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上海宝山区民办海豚幼儿园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3月3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全国爱耳日</b></p> <p class="ql-block">为了降低耳聋发生率,控制新生聋儿数量的增长,预防工作尤为重要。1999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加大了对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中的规范化管理力度。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针对大陆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b>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Ear Care Day)</b>。</p><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3日是<b>第二十四次</b>全国爱耳日,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历史背景</b></p> <h3>从国务院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可以看到,0~14岁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致残的原因和所占的比例是:原因不详的占27.79%,中耳炎占17.47%,高烧疾病12.97%,药物中毒11.92%;家庭遗传9.08%,发育畸形6.95%,妊娠期疾病2.8%;地方病、产钳外伤、噪音等均不到1%。前四项占70%以上。近30%的家长说不清孩子致听力残疾的原因,也就是说家长对于孕期或婴儿期致聋原因不了解,对于可能使胎儿或婴儿致聋的因素不能排除。</h3></br><h3>这需要社会多宣传爱耳防残的科学常识,家长应多学习这些知识并采取保护胎儿和婴儿顺利成长的措施,使儿童不受致残因素的影响。<strong>近40%的原因中有的是可以避免的</strong>,如,可以不用耳毒性抗生素要来避免药物中毒;有的是可以正确治疗而无后遗症的,如中耳炎等。如估算我国一年新增3~4万聋儿,那么有2~3万名是在前4项致聋原因之内。排除了这4项原因就可<strong>少产生约70%的聋儿</strong>。</h3></br> <h3>— — — — — </h3></br><h3><strong>二.节日由来</strong></h3></br><h3>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袭扰着人类。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七岁以下聋幼儿可达80万,每年还将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老年性耳聋有的949万,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这一人数众多、特殊困难的残疾人群体,已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1998年1月,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及在京的听力学界、特殊教育学界的知名专家进行座谈,大家一致建议由卫生部牵头,尽快确立全国“爱耳日”,加强社会宣传,普及耳聋预防和康复知识,以减少耳聋发生。</h3></br><h3>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strong>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strong>。</h3></br> <h3>— — — — — </h3></br><h3><strong>三.主要意义</strong></h3></br> <h3>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规定了30种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标准,指导医生正确、规范地使用,减少和避免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我国新生聋儿数量多,康复需求大,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的限制,只能达到年训2万名的能力。因此,除采取必要的康复手段外,积极开展预防,防止耳聋发生、控制新生聋儿数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此,中国残联、卫生部等十个部门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并于2000年3月开展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这对<strong>减少耳聋发生,提高人口素质</strong>具有重大意义。</h3></br> <h3>— — — — — </h3></br><h3><strong>四.耳聋知识</strong></h3></br> <h3><strong>1.耳聋的定义</strong></h3></br><h3>一般认为语言频率(0.5、1.2Hz)平均听阈在26dB以上,即有听力障碍,听力损失在70dB以内者称重听,在70dB以上者为聋,临床上习惯统称为聋(deafness)。</h3></br><h3><strong>2.引起耳聋原因</strong></h3></br><h3>引起耳聋的原因很多,有遗传、疾病(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白喉、伤寒、梅毒、脑膜炎、糖尿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外伤等。此外,煤气中毒、噪声、出生时缺氧等因素也能导致耳聋。</h3></br><h3>已经发现对耳朵有毒性的药物百余种,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洁霉素、小诺霉素、红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还有水杨酸类制剂、速尿等强利尿剂以及奎宁、氯奎等抗疟疾的药物。</h3></br><h3><strong>3.耳聋的分类</strong></h3></br><h3>(1)按程度分可分为</h3></br><h3>①轻微听力损伤,无交流困难,但听力仪器测定听力比正常差。</h3></br><h3>②轻度听力损失,一般距离内听不清小声讲话。</h3></br><h3>③中度听力损失,听一般的讲话已感到困难。</h3></br><h3>④中重度听力损失,听大声亦感困难。</h3></br><h3>⑤重度听力损失,仅能听到耳边的大声喊叫。</h3></br><h3>⑥极度听力损失,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连耳边的大声呼喊亦不能听清。</h3></br><h3>(2)按耳聋发生的时间分,可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h3></br><h3>(3)按病变的部位可粗略分为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h3></br> <h3><strong>4.耳聋的分级</strong><br></br></h3></br><h3>临床上以500~2000Hz的平均听阈为准进行分级。常用的分级法为:</h3></br><h3>(1)轻微听力损失,纯音听阈为16~25dBHL</h3></br><h3>(2)轻度听力损失:在一般的距离内听不清小声讲话,上述平均听阈为26~40dBHL</h3></br><h3>(3)中度听力损失:听一般的谈话感到困难,平均听阈为41~55dBHL</h3></br><h3>(4)中重度听力损失:听大声亦感困难,平均听阈为56~70dBHL</h3></br><h3>(5)重度听力损失:仅能听到耳边的大声喊叫,平均听阈为71~90dBHL</h3></br><h3>(6)极度听力损失: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连耳边的大声呼喊亦不能听清,平均听阈在90dBHL以上</h3></br><h3><strong>5.预防耳聋三招</strong><br></br></h3></br><h3>(1)临床上应用的十多种抗菌素的毒性反应可损害听觉神经,它们是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紫霉素、春雷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医学上把这些抗菌素统称为“耳毒性抗菌素”。</h3></br><h3>(2)预防孩子耳聋应从母孕时开始,孕妇应避免到过于杂乱的场所去,以免感染传染病毒性感冒、腮腺炎、脑炎等疾病,同时应尽量避免接触X射线。</h3></br><h3>(3)情绪过于激动、急躁、暴怒也是诱发突聋的重要因素,因为人的情绪发生剧烈波动时,体内的交感、副交感神经会失去正常功能或发生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内耳听神经缺血缺氧而引发耳聋。</h3></br> <h3>图文来源:澎湃新闻、北青网、百度百科</h3></br><h3>图文编辑:上海市大学生健康教育实践基地 胡昕韵</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