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恭王府

怡然士欣

早就听闻“恭王府”建筑古典气派,园林精美别致,乘着中秋佳节天清气爽,我和老伴一起闲逛了这座花园式王府。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建于1776—1785年,原为清代乾隆宠臣和珅的私宅,和珅因贪污罪于嘉庆四年(1799年)被抄家处死后,此处府宅便赠给了庆亲王永璘;1852年(咸丰二年)咸丰帝将原庆郡王府赐给恭亲王奕訢为府邸,成为恭亲王府,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清室覆亡后,府邸的产权曾归属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1988年,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2008年恭王府完成府邸修缮工程后,全面对外开放,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史书记载,此地元、明两朝曾经有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就连皇帝也来此礼佛上香;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这里占据着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即龙脉上,因此可谓风水宝地。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6.1万平米,其中府邸占地3.2万平米,花园占地2.8万平米。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按亲王等级最高规制,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 东路的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至今仍长势甚好,在京城极为罕见。 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嫁予和珅之子丰绅殷德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就居住在此;这里也是后来入主恭王府的恭亲王奕欣的起居处。 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 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此为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赐死的“二十大罪”之一)。 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东西长达156米,后墙共开88扇窗户,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 公元1852年(咸丰二年)四月,咸丰帝将原庆郡王府赐给恭亲王奕訢为府邸。这位在清晚期身兼议政王、军机领班大臣等要职,重权在握,显赫一时的朝廷重臣,对府邸、花园进行了修缮与改建。我们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筑规模与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最后形成的。 恭王府花园名为“萃锦园”,衔水环山,古树参天,曲廊亭榭,开合有致,实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与府邸相呼应,花园也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拱形石门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书“福”字碑和以假山堆砌的“邀月台”为中心,前有独乐峰、蝠池,后有绿天小隐、蝠厅,布局参差巍峨;东路的大戏楼内缠枝藤萝紫花盛开,戏楼南端的明道斋与曲径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构成园中之园。西路花园内一泓碧水,亭台楼榭,廊回路转,奇石林立,景致别有洞天。 据传恭王府有“三绝一宝”。第一绝是恭王府花园的园门西洋门。门额上外刻有“静含太古”四个字,内刻“秀挹恒春”四字,意为享太古之幽静,拥满园之春色。据说这种门当时在北京只有3个,如今却只有此门流传下来,因此成为恭王府的一处“绝妙之笔”,堪称一绝。 入西洋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太湖巨石——独秀峰,传说这块巨石状如送子观音,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就是这座“独秀峰”入园后降生的。 第二绝是位于邀月台东部的大戏楼,大戏楼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可以容纳200余人。当时这种大堂里的戏楼在北方还很少有,连慈禧太后的大戏楼都是在院子里,恭亲王担心逾制获罪,便让人在戏楼天花板和四面墙上画满藤萝和紫花,使听戏者有在藤萝架下看戏的感觉,意为是藤萝架而非大堂,真可谓用心良苦了。 第三绝是被和珅藏隐于密云洞中,有着“天下第一福”之称的的福字碑,上面的福字是康熙御笔,为庆贺祖母孝庄皇太后60岁大寿所题,而盖在福字中央刻着“康熙御笔之宝”的大印更是稀有存世之宝。 王府的一宝指的是满园的“福”字。恭王府有个别称叫“万福园”。现在人们也常说: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传闻,和坤在设计这座园子的时候,共设计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藏于其间,音“福”。除了前面的蝠池,后面的蝠厅和中间以邀月台为身子的整体蝠形建筑造型外,其他蝙蝠都藏身于走廊、窗棂等处的装饰雕版之中,唯有第一万个“福”不是蝙蝠而是作为一绝的康熙帝御笔“福字碑”,府内处处被“福”字笼罩。 花园深处的“蝠厅” 蝙蝠形状的“蝠池” 邀约台西侧连廊 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图为座落于恭王府西侧一箭之地的原辅仁大学遗址,五十年代初,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部分专业系转并北大、人大、清华等学府。 