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哥哥李志成2019年12月15日

李志芳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2日早上7点45左右,我的志成哥哥心脏病突发,因为身边无人,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而不幸离世,享年75岁。我是当晩7点46分才获得确切信息,距离哥哥去世整整12小时。那个瞬间,我即难过又自责,为什么偏偏选在这个时间远离上海?</p> <p class="ql-block">志成哥哥生于1944年11月14日,生肖属猴。1952年进入卢湾区淡水路第三小学,1958年考入区重点五爱中学读初中(象棋大师胡荣华母校),1961年初中毕业考入上海建筑专科学校(后改为吴凇中学)。这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每逢星期六回家,直至1963年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我们兄弟才又恢复朝夕相处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回想起哥哥生前12天的9月10日上午,我按照惯例在中秋前夕去哥哥家送月饼。只见哥哥开门迎接,他气色红润,精神状态不错。经一番寒暄,得知哥哥家孙女患肺炎住院,他正准备去广慈医院替换秀芸嫂嫂回家休息。于是兄弟之间的促膝而谈成了长话短说,大约一刻钟光景便告辞。哪里想到这次分手竟然成了兄弟俩人的永别!我分析哥哥突然去世的主要原因是年幼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1983针曾经在仁济医院做过二尖瓣膜扩张手术,2003年在胸科医院又做了心脏瓣膜手术,常年依靠药物维持健康。只是哥哥突然去世令人无法接受,75岁还年轻,没有达到上海市平均寿命!这些天我只要独处的时候就会叹息,就会眼睛湿润,哥哥的音容笑貌总会浮现在我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我想起参加志成哥哥追悼会的时候,近距离看到哥哥在至爱新亲朋中有极好的人缘。哥哥的岳母大人88岁高龄,她听到女婿突然去世的消息非常伤心,一定要亲临追悼会作最后道别。老人家对我讲,“几年前我家老三得病住院,志成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连续几天陪夜。志成待人诚恳,说话语气和顺,我信任志成胜过自己的5个儿女。”秀芸嫂嫂也对我讲,你哥哥生前看到86岁的兰州姐姐推着轮椅行走的视频非常难过,他黙默留泪,只因身体欠佳,便把思念埋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在哥哥的灵堂前,我看到从天津专程赶来守灵2天2夜的63岁外甥小康,他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外甥的孝心印证了哥哥的仁慈人品。</p> <p class="ql-block">我还看到哥哥60年的老同学徐永兴夫妇、朱沛塘夫妇、田盛奎、顾久根等人也前来送别。徐永兴夫人姚老师对我讲,“你哥哥不但身板挺括形象好,人品也最好!”是的,哥哥性格开朗,举止文静,<span style="font-size: 18px;">姚老师对哥哥一生作出了最为精辟的评价。哥哥在居住小区热心公益活动,</span>我发现五里桥街道瞿南居委会也送来花圈,由此可见哥哥的人品人缘。面对所见所闻,哥哥的往事一件一件涌上心头,让我选取几个片断留作永远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我心目中的志成哥是从小懂事孝顺父母的好哥哥,这要从我的贫困家庭以及哥哥的“特殊身份”说起。