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教材〔2022〕2号)文件精神,准确把握课改方向,切实把“双新”的理念和要求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中。</p> <p class="ql-block"> 2023年2月28日和3月2日,乌鲁木齐市第122、123小学以“名师进课堂——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形式,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 承担本次展示课任务的是市级名工作室成员聂玉萍老师和区级学科带头人孙丽丽老师。教师们在此次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名师的差异,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鉴赏中寻找差异,迅速定位。所有的听课教师不但能从两位名师的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p> <p class="ql-block"> 聂老师和孙老师在讲座中提到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领会此类课文的教学价值,以现实中的教学困境和不同学段对该类课文的教学要求为落脚点,通过创设情境、聚焦语言、以整体视角组织教学材料等方式,所以本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选取了革命题材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在评课和讲座环节中,老师们感叹,能在这种学习、交流中快速成长,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是一种幸福。</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活动,两校区教师更感受到回归本位,重教重学课堂的本位是学生的学。学生如何学却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在同课异构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授课教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比如任务式教学,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再比如问题导学,教师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还有值得一说的就是很多老师在上课时都用到了情景教学,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让学生更好的学。这次的同课异构活动中让我们看到了老师“教”的智慧,课堂上少了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少了学生听教师讲的满堂灌,而是探究学、自主学、交流汇报等各种有效的教学情景的展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把课堂变学堂。</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也感受到智慧碰撞,构建多重对话平台的重要性。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学校要求教师全员备课,前一天现场抽班级和上课教师。因此在本次的活动中上课教师依托教研组组进行集备,研究,设计,磨课,讨论越是深入,发现的问题也越多,在此过程中增加了教研组的凝聚力,同时在教研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本次的活动不仅促进上课老师的成长更是整个教研组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重在更新理念,优化加深对课标的理解在做课和交流中,我校参与研课的教师都能够通过名师的课堂,课后的讲座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比如聂老师在这次教研活动中交流的新课标理念,让很多听课、听讲座的老师有了新的认识,能够站在更高的位置审视教材,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新的设计,便于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与学习。再比如孙老师本次讲座中的提到的思维能力,让很多教师了解了核心素养的四个内涵如何真正落地,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p> <p class="ql-block">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校内听课总人数达40余人次,在此次活动中可以说是最大限度得激发了教师对“双新”课堂教学改革和革命题材类型课堂教学得思考,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成为教师知识交流、观点碰撞、思想裂变、能力提升的有效互动平台。期待两校区教师的教育智慧可以在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中无声积淀、可以在博采众长中华丽转身。</p> <p class="ql-block">审 核 : 谭 杰 谢兴隆 崔媛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指 导 : 乔杰 罗志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策 划 : 齐节庆 范惠 杨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执 行 : 各教研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门:教研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 : 123小学教研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 : 赵娟 蒋雪荟 王家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