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记春涛镇中心小学《为了更好的教育》教师读书分享会

官若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文佳篇共欣赏,书香雅韵润心田。</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发表过这样的感言:“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在教书育人的光明坦途上,我们选择相信书籍!</p> <p class="ql-block">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将教育的光芒洒在教育的热土上,一个无私奉献的老师,用教育思想浸润每一个后辈的心房。</p><p class="ql-block">他就是李镇西老师,他带着朴实真挚的教育成果——《为了更好的教育》来到了我们的身旁。</p> <p class="ql-block">春涛镇中心小学全体教师怀着感激之情共同欣赏美文,感受李镇西老师文字的魅力,与他一同追寻教育的智慧,回归教育的本质。由于疫情的影响,原定于上学期的读书分享会推迟到本学期举行。3月2日下午2点50分,我校全体老师齐聚图书室,在书香中分享与成长。</p> <p class="ql-block">“叶圣陶先生有诗云: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博览群书,读自然万物,感社会人情,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诗意、有内涵的老师。”主持人张志萍老师如春风般温婉和煦,拉开了本次读书分享会的帷幕。</p> 领导参会 <p class="ql-block">本次读书分享会特别邀请了我校副校长冯样辉以及工会主席刘俊毅作为嘉宾,副校长陈学军组织开展本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分享会上,老师们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有的老师从书中截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引发出心灵的共鸣,有的老师从书中领悟到自己教育工作难题的解决办法,有的老师联系实际生活悉心重构教育理念的桥梁。一字一句斟酌,一笔一划雕琢,倾诉对教育的热爱,畅享读书后的感悟。</p> 语文组教师风采 <p class="ql-block">“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孩子,多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从批评转向赞美,从改变转向帮助。”专注于低段教学的潘叶琴老师对待学生一直像冬日的阳光般温暖。“老师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不是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人情味。作为老师,在学生的面前要持续保有一份童心,用自己的童心唤醒孩子的童心,这样才会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受你的爱。”对于教育,潘老师是这么理解的,也是如此践行着。</p> <p class="ql-block">初登三尺讲台的金玲老师读完《为了更好的教育》后内心泛起阵阵涟漪。她体会到教育的成败在于教师,教师应善于反思。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的交流,真诚的沟通不可或缺,爱的教育作用超乎我们的想象。她为此作出承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像李镇西老师书中的那些教师一样,用真心、爱心、诚心与耐心去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p> <p class="ql-block">高山仰止,见贤思齐。于漪老师说:“要认真做教育,不要把语文讲成语言知识。”这句话让桂亚楠老师印象深刻,除了学生要适应新教材,教师也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避免教师机械教,学生被动学这一局面。这就要求了教师要及时把握和运用生成性课程资源,让课堂变得“自由”、“灵动”,让自己永远处于教育“进行时”而非“完成时”。</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毛丽娟老师视教育前辈们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孔子、苏格拉底、卢梭、蔡元培、陶行知、苏霍姆里斯基等等,从他们的言行中汲取力量,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做真实的教育,守常识的教育,做教育本来的样子,从孩子们的笑脸中感受到丰硕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究竟什么是更好的教育呢?李善琪老师通过精读李镇西教授的《为了更好的教育》一书总结出她苦苦追寻的答案。更好的教育不只是面向学生,而且要面向老师。于学生而言,更好的教育是让他拥有更好的样子,有更多不一样的可能;于教师而言,更好的教育是给每一个孩子纯粹的爱,让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一场共赏四时之美景的相会,是学生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双向奔赴,既是学生助力老师在教育事业上勇攀高峰,也是老师成就学生在学习生涯里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李老师说:“我精神最富足的时光是我刚成为老师的那一年,我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课后与孩子们一同嬉戏,我们在阳光正好的树荫下排练课本剧,在微风不燥的长椅上谈天说地。我一心扑在教育上,用对学生的关爱换来学生对我的敬爱。直到现在,每逢节假日还会有以前的学生打电话或发信息来问候,和我聊一聊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我想,这应该归功于我对孩子们赋予的爱,一份纯粹的爱,清澈的爱。”是啊,这世上还有什么情感比老师对学生的爱更加真挚,更加无私呢?