(“门廊、过道”)的构图为创造更丰富的建筑空间和叙事深度提供了机会。<br> 维米尔 一杯酒 柏林国家博物馆藏 维米尔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代尔夫特。但他的画中却描绘了来自土耳其的地毯、德国的陶器、印度的烟草、中国的瓷器……有些古旧褪色的地图往往占据了画面的很大一部分空间,不仅代表航海业的发达,也代表了那些远离故乡的男人们。作品中,男人大多作为代表“外部世界”的来访者出现。只有在《天文学家》(未展出)和《地理学家》中,他们才难得地成为主角。 地理学家 这件“画中画”的显现,也开启了维米尔后期描绘室内场景的作品,其中大部分描绘了窗户旁或坐或立的人物,光线充足;他们大多独自一人,通常被捕捉到陷入沉思的片刻,也有在家庭劳作,背后墙壁上的绘画或地图往往增加了观众对角色内心生活的理解。 维米尔,《中止奏乐的女孩》,1660 - 1661, 纽约弗里克收藏馆 维米尔,《戴珍珠项链的女人》, 1663-1665,柏林国家博物馆藏<div>《戴珍珠项链的女人》,画中的女子穿着镶有貂皮的黄色衣服,站在镜子前,手指放在项链两端的缎带上,正在安静地自省。她身后是一堵洁白的墙。</div> 维米尔 信仰寓言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这是维米尔晚期的一幅杰作,它与以前那些室内风俗题材的绘画有所不同;他加入许多象征性的内容于画面中,成为一幅寓意油画。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穿着白色配蓝色的连衣裙的女人坐在椅子上,她将右手放在胸前,眼睛注视着从天花板上垂下的用蓝缎带系住的玻璃球;女人的左手放在一张有蓝色桌布和褐色缎条的桌子上,桌面上有一本打开的《圣经》、一个金色圣杯、一个耶稣受难像;桌子背后有一个类似屏风的金色绚丽图案;女人的右脚放在一个地球仪上。在黑白花纹相间的大理石地面上,有一个苹果和一条被石柱压淌血的蛇。在房间的前方挂着一幅窗帘,上面有一个男人和一匹马的图案;一张带蓝色软垫的椅子半掩在窗帘后。女人身后的墙上,有一幅相当大的耶稣受难图,图上,耶酥旁边站着一个穿深蓝裙子的女人和穿红色长袍的男人,两个天使在耶酥脚边休憩。 《窗边读信的女孩》维米尔在画布上构建了一个有着高天花板的房间,大约三分之一被右侧窗帘遮盖。打开的窗户前站着一个女孩,她全神贯注于阅读一封信。画面充满了诗意,给人一种近乎神奇的和平与宁静。几件家具的组合——一把被推到角落里的椅子,一张铺着桌布,放着水果的桌子,为空间感赋予了清晰的定义。画面近景中,皱褶的桌布与窗帘成为了视觉屏障,为封闭的室内加了一分未知。 在《窗边读信的女孩》中,房间的轮廓很难定义,画面左上角推后到阴影之中,但角落前的椅子及其阴影依稀勾勒出房间的范围;打开的窗户和红色的窗帘界定了画面左墙的位置。女孩位于画面中央,在这个相对狭小的空间中,她与前景中的桌子和后墙边的椅子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右侧的窗帘虽然不是女孩房间的组成部分,但显然位于更靠近观者的、不同图像平面中,如同舞台幕布一般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原本隐藏的场景。这似乎是维米尔唯一使用“光学错觉”(以产生视觉错觉的方式绘画,使所描绘的物体存在于三个维度)的作品。他还紧凑地布置了不同质感的物体,创造了几乎完美的空间幻觉(图2)。对整体的把控和对细节的描绘,都奠定了其杰出作品的地位。<br><br> 《持天平的女子》华盛顿国家美术馆<br>《持天平的女子》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精妙的稳定感和节奏感的绝佳典范。一个穿着蓝色外套和皮草装饰的女人在房间角落里的一张桌子上静静地站着。她右手的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表明她的内心状态。房间的后墙上挂着一幅用黑色框住的《最后的审判》的大画。坚固的桌子上放着闪闪发光的蓝色布料,开着的盒子,两串珍珠和一条金链。柔和的光线从窗户进入,照亮了场景。这个女人是如此沉思,以至于观众几乎不愿打扰她安静的沉思时刻。<br> 流连忘返 夜深了恋恋不舍离开展馆 <p class="ql-block">真羡慕你能看到维米尔作品的集中展览,任何一副维米尔的画作都是无价珍品,我只看到过几幅,每次都惊叹维米尔不可思议的艺术魔力,这从印刷品看不出,一定得看原作。</p> <p class="ql-block">画展规模空前,千载难逢;展品精美绝伦,传世经典;美篇文笔细腻,点评精彩。感谢分享维米尔世纪画展。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