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展风采 “异构”促提升—沁县育才小学六年级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纪实

沁县育才小学

<p class="ql-block"> 春意渐浓,日光渐暖。</p><p class="ql-block"> 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p><p class="ql-block"> 唯有课堂芳华,沉香流心间。</p><p class="ql-block"> 初春的早晨,莺歌燕舞,暖阳怡人。微薄的凉意挡不住绝美的韵致。2月28日—3月3日,在育才小学六年级教室内,语文组进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武令军校长的带领下,六年级语文教师齐聚一堂,观摩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升。六一班、六二班、六三班共同执教《十六年前的回忆》,六四班、六五班、六六班共同执教《匆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课堂展风采 <p class="ql-block">  申玉芬老师深入解读语文新课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朗读和情感体会。她设计“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的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用心感悟,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她精心制作课件,将课堂和英雄人物事迹紧密结合,源源不断地为孩子们输送精神食粮,人物的精神品格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  段丽娜老师的课,紧紧抓住单元语文要素 —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展开教学。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探究,感悟到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大义凛然,铁骨铮铮的崇高精神。课堂上,段老师设计小练笔,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人物描写,单元语文要素落实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  郝娟老师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设计巧妙,激情饱满。解决重点时先从整体感知,再深入局部,抓重点字词感悟句子,并进行朗读训练,既升华了学生了情感,又领悟了李大钊的高大形象。</p> <p class="ql-block">  杨艮兰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抽象的语意,对教材的深刻体悟,对课堂的艺术掌控,总能把人带到美的境界。教学语言鲜活灵动,富有文学色彩,听后有一种甜甜的滋味,又像一股情韵在流淌。文中有许多词句用得非常准确、贴切,杨老师抓住这些词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内容上、从语言表达上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p> <p class="ql-block">  刘翠萍老师的课堂清新自然,学生主动探究,课堂活跃。她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围绕单元目标“体会情感,写出真情”设计了多样朗读、品读感悟、以读促写、情感升华等一系列活动,教学中语言富有感染力,把抽象概括的时间,变得可感可知,形象具体!读中悟情是这节课的亮点,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与惋惜,直击学生心灵深处,明白要珍惜时间。</p> <p class="ql-block">   杨宏涛老师执教的《匆匆》课堂中,学生朗读遍地开花,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听录音读、再听录音学读。而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用心读”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她一边满怀深情地范读,一边根据句子读停顿做手势打节奏,连续几次引众生随读,学生读中悟,悟中读,深深体会到时光匆匆,课堂中处处实践着“以人为本”的新理念。</p> 学习感悟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听得多专注!</p> <p class="ql-block">听课笔记认真、用心</p> 集思广益 <p class="ql-block"> “ 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的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教学副校长张元英总结:教学是一扇窗,窗外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风景这边独好!相同的课题,不同的表现;一样的目的,别样的呈现,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教师对一同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为探讨有效教学规律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生动的情景案例。</p> <p class="ql-block">  相同的舞台,不同的风采。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师,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让教师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可以成整体提高我们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p>

教学

课堂

学生

语文

老师

朗读

同课

教研

情感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