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音乐:我站在烈烈风中</p><p class="ql-block">图片:日本出版《亚细亚大观》,照片拍摄时间1924年至1925年</p><p class="ql-block">日文标签翻译、图片整理、编辑:孙建荣</p><p class="ql-block">(本人日文翻译水平有限,欢迎指正)</p> <p class="ql-block"> 《亚细亚大观》主要记录中国文化的照片集,涵盖风景、宗教、民俗、人物等多方面,每张照片旁边附有日文介绍。此套图集共16辑,含照片1891枚,出版年代为1924年到1940年。我计划分100余期陆续把这些照片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本文图片来源于日本出版《亚细亚大观》第一辑,照片拍摄时间大正十三年至大正十四年(1924年至1925年)。</p> <p class="ql-block">图片:辽阳首山</p><p class="ql-block"> 辽阳首山隶属于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地处辽阳县中部,南靠鞍山市,西与兴隆镇接壤,北依辽阳。辽宁首山为千山第一峰,高176.1米,地势险要,扼守辽西走廊通道,<span style="font-size: 18px;">曾是兵家必争之地。</span>中峰顶部筑有烽火台,东南坡有瀑布,名 “三道悬流”。西北麓建有朝阳寺院,掩映在奇松怪石丛中。</p> <p class="ql-block">图片日文说明标签:首山</p><p class="ql-block"> 首山位于辽阳南方约六公里处。首山四周是平原,就它一个高点,首山似乎也算不得什么。但首山地处辽阳城咽喉要道,高约170米,攻守位置极为重要。日俄之役,白川义则中将帅三个军团为攻这高地,俄军死守,我猛击三日终占领。在这丘陵上,为纪念阵亡的日军在山下草丛建造了狼烟台,亦有溪水啼声风趣。本写真<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在山腰古刹清风寺门前拍摄的。(印书复制严禁)</span></p> <p class="ql-block">图片:辽阳千山的五佛顶雪景</p><p class="ql-block"> 千山素有“东北明珠”之称,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17公里,古称千华山、千顶山、千朵莲花山。五佛顶是千山的第二高峰。</p> <p class="ql-block">图片日文说明标签:五佛顶雪景(千山)</p><p class="ql-block"> 辽阳千山的第二高峰五佛顶,晴日的雪景,引人入胜,明朝大臣史褒善到此曾写有《千山遇雪》一诗:</p><p class="ql-block"> 撩乱雪花扑面飞,寂寥千岫鸟声稀,自怜骏骨乘危磴,堪怪渔人失钓矶,山静漫劳持绣斧,云深应许褰毡帏,行行暂驻香岩寺,笑共梅花一振衣。</p> <p class="ql-block">图片:大孤山铁矿区</p><p class="ql-block"> 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特别是铁矿石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对中国丰富的铁矿资源早已垂涎欲滴,恨不得一朝囊括,据为己有。日本<span style="font-size: 18px;">满铁把攫取鞍山铁矿和经营鞍山制铁所视为重要事业之一,1909年,它开始对鞍山一带进行铁矿的勘查,</span>鞍山周边分布着许多大型的铁矿,其中大孤山铁矿有“十里铁山”之称。大孤山铁矿场位于鞍山东南12公里的千山脚下,占地面积十几平方公里。据1916年的调查报告称:它搜集到从鞍山站到千山山脉以北九张岭之间露出的矿石,经关东都督府中央试验所化验,含铁量在86.74%,其质量优于当时著名的本溪湖铁矿。大孤山矿区大规模开采较晚,1921年5月,满铁曾邀请美国科技专家对鞍山铁矿、抚顺煤矿进行调查研究,据其报告称:东、西鞍山铁矿石几乎无磁性,而樱桃园、大孤山的矿石较佳,特别是大孤山大部分矿藏是磁铁矿,易于处理。及至1921年8月,日本技术专家梅根常三郎等在解决贫矿处理办法上获得成功。以提供贫矿为主的大孤山矿区便增长了开采的意义。据1920~1921年调查,该矿区的藏量达1亿多吨,以每年开采20万吨计算,可连续开采120年。最初的日本人采取“杀鸡取卵”的方式疯狂掠夺矿山资源。据史料记载,在1919年时大孤山还是一个完整的、富饶的、充满生态气息的自然山,山体高度为280米,到了1928年,山的表面已经不再富有自然的生态气息。到了1934年,原来的山尖变成了平地,山上一条条开采的痕迹清晰可见,仅十余年期间,一座280米高的大孤山被日本人挖平,掠走了矿产量近1000万吨。