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行前做攻略,有说,邯郸中心市区没什么可看的了,值得走的都在边角的各区县,此话不假。一行四人,包了个私家车,一天200元,油钱过路费自理。小赵司机驾驶技术不错,人诚恳,黑色迈腾,一路相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计划邯郸十处:1,响堂寺石窟国一,2,赵邯郸故城遗址国一,3,王郎城遗址,4,广府古城、武家大院、弘济桥国六,5,涉县中皇山娲皇阁(始建于北齐)及摩崖刻经国四,6,玉皇阁峰峰矿区纸坊村明代无梁特例国六,7,磁县北朝墓群国三,8,磁州窑遗址国四,9,大名府大名博物馆魏碑五礼记碑天主堂国六国七,10,丛台公园、学步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日半的邯郸之行,除大名府未去(邯郸最东边,距宾馆90公里)已迁移至大名博物馆的五礼记碑未看,纸坊玉皇阁因看石窟太久错过,颇感遗憾,基本完成计划。每个点走得很透,看得很细,尤以第二天的北响堂石窟、南响堂石窟、水峪寺石窟为最好,阳光普照佛龛。磁县去了北朝考古博物馆,市内去了邯郸市博物馆,亦是圆满。</p> <p class="ql-block">邯郸说起,这是中国唯一一个三千多年没有改过名字的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女娲补天的传说,到磁山文化留下的遗迹;从殷商时期肇起的城邑,到赵国的都城;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西门豹治邺;从东汉末年袁绍曹操的崛起,到十六国几经易主的国都;从东魏北齐的首府,到隋唐时期的北方重镇、“畿辅八府”之首(大名府);从宋时的陪都,到明清年间的广平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来了才知道,这里还是成语典故之都,和它有关的成语多达上千条。“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等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皆出自邯郸。</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邯郸说起,实在太多,荀子的诞生地,秦始皇的“龙兴”地,曹操的称霸地,汉代与洛阳、临淄、南阳、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span>如果喜欢文史,爱看古建,邯郸就是这样一个在中原大地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冀鲁豫晋四省交界处的老</span>地方。西依太行山脉,东连华北平原,北连邢台、南毗安阳,素称河北省的南大门。这里还剩多少原滋原味的东西呢,只有慢慢地考量。</p> <p class="ql-block">赵邯郸故城,是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邯郸古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区及其西南郊。是已知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战国古城址,属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城遗址包括赵王城及大北城遗址两部分,总面积约1888万平方米(看介绍,安阳的殷墟遗址,宫殿面积是5000平方米,总面积超过36平方公里。),总面积还是殷墟大,两倍于赵王城。这么介绍,真是考验我的数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市区的大北城遗址已经全部埋在市区地面下4到9米的深处,无法开发,只留个牌牌,城郭遗存于地表的遗迹,修建了赵苑公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天的下午,我们到了西南郊的赵邯郸故城遗址,即赵王城遗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在建考古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南大门进来,北行,是一条长158米的“历史长卷”,由众多用花岗岩做成的竹简组成。每个竹简上面都记录与雕刻着赵国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语典故。长卷之所以定为158米,是因为赵国在邯郸定都共158年,设计者也是用心良苦。</p> <p class="ql-block">春秋时,邯郸城,先属卫,后属晋,入战国属赵。赵敬候元年(公元前386年)“武公子朝作乱,不克,出奔魏,赵始都邯郸”。至赵王迁八年(前228年)为秦所占,历经八帝,共一百五十八年,邯郸一直都是赵国都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邯郸城,果然赵是大姓,先后联系的两位司机都姓赵。</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还没有建设好,这里目前也没收门票。</p> <p class="ql-block">走到遗址,见此介绍:</p><p class="ql-block">“赵王城由东城、西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平面似“品”字形,总面积512万平方米。遗址周围保留着残高3至8米蜿蜒起伏的夯土城墙,内部有布局严整、星罗棋布的建筑基台,地下有面积较大的十几处夯土基址,四周有城门遗迹多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只看到四号门阙基本完工。</p> <p class="ql-block">前209年,秦将章邯攻赵王歇,下令“夷其城廓”,一代名都从此毁坏。经历了两千多年,这座古城遗址依旧浩大壮观。但愿修复完好后,可以向世人展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都城布局和建筑艺术。遗址公园,能不沦落为中心公园,还要看设计者的专业水准。</p> <p class="ql-block">走过邯郸,丛台区人民路上,有很多梧桐树,夜幕降临,灯光熠熠。</p> <p class="ql-block">接近傍晚,到了市中心的丛台公园,这是邯郸建设最早、规模颇大、以武灵丛台为中心,开辟的一座大型历史文化公园,入选过中国“百家名园”。夕阳西下,漫步于此,别有一番意境。</p> <p class="ql-block">一进门,有民间书家在雕像下的广场信笔挥毫。