造成我家贫困的原因是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父亲却不幸患心脏病而失业在家,家庭生活重担由此全部压在母亲一人肩上。哥哥的“特殊身份”或许受到父亲遗传基因影响,年幼时也患有心脏病,成了父母亲重点招顾对象。哥哥体谅母亲当家不易,那年月家中餐桌几乎天天是青菜、罗卜、黄豆芽、发芽豆,撑门面的是一碗红烧肉。母亲让他多吃点,哥哥吃了一块便不动筷,我当弟弟的看在眼里也只吃一块,一碗红烧肉可以在桌子上端上端下维持一个星期。</p> <p class="ql-block">1953年,姐姐因为生头胎孩子回到上海,她看到娘家生活穷困,便开始每月寄钱回家,前后长达12年之久(从1954年至1966年前。)那些年月,邻居们总能在每月固定的日子听到邮递员叫着“XXX敲图章”的声音,这成了太仓路219号一道风景线。哥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他人生第一次拿工资,也把基本生活费以外的全部工资交给母亲维持家庭生计,时间也有11年之久(从1964年至1974年),以至年近30几乎也身无分文。</p> <p class="ql-block">当邻居阿姨为哥哥介绍女朋友(未来的嫂嫂),哥哥开始有了心事,只见他有时晚饭后仰面躺在床上,两手抱着头,眼睛望着天花板若有所思的样子。母亲及时发现哥哥所思所想,同时考虑到我1968年12月进了工矿也把基本生活费以外的全部收入交给母亲,便及时提出让哥哥把工资存起来筹备结婚,哥哥才有了他自己的私人存款。</p> <p class="ql-block">话分两头,记得从1964年8月起,我每个月都能得到哥哥给我的月规钱,从最初的五角增加到1元,直到1968年12月我分配进厂有了工资为止,前后也有4年多时间。要知道那个年代买1支铅笔才1分钱,星期天看学生场电影才5分钱。记得童年时我喜欢打乒乓球,因为身无分文,曾经在淮海中路淡水路交叉口的“老胡开文”文具店望着玻璃柜台内的乒乓球拍久久不愿离去,真是一钱逼死英雄汉。哥哥给我五角零花钱,对一个已经读初中的青少年而言,将获得多大的自由!</p> <p class="ql-block">我清楚记得自己人生第一笔巨款也来自于志成哥哥。那里1966年8月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我因父亲的职业是店员属于工人阶级成份有机会去北京大串联。母亲与哥哥看到文革初期“破四旧”中有打人、剪小裤脚管、剃阴阳头等行为,曾千叮咛万嘱咐:“志芳,不道德的事情你千万不能做”。但对于去北京串联,能增长见识,还是积极支持,她们商量后给了我25元作为旅资。这25元是3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对于这份信任与关爱,我不敢怠慢,把它放在贴身口袋中预防失窍或遗失,决不乱花一分钱。当去北京途中站台有买烧鸡,我是视而不见;在北京街头看到1毛钱1斤的的梨苹果,我也没舍得买几个解馋。在北京串联10天,我中规中矩,按时回上海,第一件事情是把25元钱完璧归赵交到哥哥手中,哥哥的仗义疏财让我我终生不忘。</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记忆中,哥哥青年时代便养成读书看报习惯,当他有了工资收入,最大的消费是订阅《体育报》和《新民晚报》,又把过期报纸装订成册时常翻阅。哥哥爱好体育,乒乓球打得很好,曾经多次带我去看足球、篮球、乒乓球比赛。记得1964年秋天曾经跟随哥哥去卢湾区体育馆观看乒乓球世界冠军庄则栋与湖北横拍全攻选手陈盛兴的对攻比赛,至今仍记忆犹新。就这样我耳濡目染也养成了读书看报、爱好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p> <p class="ql-block">哥哥走上工作岗位后,无论拜师学习木工手艺,还是走进科室担任劳动工资工作,始终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无私,这些先进工作者奖状,是对他工作经历与人品的充分肯定。