</p> <p class="ql-block">图片日文说明标签:大孤山铁矿区</p><p class="ql-block"> 贫矿处理法(<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般情况下贫矿须经过选矿、球团烧结处理后,才能入炉冶炼或加工利用佳,特别是大孤山大部分矿藏是磁铁矿,易于处理。)</span>闻名的是满铁鞍山制铁所,是日支合办振兴公司的经营区。东、西鞍山铁矿石几乎无磁性,而樱桃园、大孤山的矿石与东西比山、樱桃园、王家堡的铁矿等共同被理藏量二亿吨,其初只是对汤岗子的西方小丘的铁石山的名字名感兴趣和吸引,实查大铁矿山发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直到今天。图为石桥子看大孤山全景。</p> <p class="ql-block">图片:千山龙泉寺</p><p class="ql-block"> 龙泉寺是辽宁省鞍山市下的寺庙,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20公里的千山北沟东部,为千山五大禅林中现存最大的佛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据《千山志》记载,佛教僧侣们于南北朝时期进入千山后,部分僧侣栖身于极乐洞中。后于极乐洞之侧修建小寺庙。到了唐代,庙宇建筑才初具雏形。历代多有增修,明朝时最盛,寺庙的建筑依山势而建,台阶蜿蜒而上,与自然巧妙的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图片日文说明标签:龙泉寺(千山)</p><p class="ql-block"> 龙泉寺的名字由来有多种说法,龙泉寺的庙宇建筑古朴典雅、大气恢弘、工艺细腻精巧。其位置极好,远眺绝佳、气势磅礴。根据省京通志,明隆庆五年,明穆宗时建立千山五大禅林均建于此时期。<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后殿里安置着雄伟的石塑</span>。龙泉的名字好像是从山腰的窟中涌出流泉而引起的。</p> <p class="ql-block">图片:千山绝境</p><p class="ql-block"> 千山位于辽宁鞍山东南十七公里处,原名千朵莲花山,为长白山支脉,其山峰总数为九百九十九座,故名“千山”。千山绝佳之境,这里的巨岩高耸,小径边的一块巨石上,刻有“洞天一品”四个大字。“洞天”是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从而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清光绪年间的康平知县涂景涛所题。</span></p> <p class="ql-block">图片日文说明标签:绝境(千山)</p><p class="ql-block"> 位于距温泉里汤岗子约20公里的东北千山是南满洲最大的雄景仙境。山骨皆由巨石构成,粉饰绿树花木。到处有神庙,相传有仙人乘鹤飞来,在台上对弈。实际上全是大自然技巧的表现,在下方大石上看到“洞天一品”的刻字。</p> <p class="ql-block">图片:千山青云观</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千山青云观</span>是一座道教宫观,创建于清代嘉庆二十一年(1816),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十公里的千山五佛顶北。在秋日的阳光下,从高大的青松之间望去,深山清幽,实为清修之佳境。</p> <p class="ql-block">图片日文说明标签:青云观(千山)</p><p class="ql-block"> 千山二十三道观之一:松风之音!秋草之薰!岩清水之流动!远离凡俗世界离的仙境。寂寞的秋天的阳光享受闪耀的古刹之声!安静如太古。置身于此爱境,心灵修养的道士们的身影如自然的诗。</p> <p class="ql-block">千山普安观(五佛顶)</p><p class="ql-block"> 普安观位于千山北沟西北部,在龙泉寺西五佛顶下。五佛顶是千山第二高峰。明代称为佛头山,清代时因其上立五尊石佛而得“五佛顶”之名。普安观便建在五佛顶南悬崖下,是传说中明代高僧普安修炼得道之处,由此得名。观初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年),属龙泉寺。龙泉寺大师宗、祖宝之徒普安独居观内玉皇调整苦修,圆寂后,清改西明庵为普安观。后经嘉庆十三年(1808年)、十九年(1814年)、同治年(1865年)、民国28年(1939年)相继重修与扩建。图为民国时期满洲南部地区的道士。</p> <p class="ql-block">图片日文说明标签:千山普安观(南满)</p><p class="ql-block"> 千山二十三道观的一:道观是道士的修行场。道士是信奉道教的神职人员,而今日道教、佛教相互共融,朝夕共敲钟、堂前礼拜让如出一辙。原图是传说中的人物道士。</p> <p class="ql-block">图片:中国美妓</p><p class="ql-block"> 沈阳在清朝称盛京、奉天,1900年被俄军占领,1905年退出。