</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公园,一入眼的是文革期间的工农兵雕塑,雕像四周,有林彪林副主席的笔迹,七贤祠外,有薄一波的笔墨—“邯郸碑林”,武灵丛台上,有乾隆的御笔题诗,城墙侧,有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视察的照片……兼容的文化,才是自信的文化,是这样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路牌,这里还是丛台区婚姻登记处。邯郸人民,肯定是希望幸福的生活有个久远的见证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往里走。</p> <p class="ql-block">遥看武灵丛台。</p> <p class="ql-block">先进到邯郸碑林。邯郸碑林是一座碑林建筑群,在丛台公园内武灵丛台北侧,七贤祠的西院,进七贤祠有西门与之相通。</p> <p class="ql-block">碑林内,刻石林立,荟萃了邯郸自唐代至民国间各种名碑石刻,使这里成为邯郸碑刻最为集中的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1989年,市政府在陈光唐等有关人士多次倡议下,批准建立“邯郸碑林”,将在配合城乡基本建设中先后抢救、搜集的历代碑刻30余块,集中安放在丛台公园内一角妥善保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是为邯郸文化保护做的一件好事。</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最大的墓志铭——<span style="font-size: 18px;">唐朝节度使</span>何弘敬墓志铭,就在邯郸碑林内。1973年由邯郸大名县万堤农场挖掘出来,规模之大,文字之多,为中国唐代墓志碑之冠,被国家文物鉴定小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顶面正中篆刻25字“唐故魏博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赠太师庐江何公墓志铭”。</p> <p class="ql-block">邯郸碑林东面是七贤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三忠祠”和“四贤祠”。三忠即救赵氏孤儿的韩厥 、程婴、公孙杵臼,四贤为廉颇、蔺相如、赵奢 和李牧。他们都是战国时期为赵国开国、立国做出重要贡献的贤士。</p> <p class="ql-block">邯郸碑林南面是武灵丛台,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在位于前325—前299年)时,建此台的目的是为了检阅军队和观赏歌舞,因楼台众多,故名丛台。邯郸古城的象征,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存的武灵丛台,重修于清朝同治年间,占地3500多平方米,高27米,远看差不多八、九层楼高,分上、中、下三层的青砖高台。</p> <p class="ql-block">下层南、北各开一门。南门为丛台的正门,南门有一对体高2.27米石狮,雄狮足踏绣球,雌狮爪抚幼狮。据传,此二石狮为1966年由邯郸县旧县衙门前运来,后于1973年竖于此地。</p> <p class="ql-block">丛台北侧拾级而上,沿着用砖和条石铺成的踏道,步步登高。跨过门槛,迎门而立的碑刻,是清代乾隆皇帝登临丛台时留下的御题诗碑。碑的正面刻有七律《登丛台》。在乾隆碑阴面还镌刻有乾隆的诗文七古《邯郸行》。</p> <p class="ql-block">传闻好事说丛台,胜日登临霁景开。丰岁人民多喜色,高楼赋咏谢英才。~~乾隆</p> <p class="ql-block">台之西侧,是《丛台集序》碑,为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年)陆军第十五混成旅参谋长何遂撰,邑人王琴堂书。文中记述了丛台历史悠久,名之来源与位置,修建概况及丛台之景点。两块碑并为一体,文近千字。该碑原址在丛台南门阶端之平台上,1989年10月易址于此。</p> <p class="ql-block">继续登顶。</p> <p class="ql-block">俯瞰东湖。</p> <p class="ql-block">由回澜亭往东进门楼,顺台阶环绕而上,可达丛台的最上层。坐北朝南的圆拱门门楣上,写有“武灵丛台”四个字,顶台呈圆型,原是平台,称“武灵平台”,是赵武灵王观看歌舞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距离城墙很近,手机广角也拍不全,让人仰视。</p> <p class="ql-block">据胜亭位于古丛台之顶部,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为兵备杨彝所筑。</p> <p class="ql-block">“清同治二年(1863年)重修,顶部为卷棚歇山式,1963年遭暴雨,据胜亭部分坍塌,1964年又维修重建,建筑面积100平方米,高13米,为四角攒尖重檐,亭角微翘,内有方形正厅,内塑赵武灵王型像,石桌石凳,四周透花门窗,古朴典雅。上复绿色琉璃瓦,光华灿烂。脊檐普装彩灯,每逢重大节日,灯光辉煌,夜间遥观,恰似空中楼阁。现据胜亭虽非原貌,但它仍然保持着古代亭榭的独特风格。”资料介绍。</p> <p class="ql-block">赵武灵王是中国第一个创建了骑兵的帝王,也开创了“中国军事变革”的先河。 他在国内带头实行“胡服骑射”,富国强兵,使军队战斗力和国力大大增强。赵武灵王开疆拓土,大展雄姿,灭中山,西至九原,今包头市以北地带均属赵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国是战国中后期,可以与秦抗衡的强国,赵武灵王赵雍,一代英王。</p> <p class="ql-block">回拍丛台全貌。</p> <p class="ql-block">嵌龙头,几个时期复修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丛台公园始建于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为当时县知事杨肇基倡议、社会各界捐资修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家后看介绍,建国后,原来这里还有个动物园,2017年,动物园搬迁至永年区佛山。近年将丛台公园原动物园区改造为秦始皇诞生地纪念馆,预计今年五一期间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公园里,我们往回车巷走的路上,看见了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已经挂牌【<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秦始皇诞生地纪念馆】,我想</span>,纪念馆里多些介绍,对邯郸的文旅业更好些吧。</p> <p class="ql-block">看到了一张秋天的武灵丛台,真是童话之美,但愿若干年后,秋日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