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苏州城西南约50里有一座太湖濒岸小镇,名曰光福。光福地处太湖北岸丘陵地带,低矮的群山环绕太湖,有邓尉山、玄墓山、米堆山、谭山、蟠螭山……。光福盛产桂花,销往全国,糖水桂花是糕点业不可或缺的香料。</p> <p class="ql-block"> 说到光福就不能不说是司徒庙,司徒庙里有四棵东汉初年的古柏,因形态各异,被清乾隆皇帝赐名“清、奇、古、怪”。</p> <p class="ql-block"> 司徒庙不大,进了山门往里走,左边是伽蓝殿,殿中央的神龛里端坐一员伽蓝菩萨,头戴金盔,身着金铠甲,左手里拿着一卷书,在孜孜不倦的阅读。神龛里伽蓝菩萨虽然不是电视剧里的绿帽绿袍,面似重枣、长须飘飘的形象,但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关云长。关云长在佛教里是伽蓝菩萨,和韦陀菩萨并称为左右两大护法。</p> <p class="ql-block"> 关云长背后的神龛里是东汉光武帝朝大司徒邓禹。邓禹头戴委貌冠,危襟而坐,神龛上方是已故绘画大师刘海粟生前所题的牌匾,上书“历劫不磨”四个大字。供桌上四个各式的善男信女供奉的小花瓶里,插着各种鲜艳怒放的鲜花。</p> <p class="ql-block"> 出司徒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园子里四根汉柏。四根汉柏相传是隐居在此的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司徒邓禹所植。经历了2000余年的岁月侵蚀,任由风刀砍霜剑劈。依旧郁郁葱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四百多年前,乾隆第三次南巡,到光福赏梅,赐名“清、奇、古、怪”。</p> <p class="ql-block">清柏,高耸挺立,表层纹理清晰,呈直线状往上生长,主干两三个人抱合,不知是不是《西游记》里荆棘岭上那根名号孤直公的柏树的原型?清柏原来巨大的树冠如同华盖,近几年出现了部分枝丫衰败、枯死的迹象,但仍旧让人感觉到傲然挺立、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奇柏,因遭雷劈,主干开裂,开裂后的主干承受不住巨大的树冠,树冠倒塌,又将开裂的主干撕扯折断,庞大树身斜高左上方,主干折断空腹,树身南北两侧,折而未断的树皮,横斜或倒挂,皮生枝,枝生枝,青枝绿叶,枝杈丛生,一直拖到地上。</p> <p class="ql-block">古柏,整根主干成螺旋状上升,树纹粗壮,向左盘旋而上,古穆庄重,主干中空开裂,树冠郁郁葱葱,有一种道风仙骨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怪柏,也因遭雷劈,从上至下一分为二,两爿树身各分东西,一爿就地倒卧在地,一爿远离原地呈卧龙状,远离母体半爿,卧地三曲,犹生枝叶,犹如一柄绿玉如意;就地卧倒半爿,如蛟龙昂首,欲作腾空而起之状。原树桩处,又抽出新株,新株经年累月又生长成大树。</p> <p class="ql-block"> 光福司徒庙里清奇古怪四棵汉柏,经历了2000余年的年沧桑岁月,遭受风吹雨打、霜欺雪压、雷劈而支离破碎,依旧根深叶茂顽强不屈的活着,见证了从东汉以来朝代的更替,时代的兴亡。不管扎根在贫瘠土地,还是悬崖峭壁之上,狂风吹不倒、大雪压不垮,秦松汉柏风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 围墙下是一条走廊,墙壁上的玻璃保护罩里镶嵌着一方方,大小不一的石碑,有清中期四大家之一的翁方纲题写的“石壁”、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般若船”、当代书画大师刘海粟的“历劫不磨”……。</p> <p class="ql-block"> “几次朝拜汉柏,如见屈原,民族之魂,民族之形,愿子子孙孙,传统(承)骨气”。当代绘画大师、油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1919年—2010年)在2008年最后一次参观了汉柏后在留言中写到。</p> <p class="ql-block"> 明眼一望十里外,清心直欲通千载。若逢北人问江南?为道曾经香雪海。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到香雪海观赏梅花,留下了的一首《邓尉观梅》诗。</p> <p class="ql-block"> 走廊的尽头是座六角凉亭,亭下是一个小荷花池,太湖石砌成的池岸,蜿蜒曲折,池水清澈见底,水里有几条红鲫鱼在缓缓的游动,时而吐出几个水泡,翻上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一条小石子铺就的花径通向围墙外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沿着鹅卵石花径走进后花园,穿过园门就是一座半亭,外侧两根柱子间设有美人靠,柱子上一对抱柱联:草堂竹掩映,花园树扶疏。园子里种植一大片梅林,冬去春来,梅花盛开,和马路对面的香雪海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梅林掩映着司徒庙大殿的黄墙黛瓦,时不时从庙里传来清脆的钟磬声。进司徒庙观赏汉柏的游客也会走进园子来。她们漫步在曲径上,观赏盛开的梅花,闻着淡雅的芳香。</p> <p class="ql-block"> 梅林的深处有座邓禹草堂,小小的院落里有一座两间的竹篱茅舍,茅舍外有一个水井和石磨,轻轻地推动磨盘上的辘轳,碾子会叽叽呀呀的滚动起来。两间茅舍,左侧一间是堂屋,摆放了八仙桌和两只靠背椅,以及书架子,前后门对开,南北通风。右侧一间一隔两,半间是厨房,半间作卧室。</p> <p class="ql-block"> 厅堂的板壁上悬挂这邓禹的画像。两侧挂着一幅对联“助刘秀安天下复兴汉室,使帝王释疑忌隐居光福”。上联讲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下联说邓禹功成名就身居高位后,为减少帝王的猜忌,辞官归隐,隐居在光福。</p> <p class="ql-block"> 梅林的背面是一个大水池,占地二三十余亩,离岸数丈开外,有一黄石堆砌而成的小岛,岛上建有数鱼亭,建有三曲平桥和池岸相连。数鱼亭对面最远的距离处有一座小石拱桥,桥和堤岸将水面隔出一个小荷塘,满塘经冬的枯荷依旧杵在水面上。</p><p class="ql-block">荷(也叫莲)春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秋冬虽然叶子枯萎了,但残荷宁折不弯,傲然挺立,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正因为荷这种特性历来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也成为民族气节的生动写照。</p> <p class="ql-block">链接:</p><p class="ql-block">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军事家,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更始帝元年(23年),刘秀巡行河北,邓禹前往追随,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被刘秀“恃之以为萧何”。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刘秀称帝后,封邓禹为大司徒、酂侯。后改封高密侯,进位太傅(即太子刘庄的师傅)。汉明帝刘庄永平元年(58年)去世,谥号元侯。永平三年(公元60年),汉明帝命人在南宫云台阁画了28位将领的画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这二十八人是汉光武帝在建立东汉的过程中,最具战功的将领,其中邓禹位列第一。</p> <p class="ql-block"> 身居高位的邓禹一生也内尚文明,行为忠厚淳朴而且周密,服事母亲非常孝顺。天下已经平定后,常常想疏远名势,也就有了后来辞官归隐吴中光福。邓禹有子女十三人,他们都按父亲的要求各自掌握一门技艺,整饬家规,教养子孙,都成为后世的楷模。邓家一切吃穿用度都取之于封地赋税,不修私产、不谋私利,以致更加得到刘秀尊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