</p> <p class="ql-block">金宇梦老师从书中提炼出李镇西老师近四十年教育生涯中的智慧结晶:老师要做一名“反思型教师”,即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书中写道: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艺术来追求的话,教育又何尝不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李镇西老师认为对任何一个教育者来说,教育失误是难免的,也是可以原谅的,但是最不能原谅的教育失误便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而我们教师最不可忽视的便是呵护好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心灵成长的港湾,给予他们安全与温暖。</p> <p class="ql-block">真诚的教育往往崇尚平实。以一颗爱学生的心去对待学生,让教育变成最初始、最核心的状态才是现在教育社会中最需要的。朱芷晗老师在书里收获到教育的真谛是“真诚”二字。作为老师我们更要真诚去对待一切。“爱抱怨的老师很难获得职业幸福”。与其不停地抱怨学生的不足、家长的不理解,不如用时间去好好地提升自己,淡然面对一切。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战胜困难,超越自我,完成从普通教师到优秀教师的美丽蝶变。</p> <p class="ql-block">黄菲老师时刻不忘教育的初心,她用爱心去浇灌学生,站在儿童的角度去传递教育的温度,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陪伴他们。时刻牢记用思想者的眼睛打量教育,以教育者的情怀感悟世界,将教育与社会紧密相连,带着孩子们一同前进。教育这条路还很漫长,但她坚信越往前走,这条路会越宽阔、越顺畅。</p> <p class="ql-block">“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这是书中最令周玲玲老师动容的一句话。她说:教师对学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时时刻刻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工作的态度以及一点一滴的所作所为影响着学生。这就强调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我认为除行为举止以外,教师的自身素质也很重要,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教书人不读书,这是中国教育的致命隐患!”那么,博览群书就是自己培养自己的最好途径,一位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及时地复习,才能使自己的“一桶水”变成“活水”,这样才能自由地驾驭课堂。</p> <p class="ql-block">“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张志萍老师对此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我们既要有直面教育问题的勇气,也要有坚持不懈的力量;当有了懈怠之心,有了失意之时,捧起这本书重新思考,再次出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在时间的沉淀中,教育事业的枝头上终会开出绚丽多彩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邹肖燕老师在书中读到了教育之美,她用充满智慧的双眼发现美、欣赏美,并为此写下一首小诗,名为《最美的春景》。</p><p class="ql-block">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p><p class="ql-block">是成为太阳,</p><p class="ql-block">平等地把温暖的阳光,</p><p class="ql-block">洒在每一片绿叶上。</p><p class="ql-block">也是一场场的春雨,</p><p class="ql-block">滋润每一粒种子。</p><p class="ql-block">温暖他,</p><p class="ql-block">滋润他,</p><p class="ql-block">全心全意地注视他。</p><p class="ql-block">即使他的声音微弱,</p><p class="ql-block">即使他的步伐不大,</p><p class="ql-block">但他一心一意,</p><p class="ql-block">开出了自己唯一的花,</p><p class="ql-block">就是最美的春景了。</p> 数学组教师风采 <p class="ql-block">多年来,人们从未停止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争论,实际上不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包含了考试这个内容。考试是为了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帮助学生将知识融汇贯通,它是一种高效的考查手段。我们批评应试教育,不是批评考试,而是批评只有考试。另一方面,素质教育也的确给不适合学习的学生多了一条道路。“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人。”郑英芳老师希望自己教过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拥有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p> <p class="ql-block">“太阳每天是新的,孩子们每天也是新的。”不去看他昨天做了什么,而去想今天能教会他做什么。吴小艳老师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鼓励中成长。她创造性地结合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内动力,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感受学生的情绪,做学生的心灵导师。</p> <p class="ql-block">从事低段数学教学工作数年的周海燕老师意识到教育这份工作与别的工作有着巨大的差别。她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自己的发展水平。她认为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个性的孩子,如果没有热爱与耐心,这份工作对教师来说将变成苦难。