</p> <p class="ql-block">我的哥哥一生孝顺父母关爱亲人,待人接物谦卑真诚,行事风格细致严谨,衣着扑素整洁大方,节衣缩食不抽烟喝酒,性格开朗文质彬彬,遇到熟悉的同事朋友则常常妙语连珠。我敬重哥哥的人品,兄弟之间从来没有一次红脸。我深深体会,哥哥对我成长过程中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另一件事情也让我铭记在心。那是1973年,哥哥购买了一辆28寸凤凰牌自行车。但只骑了半年多时间,这辆自行车便成了我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不为别的,是哥哥看到我在浦东周家渡上钢三厂工作,上班步行加乘公交车单程需要1个多小时,比他上下班路程远。哥哥礼让自行车没有半点恋恋不舍,兄弟情深尽在不言之中。</p> <p class="ql-block">又过了6年,比这更大的“礼让之举”接踵而来。1979年2月18日是我接婚的日子,新房就设在哥哥嫂嫂瞿溪路打浦路的房子里。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哥哥在1975年结婚后,他公司在1977年分配了一间14.8平方朝南有煤气的房子。哥哥婚后有了儿子,母亲也跟着去带孙子,组建的新家其乐融融。只是1977年我也有了女朋友,并经过2年恋爱期筹备结婚。那个年代结婚标配是一套家俱“36只脚”,但要塞进太仓路9.8平方米亭子间,就显得十分拥挤。正当左右为难之际,哥哥嫂嫂提出搬回太仓路9.8平方米亭子间,把他们瞿溪路打浦路的新家让给我们做婚房。这即是雪中送炭,又是锦上添花,真是情义无价!哥哥嫂嫂像我的母亲一样,不会花言巧语,但只要有能力,该出手就出手,倾其所有!</p> <p class="ql-block">与“礼让婚房”相配套的还有一件实实在在的礼物--大碗柜。原来哥哥第一份职业是木匠,他对技术刻苦钻研,并自备一整套木工工具,其中有大小两把铇子;一套榔头、凿子;一只木盒以及木线、木工铅笔;还有一把木工锯。当我筹备结婚时,哥哥利用近一年业余时间(下班后与星期天),亲手为我打造了一只1.7米高、0.9宽、0.5米深的大碗柜。现在的青年人对碗柜肯定十分陌生:它分上、中、下三层,上层放食品和碗盆;中层是抽屉放筷子和调匙;下层放油盐酱醋糖等瓶瓶罐罐。大碗柜可以相当于今日的冰箱加“老板牌橱柜”,如果通过“京东”网上定单,3天就能送货上门。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普通百姓更本没有达到这样的生活水准。即使木碗柜,市场也很难买到,而且质量不好。哥哥利用他的木工手艺亲手为我打造碗柜,每次在9.8平方亭子间开工很有排场:首先要把饭桌挪到墙角,然后摆开工具和木料。当年家里没有空调与电风扇,大热天连手中的扇子也只能轻轻地摇,太重了会扬起地上的木屑灰。每一根木档子都是哥哥用木铇一下一下推出,棱棱角角十分鲜明,分散开来有一大堆,然后一扇一扇进行相併组装,最终而成的碗柜完全称得上是一件工艺品。同样,我还收到嫂嫂拆了纱手套用手工结成的一条线裤,这样的礼物凝结的是一片汗水与心血。</p> <p class="ql-block">我还想起哥哥在1984年至1985年期间探望侄儿的一段往事。记得我结婚成家后先是喜事连连:一是妻子怀孕,二是妻子单位分配了一套长宁区天山二村15平方的公房,三是母亲在1981年元旦从哥哥家赶来帮忙带孙子,小家庭也是其乐融融。哪里知道风云突变不幸降临,母亲在1986年12月突发脑溢血去世,2岁不到的儿子一时无人照顾,只能由我在那个冬天骑自行车顶风冒雨送到江苏路岳母家附近的幼儿园(因为妻子的单位在虹桥,方向相反)。直至1983年秋天才有转机,一是我考取华东师范大学脱产2年读书,比去上钢三厂上班缩短2个多小时路程;二是儿子3岁可以就近进入天山幼儿园。只是1984年秋天小家庭再次发生变化,妻子被选送去武汉医科大学进修一年,这一年进修期我即当爹又当妈,并发生儿子患腮腺炎不能去幼儿园的孤独场景。