奉天一度是奉系军阀的统治中心。图为民国时期奉天的“中国美妓”。</p> <p class="ql-block">图片日文说明标签:支那美妓</p><p class="ql-block"> 大眼睛!有肉的好处!像白霜一样的皮肤!如唐朝杨贵妃的样子。流石满洲第一美女,容色魅力的持有者,此时此刻正是支那某大官的爱妓,芳龄十九。在奉天平康里(妓院)以其为人熟知的大美妓阿万。图为平康里(妓院),在日本被称为“游廓”。</p> <p class="ql-block">图片:沈阳东陵楼门</p><p class="ql-block"> 东陵(又称福陵),位于沈阳市区东北部丘陵地带,<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span>1629年至1635年间,皇太极重修沈阳城,设九座城门,城门上各建有一座三层城楼,并改称沈阳为“盛京”。图为奉天的大东门(抚近门),也称福陵门。</p> <p class="ql-block">图片日文说明标签:东陵楼门(奉天) </p><p class="ql-block"> 东陵也称福陵,在奉天城东面约十二公里的地方,福陵、北陵、永陵被称为“满洲三陵”,是指早期的三个清朝皇家御陵,气势宏伟,古朴典雅,清幽肃穆,东陵楼门坚实加上支那古代工艺的美术,似精美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图片:沈阳东陵祭殿</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东陵祭殿分东、西、中三殿。</span>西配殿主要是喇嘛念经的地方,东配殿地位高于西配殿,每当大祭的前一天祝版和制帛这两件极为重要的祭物存放于此。在方城的正中间就是隆恩殿,<span style="font-size: 18px;">隆恩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式建筑,立于单层石台基上,殿前开阔广庭,轴线上青石铺地,更显至尊地位。</span>主要供奉太祖努尔哈赤及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神牌。是大祭,小祭的主要场所<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图片日文说明标签:东陵祭殿(奉天)</p><p class="ql-block"> 年复一年,岁月变迁,昔日的殿堂依然繁华无比,昔日的成德依然不衰。支那神廊的维护经费衰退,依靠东三省的巡阅史张作霖先生的深厚信念,东陵神事奉祭极认真的维持着。</p> <p class="ql-block">图片:奉天公园</p><p class="ql-block"> 日伪占据时期时的沈阳叫奉天。图为民国时期沈阳公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图片日文说明标签:支那公园(奉天)</p><p class="ql-block"> 奉天是一座拥挤喧嚣的都市,给人的印象是游客云集,满洲第一都会。这里都是奉天城内普通百姓,有一所中小学,冬天几乎没有到访的名人,但夏季炎热的跳舞蹈的人比比皆是,整洁的华人在湖面泛舟,脸上泛起一股凉意。</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100多年前日本的摄影技术飞速发展,他们派出大量情报人员以摄影的方式对中国全境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城镇、乡村、车站、码头、名胜古迹、商业街、重要厂矿等,其拍摄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前所未闻。他们拍摄的照片发表在“亚细亚写真大观社”下属的杂志《亚细亚大观》上,图像清晰,印制精良,每张照片上都配有一张印有日文说明的标签,上有题名、拍摄地点、情况简介等,并在每期上都附有“严禁复制”的字样。</span></p><p class="ql-block"> 透过《亚细亚大观》大量的照片可以发现,日本为侵略中国而作了诸多准备。中国的各行各业如商业、手工业、服务业、工业、林业、渔业以及中国百姓的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全被纳入日本摄影者的视野。这些照片被源源不断地运回日本发表,以刺激和膨胀日本军国。他们通过照片对中国进行研究,获取了大量的中国情报,这些照片被源源不断地运回日本发表,以刺激和膨胀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对华侵略扩张的欲望。尽管日本二战期间的照片全部被政府封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曾经被封禁的照片被解封了出来,一些见不得光的历史,暴露在了人们的眼前,成为日本难以掩饰的侵华野心的铁证。</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