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的, 是不讲回报的,这是老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从事数学教育数年的陈娟老师善于从故事中寻找规律,抽丝剥茧,理清条理,从书中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教育故事里读懂李镇西教授的教育思想,学习他的教育机智与教育技巧,分享他的深厚教育情感。通过阅读他的文字感悟心灵,一边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一边总结出用以改善的良好措施,在教育的广袤大地上脚踏实地、辛勤耕耘。</p> <p class="ql-block">好的教育思想总是会令人深省。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如同大海,激荡着苏志华老师的心灵。以真诚去唤醒孩子的真诚,以善良之心去培育善良之人,用爱滋润爱。“我相信爱的力量,且通过实践更让我坚信这一点。用一颗真诚的心,面对一群群正在成长天真烂漫的孩子,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意、严中有信、严中有度。”苏老师的话让我们眼前浮现出一个严慈相济的好老师形象。</p> <p class="ql-block">“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万颖老师身怀赤子之心,满怀真诚。她谨记李镇西老师的教诲“教育者以真诚去唤醒孩子的真诚,并给孩子以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教育,同时教育学生成为一个真实的人。教育者以自己的善良之心培养善良的人,用爱滋润了爱。教师的活是良心的活,要老老实实,不能虚假,要以心换心。”语言很质朴,情感却很真挚。</p> <p class="ql-block">“月非旧时月,春岂去年春?”教育也是如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时时更新自身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丰富自身的教育智慧。吴俊老师如是说。我们要合理利用自由的时间,成为“反思型”教师,努力成为身心健康、精神饱满的人,要努力将教育回归本来的样子,关注学生蓬勃的生长状态,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正如李镇西老师说的:“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p> <p class="ql-block">“如何做到更好的教育?好的教育不是填鸭式教育,而是不断地从教学收获经验,在经验中进行反思,在反思后改进的教育。”刚开启教学生涯的涂子逊老师乐于反思和总结,他从《为了更好的教育》中读到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他是这么看待教育的:教育要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对学生要负责,要满怀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用心,让学生感受到心连心,让学生爱上我们的课堂,爱上我们的班级,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积极向学之心,促进他们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在《为了更好的教育》一书中写到李镇西老师二次到访丑小鸭中学,老师们的言谈举止令吴旭文老师十分钦佩,他们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精神自由、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这里的全面发展并不单指语数英的成绩,更是健全的人格、强健的大脑、坚忍的意志、博大的爱心、丰富的情感、开阔的视野等。孩子们在这里重新认识了自己生命个体的价值,重新建构了自己的价值。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核心是认识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p> 英语组教师风采 <p class="ql-block">“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扎根于教育的刘亚婷老师的内心真实写照。她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时要面面俱到,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下课后要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心。充分地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p> <p class="ql-block">陈茶金老师和李镇西老师的一些观点产生了共鸣:外界对教师这个行业的认识存在一些偏颇之处,实际上教师不是“孩子王”,更不是“铁饭碗”。教师的入行门槛逐年增高,家长和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也日新月异,这些都促使教师要不断成长,一直进步。之所以选择当教师无非是想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开垦贫瘠的文化荒原,施下知识的肥料,浇灌智慧的甘泉,让孩子们像树木一样成长,欣欣向荣。陈老师的心愿很朴实,她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肩负起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p> <p class="ql-block">倪婷老师从书中领悟到了什么是更好的教育。真诚的爱心、丰富的智慧与开阔的格局,这就是教育的灵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相信有优秀的教育理论和知识的指导,再加上用心做事、爱心育人,一定会让我们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最好的感染莫过于示范”。毛港萍老师对学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以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的标准要求着自己。