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节可为千载道,成文自足一家言——缅怀吾赣先贤汤增璧

巽之先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立节可为千载道,成文自足一家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缅怀同盟会元老之一、吾赣先贤汤增璧</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彭江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简介:彭江流,江西萍乡人,中共党员。1921年1月生,1948年毕业于江西省立宜春中学高中部。曾任《江西日报》一级编辑、新华社江西分社记者、萍乡《地方志》、《文物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共萍乡市委党史办副主任。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历史》(约2万余字),收入1953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史资料》第二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至党的高级干部阅读,并在《工人半月刊》上连载发表)。在新华通讯社江西分社工作时,北京总社1957年《新闻业务》(活页版),刊有总社在全国范围内通报三篇加分好稿,其中有两篇是他写的:《青春回到"寡妇村"》和《打狗鱼》民间故事(1960年曾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民间故事选》)。1978年后曾任市文化局剧目工作室负责人:与人合撰《智斗美女蛇》,并搬上银幕。1982年任萍乡地方志、文物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83年任市委党史办副主任。主编《萍乡古今》系列丛书,以一人之力,历时15载,成书16辑,达三百万言。其事迹曾载湖北大学《史志文萃》1986年第11期《当代史志工作者》专栏,题为《春风伴我撰〈萍乡古今〉》。他还是安源工运史的拓荒者,他所写的《毛泽东第一次来安源时间是1921年冬考正》一文获江西省中共党史学会优秀论著,刊于《江西大学学报》。曾引起毛泽东文献研究会的注意。从1993年起,历时五载,撰写张国焘研究,五易其稿,达百万余言,不少专题已发表于《炎黄春秋》等报刊。如《张国焘奉命阻止南昌起义》、《张国焘大弟张国庶》等,受到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台湾等萍乡籍名人好评。纷纷撰嵌名联、诗、词相赠。1995年被评为"萍乡市十佳老干部"、"萍乡市优秀党员"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7月是中国同盟会成立90周年,使我想起吾赣先贤汤增璧。汤增壁字公介,号朗卿,湘东区东桥乡人,享年67岁。今年是他诞生115周年、逝世48周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2年,汤入南京两江师范,1904年,汤以官费赴日本留学,肄业于早稻田大学,与黄兴、章大炎同居一室。约在1904年,由黄兴、宋教仁介绍加入华兴会,为该会最早会员之一。1908年,他曾任《民报》编辑、副主编。为配合《民报》宣传,江西留日学生创办《江西》杂志,他是主办人。他与黄兴交情甚笃,1916年夏,黄曾书联两帧赠汤:一是:立节可为千载道,成文自足一家言;另一是:秋水为神玉为骨,词源如海笔如椽。这两帧对联是黄兴对汤革命品质和诗文才华的评价。国民党元老居正在《汤公介先生事路》一文中写道:“平生廉介自守,罔事积蓄,虽或环堵箫然,处之晏如。为文骈散皆工,诗典前四句是赞扬他的“立节”,后三句是赞扬他的“成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汤的一生有两件事最为人乐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毛泽东最尊敬的老师,他虽是同盟会元老,但辛亥革命果实为袁世凯所篡夺,因而1914年曾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担任毛泽东所在班的国文教员,对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毛泽东在一师的同班同学周士钊《少年毛泽东的故事》第59页说“有一学期,班上来了个姓汤的国文教员。他原来是在报馆当编辑的,讲课时能够联系中国和世界形势,教给学生一点时事知识。……毛泽东常于课余找他谈话,交换对时事的看法。”毛泽东当时对时事非常关心,对汤的“讲课时结合时事”,当然感到高兴,师生关系与一般同学不同,颇为密切。他还经常登门拜访,向汤求教。汤十分器重毛的文才,更不吝赐教,并不厌其烦地给他旧《民报》看。汤的一家对毛的印象极深,以致20年后,汤的大儿子汤钟瑶在1934年12月2日日记中写道:“阅报,知去年死中国新文学界三个文人;一、彭家煌,湖南人。民国三年,家父执教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彭君及毛泽东,均为该校学生,而毛氏尤为家父得意弟子。十年以后,乃毛氏出没于赣境,为红军领袖之一。(其二、三略)”。(汤钟瑶日记)他写这则日记的时间,正是红军失败,开始长征的时候,而汤氏后人仍说“毛氏尤为家父得意弟子”,引以为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周年昌(研究员),曾有一个汤增璧专题科研计划。1983年5月曾来到萍乡,由笔者陪同前去汤氏故居东桥访问。调查发现,汤不仅同情毛泽东这个得意弟子,而且在实际行动上支持东桥汤氏族人参加红军,民国二十年,东桥地区的苏维埃运动受挫,不能在东桥立足,便逃到南京汤家避难。汤增璧逝世时,蒋介石无动于衷,但汤昔日的战友却给他以很高的评价,国民党元老居正曾撰《汤公介先生事略》;于佑任的挽联是:开国耆硕;李宗仁的挽联是:矩花犹存;于佑任给他书写遗像;许世英敬署哀启。现由汤氏后人保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是《挽刘道一诗》的真正作者。1906年,上栗市蔡绍南和湖南人刘道一等人领导了萍浏體起义,震惊中外。刘道一为清庭所杀时,年仅22岁。他是同盟会为中国革命牺牲的第一人。黄兴奉孙中山之命,嘱汤增璧同撰《挽刘道一诗》。全诗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塞上秋风嘶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何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诗因系孙中山署名,故当时流传甚广。1914年上海广益书局(中华民国名人诗选》,第一首便是孙中山署名的这首诗,此诗还被收入《国父全集》,是该书唯一的一首诗。(美)薛君度的《黄兴与中国革命》,却认为此诗为黄兴代作,实误。汤担心埋没了自己代撰的功绩,曾请知情人张继书写此诗行书横幅,落款为“右公介仁兄代总理《挽刘道一诗》,沧州薄泉张继敬书”。他死后,在《讣告》中曾提及此事,大意是说:“……‘塞上风嘶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句,一时传诵士林……”所指就是此诗。1912年冬,黄兴解职回到湖南,两人在长沙欢聚,时逾一月,中间,汤陪同黄兴回萍乡安源考察矿务。不久,黄兴去武汉出任粤川铁路督办,又邀汤去武汉度岁。汉口《国民日报)请黄兴题词,用祝新年元旦,汤为黄代笔。诗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万家箫鼓又喧春,妇孺欢腾楚水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伏腊敢忘周正朔,與尸犹念汉军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飘零江梅千波谲,检点湖山一磊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试取群言阅兴废,相期牖觉副天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诗曾收入《黄兴年谱》。当黄兴读到“检点湖山一磊新”这句时,不禁叹曰:“不图我今日真作检点也” 两人相对莞尔而笑。汤在《同盟感旧录》中还曾提到:“先生贻书,犹谓检点作天子,果属何人,意指黎元洪”。</p> <p class="ql-block">汤增璧长子汤钟瑶与二婚夫人在台湾</p> <p class="ql-block">汤钟瑶夫妇与二夫人所生长子在台湾</p> <p class="ql-block">汤钟瑶台湾儿子婚礼场面</p> <p class="ql-block">汤钟瑶台湾儿子婚礼场面</p> <p class="ql-block">汤钟瑶台湾儿子与孙子</p> <p class="ql-block">《萍乡日报》剪报</p> <p class="ql-block">《萍乡日报》剪报</p> <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剪报</p> <p class="ql-block">《江西日报》剪报</p> <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剪报</p> <p class="ql-block">《河北师院报》剪报,汤钟琰乃汤增壁四儿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