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天正暖,雷锋精神沁人心,在这个充满希望与能量的季节里,迎来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60周年。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月6日,于洪区“学雷锋”纪念活动在于洪新城第一小学隆重召开。 <p class="ql-block"> 共青团于洪区委员会副书记吴洋、于洪区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汪凯、共青团于洪区委员会挂职副书记连飞宇等领导,以及于洪新城第一小学的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五年二班同学带来诗朗诵《雷锋在哪里》,带领大家一起去寻找雷锋叔叔精神的指引,感受雷锋叔叔带来的榜样的力量。蓬勃朝气的阳光少年,立志传承雷锋精神,展现了一小少年的风采。</p> 为了让孩子们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活动特邀辽宁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辽宁向上向善好青年、辽宁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沈阳市最美志愿者、沈阳市身边好人、“最美沈阳人”宋世辉老师,走进于洪新城第一小学,为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今天是宋世辉老师第三次走入新城一小的校园参与活动,他曾用他的精神,他的善举影响和带动了五年二班陆欣瑶以及班级的其他同学,班主任代静老师也多次参加公益活动,由此由一个班级带动一个年组,影响整个学校。雷锋精神在新城一小星火相传,熠熠生辉。 <p class="ql-block"> 宋老师以《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为题给同学们带来一场精彩的演讲。宋老师深情讲述了雷锋同志无私奉献的故事,还向少先队员们介绍了我们身边具有当代雷锋精神的榜样人物,并和孩子们分享他自己爱心服务的事迹。每个孩子听得都非常认真,眼神中透露出深深地思考。</p> <p class="ql-block"> 宣讲过程中,宋老师与学生多次互动交流,并将雷锋日记赠送给少先队员们,鼓励他们积极践行雷锋精神,从身边小事做起,将雷锋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争做新时代好队员!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队员们都立志要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宣讲结束后,宋老师还为于洪新城第一小学送上一尊雷锋同志的塑像,希望雷锋精神能够永驻校园,在新时代青少年中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 共青团于洪区委员会吴洋副书记向宋世辉老师颁发了担任于洪区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的聘书,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新城一小以及全区的孩子们都能够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活动,让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成为新时代的小雷锋。</p> 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斗转星移,移不走雷锋的无私精神;岁月流逝,逝不去我们的不尽热忱。我校也涌现出一些好人好事,成就了一批小小雷锋,在今天这特殊的日子,与会领导为同学们颁发了“学雷锋小标兵”的荣誉证书,鼓励大家做好人好事,为社会人民做出贡献,在做好事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生价值观,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此时,会场上响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同学们以“歌”高呼、以“声”助力,强国复兴有我,雷锋精神永恒! 3月6日下午,同学们走出校园,走进了城东湖街道阳光100社区。学生们参观了阳光忆家“红色堡垒”党性教育室以及禁毒教育基地,接受了红色洗礼,学习了党史,认识了党的伟大光辉,在心中埋下了爱国爱党的种子。 走进社区党史教育基地,学生们被一幅幅画面所吸引,跟着阳光100社区志愿者的讲解步伐,大家先后来到党性教育室、记录着党的光辉历程的社区连廊,观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各类珍贵历史图片,进一步感受革命先辈身上的团结精神、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让学生从灵魂深处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洗礼。现场,学生们认真聆听、踊跃发言,表达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 走进禁毒教育基地展厅,真实的吸毒前后对比照,让在场的所有人触目惊心,深深体会到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在参观过程中,志愿者讲解员还详细介绍了在生活中如何识别、防范、拒绝和抵制毒品,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巨大危害性,从心灵深处筑牢防毒、拒毒、禁毒意识。 参观结束后,新城一小的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列,走上街头,用实际行动擦亮无私奉献的精神底色。在宋世辉老师的带领下,小小志愿者们对阳光100社区的花坛草坪等卫生死角进行了全面清洁。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们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充分发扬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劳动中,他们化身环境小卫士,清理了街边的垃圾、树叶,让街道变得更加整洁。孩子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雷锋精神,彰显了榜样引领的力量,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用自己的亲身行动为打造美好家园出一份力量! “雷锋”一直在身边,雷锋精神更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通过此次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从实际行动中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快乐,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增强了大家奉献社会、关注他人、锻炼自我的服务意识,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点滴行动,让志愿精神深入人心。 文字:张悦<div>排版:于淼</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