古诗有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者应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受熏陶。要用自己高尚的品德一点一滴教育着学生,带领学生畅游幸福的花海,细嗅教育的美丽花朵的芳香。</p> 综合组教师风采 <p class="ql-block">四川广元的大山里有个范家小学,这所学校开设的乡土课程让人心向往之。张平原校长认为好的教育是能够支持孩子生命蓬勃生长的教育,对此,官若嘉老师十分认同,他说:“我们春小的学生和范家小学的孩子们很相似,学校从前年开始开展大课间活动,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校园处处能看到学生与老师交流攀谈,老师是学生的知心人,学生们也积极地投入到校园的文化建设当中。”是啊,校园是老师实现人生理想的地方,更是孩子们茁壮成长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拥有发现美的眼睛的张丽莎老师在书中读到李镇西老师拜访了许多教师,为我们分享了不同的好的教育故事,这些教育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个教育者成功的基点都在于:教师要爱每一个孩子,教师要赏识每一个孩子,教师要让每一个孩子有成功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孩子,人格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孩子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更理想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左子豪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毫不松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他也十分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他是这么说的:我们的任务是将先贤的理论结合实际贯彻到我们日常的教育过程中,遵守基础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最根本的道理,踏踏实实的为学生提供有灵魂的教育。我将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向他学习,用自己的真诚与爱心,去引导和培养学生,让学生在爱的关怀下,向无限美好的未来大步前进。</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文体不分家,教体育的李凯老师在读这本书时也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教育,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它总是与社会与时代紧密相连,与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息息相通。所以,教育单单讲爱心与智慧恐怕还不够,还得有视野、胸襟和思考力,即格局。教育的格局将大大地影响学生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拓展教育格局,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从马里亚纳海沟到珠穆朗玛峰,而是知道和做到。”李慧老师充分地领悟到“想“和“做”的区别,他深知在实际行动中要实现超越“想”到努力“做”的飞跃,李镇西教授之所以是教育家这取决于他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去尽量达到知道和做到的统一,而这正是我们前进的方向。</p> 领导总结 <p class="ql-block">本次读书分享会由我们春涛镇中心小学的副校长冯样辉做总结。冯校长认真聆听了每一位教师的读书分享,他说道: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家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来谈感受,这点意义非常重大。看得出来,每一位老师都是自己手写的稿子,里面蕴含了自己的思想与见解。在本次读书分享会中大家的意见和看法得到了碰撞,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如何把这次的收获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当中。我想,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一样,最关键的是一个字“爱”。教育要做到这个字需要我们穷极一生,教育这门艺术需要我们用一生来耕耘。我很欣慰,我从这次活动中似乎看到了李镇西老师的影子。我希望大家做一个有教育情怀,做一个脚踏实地、业精于勤,做一个好学善思的老师。</p><p class="ql-block">冯校认为,有教育情怀是指希望大家把教育当做事业,而不是职业;脚踏实地、业精于勤体现在平时的备课、上课、辅导和对学生的关爱上;好学善思是指希望各位老师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努力做到这些才能在教育的阳光大道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p><p class="ql-block">冯校最后强调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有美丽的外表更应有丰富的内涵。我校的教学质量全靠在座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愿老师们和学生们能以心交心、用爱换爱,收获教育幸福。</p> 结语 <p class="ql-block">育和乐少年,培和雅良师,营和美校园。让理想开花,让智慧结果。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历时两个半小时,本次读书分享会圆满结束。希望在今后的繁忙工作中,我们永远不忘读好书,做好文章。</p> <p class="ql-block">编辑:全体教师</p><p class="ql-block">摄像:全体教师</p><p class="ql-block">校稿:陈学军</p><p class="ql-block">审核:黄志高</p>

教育

老师

学生

教师

李镇西

孩子

自己

我们

真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