正是在这个时候哥哥送来温暖,他在1984年9月至1985年6月期间每月从打浦桥赶到天山新村看望4岁的侄儿,不但带来水果、点心,还带来玩具。有一次买来电动小火车,儿子玩的很开心。大伯伯探望侄子曾发生过一桩趣事。那次儿子患腮腺炎两个星期不能去幼儿园,因为我要读书,只能把他反锁在家里。哪里晓得哥哥下午前来看望侄子,小家伙站在门内对门外的大伯伯说,“爸爸关照,无论谁来都不能开门”,连隔壁邻居阿娘一起呼叫也不开门,让站在门外的哥哥啼笑皆非,只能等到我读书回家才进门,正是血浓于水!</p> <p class="ql-block">我与哥哥独立门户后,两个小家庭和睦相处也曾经历过一次重大考验。那里1997年,我的老家太仓路地块面临动迁。因为父母亲己经去世,而哥哥先我一步于1977年搬家迁出户口,因此太仓路219号户簿上只留下我一个人的姓名。当10年后的1989年我所在企业也为我分配了一套52平方建筑面积小两室一厅公房,家庭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而哥哥家的儿子己有10岁,仍然居住在14.8平方煤卫合用的房子里,显得十分窘迫。于是我与妻子商量,把太仓路219号户口簿户主转到哥哥名下。当1997年太仓路地块遇到房屋动迁,哥哥一家享受了动迁福利政策。只是哥哥嫂嫂并没有闷声不响独享政策,他们拿到补偿金后,俩人亲自登门送上了一个大礼包。我们看到许多大家庭为了房屋动迁闹得不可开交甚至诉诸法庭,在我们兄弟两家则是风平浪静。我们像母亲一样,待人接物、对待金钱财产有基本准则:有客来访热情招待,请客送礼有来有往,生活艰难能挺则挺,得到恩惠有恩必报。我的哥哥始终表里如一,他外表是一介书生,内在则行君子之道。</p> <p class="ql-block">说起感恩,使我想起与哥哥一起看望姐姐的两次旅行。我姐姐在年满18岁时就出嫁跟随姐夫去了香港。1949年底又跟随“两航起义”的姐夫回到祖国大陆天津,又一路周转最终定居于甘肃兰州。据我所知,姐姐在60多年中先后6次回沪探亲(1953、1962、1971、1982.4、1982.12、2009)。其中第一次探亲看到父亲因病失业娘家生活艰难,便开始月月寄钱资助娘家,只脱时辰不脱日期,直到1966年文革开始姐夫受到迫害才停止,前后长达12年。我们兄弟多年受到姐姐、姐夫恩惠,感激不尽又无从报答,曾经配合母亲当“铁道游击队”,几乎年年把上海定额配给(每月4斤大米)筹集后托人送到兰州。我们兄弟独立门户后生活好转有个心愿去兰州看望姐姐。终于等到了机会,兄弟俩携妻子于2008年2月一起去兰州看望姐姐及其外甥们。2014再约哥哥去天津小康外甥家看望姐姐。这是兄弟俩人最为开心的两次旅行。所以,当今年夏天在手机中看到姐姐只能推着轮椅车前行,哥哥难过的流泪了,即是为姐姐年老衰弱而伤心,也为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难过。</p> <p class="ql-block">志成哥哥的追悼会是在2019年9月26日下午3点在龙华殡仪馆进行,火化时间是16点16分至56分。儿子李立手棒哥哥的骨灰交到侄子凌翔手中。11月10日,我驾车陪同嫂嫂、侄子护送骨灰盒到嘉定马陆松鹤公墓冥园258区16排5座墓地,并定于2019年12月28日落葬。我听秀芸嫂嫂讲,“你志成哥哥好像有预感,他生前交待,今后有急事可去找志芳与三舅舅商量”。</p> <p class="ql-block">我将记住哥哥的嘱咐,像过去一样关心血脉相连的亲人,让父亲、母亲、哥哥在天堂安心。</p> <p class="ql-block">使人倍感欣慰的是,嫂嫂告诉我,侄子、侄媳妇在哥哥去世后对她照顾很好,他们上班回家后抢着做家务,周末陪伴外出散心,使嫂嫂从悲伤中逐步走出来。我想,侄子在事业稳定有作为,一家人和睦相处有依靠,这正是哥哥在天堂上最大的心愿。这些天我断断续续写下这些文字不为别人,只为自己。哥哥的音容笑貌将永远活在我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