多年以来,恭王府一直被传为是《红楼梦》里贾府与大观园的原型,据说早在150多年前的清人笔记中已有记载。红学家们为此争论不休,此事最终引起了当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高度关注。 1962年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在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著名红学家王昆仑等人的陪同下到恭王府视察。在参观过府邸与花园之后,周总理以他惯有的政治家的睿智指示说:"不要轻率地肯定它是,但也不要轻率地否定它就不是。要将恭王府保护好,将来有条件时向社会开放"。 这座历尽沧桑但美丽依然的王府,竟然成为了共和国总理心头的一个牵挂。一直到1975年病重的时候,他还念念不忘恭王府的开放工作。在病床上,周总理嘱托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务必办好三件事,其中之一就是——向社会开放恭王府。从1978年,谷牧亲自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恭王府的腾退搬迁问题开始,谷牧、李瑞环、李岚清、李长春等国家领导人及北京市领导持续不断支持和推进,众多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各界有识之士高度关注,1988年,恭王府花园对社会开放,2006年10月,历时28年的腾退工作最终解决,2008年恭王府终于全面对社会开放。 修缮之后的恭王府,成为中国首家以王府文化为特色的国家级王府博物馆。它的陈列展览不只局限于恭王府,现在看到的展览有“中国王府文化基本陈列”,包括清代王府的基本概况、分封制等等;“复原性陈列”,主要是恢复奕訢时代的居室、书房、清代家具、银安殿陈设等等;“专题陈列”,如和珅、奕訢生平展等。 这次我有幸观览的最有特色陈列展,是周汝昌纪念馆 周汝昌,生于天津,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中国曹雪芹研究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五至八届委员。 1953年,周汝昌所著《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红学开山之作,被学界推为红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论著。 2004年,500万言的《石头记会真》十卷本问世。这部从周汝昌三十岁起发愿汇编校对,历时半个世纪时间,由其与四兄周祜昌合著的“命运之书”,在其86岁高龄时出版,成为他“红楼”大业完成的标志。 生平记事 2007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的刘延东手书祝贺周汝昌九十华诞。 周汝昌习书一生,喜爱欧楷,敬重书圣王羲之,把书法当做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学问,他在“书学”上下的功夫超过“红学”。 周汝昌书法手迹,有宋徽宗瘦金体的韵味痕迹。 周汝昌著《书法艺术答问》。 《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 天赋诗才。周汝昌自幼受家学熏陶,对诗词歌赋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与天分,青年时期以诗言志,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汇编成多部文集。 文史大家顾随致信周汝昌。<br>周汝昌1940年秋考入燕京大学西语系,1941年秋走进顾随宋词选读的课堂。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大学旋被日寇封闭,师生被迫解散。也就是从那时起,顾随与周汝昌开始了长近二十年的书信交往。 近代书画家、诗词学家、大收藏家张伯驹致信周汝昌。<br>燕京大学是由美国人司徒雷登所创办的教会学校,开明的司徒雷登校长同情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他多次利用燕京大学的美国背景保护抗日的学生,这一举动当然引起日本侵略者的不满。1941年秋,日寇关停了燕京大学,才读了一年书的周汝昌不得不就此辍学。经历了社会上的种种艰辛之后,1947年,周汝昌又重新回到燕园再拾学业。一日,学校正在举办时任燕京大学中国艺术史导师、收藏大家张伯驹先生的书画收藏展,其中就有一幅曹寅的《楝亭图》。正在撰写《红楼梦考证》的周汝昌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搜集资料的机会,凭此机缘,周汝昌与张伯驹开启了一生的友谊。“我获交于伯驹先生,一在词学,一在红学,两者交逢,不期然而有会心不远之欢,投契日深,相知遂久。”这是周先生对自己与张伯驹先生友好相交的真诚叙述。 周汝昌的“咏红”诗词,绝句、律诗、词、曲、赋皆有,数量极大,体裁多样,内容丰赡。其题咏《红楼梦》,无论是轻灵之少女、美艳之妇人、俊逸之公子、龙钟之老妪,还是氤氲之山川、巍峨之亭台、嶙峋之怪石、摇曳之草木,皆娓娓道来;其题咏曹雪芹,则饱含深情,顶礼拜赞。周先生视自己为曹雪芹的后世知音,足见其才气,更见其性行。 在考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恭王府”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一书中荣国府大观园府邸的原型的观点,并为此奔走呼吁,为恭王府的保护、恢复、对社会开放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恭王府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社会重视 经过周汝昌几十年的考证研究和奔走呼吁,恭王府的历史文物保护工作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推动。<br>“昔日帝王州,今幸天地平”,过去皇亲国戚达官贵族的宫闱王府,今日成为平民百姓休闲游玩的胜地,当我们徜徉在这座富丽辉煌的清代王府建筑群时,即为中国璀璨丰富的历史文脉而骄傲,也对开发保护这些珍贵历史文化遗存的人们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