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枫泾古镇石桥特点,据史料介绍——枫泾古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沿河古街绿树成荫,古镇水巷幽静;全镇桥梁有52座之多,其中有39座古石桥横跨河上,有元代建1座,明代建11座,清代建21座。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00年历史。桥之多,在所有上海周边的古镇中独大。</p> <p class="ql-block"> 其中建于明代的通济桥,桥上石刻字迹随着自然风化,以及人为干预,其有的字体印迹几乎认不出来,而修复古桥工程相关方,重在古石桥桥梁复原及其“如旧”修缮,而疏于石刻字迹保护。</p> <p class="ql-block"> 此桥身两侧护栏(非左右对称)石柱上的字迹——经笔者现场鉴证“示亿千万人闾行”、“问南北均曰通津”(图一、图二),桥下还有一幅桥柱对联,主要是给桥上行人看的:一条是……(图五。待鉴证),另一条因障碍物遮挡,目前无法辨认。</p> <p class="ql-block"> 按部分石刻字迹初步鉴证,和此桥建筑架构,以及修复后的印迹等总体上看,说明此桥年代悠久并几经坎坷而重现辉煌——这座东西走向的石桥,原桥叫通津桥,建于明代弘治二年(1489年),大约在2000年,金山区登记不可移动的文物(图七)。资料记载:民国初期石桥被拆除并建成枫泾第一座水泥桥,古镇开发旅游重建了由花岗石砌筑的拱桥。</p> <p class="ql-block"> 据笔者当天现场了解,通津桥又称“北丰桥”,而当地居民大多称为“人民桥”,而桥上两侧中间部分,又隐约有“人”字(图四、图六)等的印迹……。这些问号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包括以上的石刻字迹内容,这些未在当地文史资料里查到的档案,也未见在网络上出现的片言只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