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深入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活动,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执行新标准,落实新理念,切实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在我校教研组的统筹安排和精心组织下,横沽中心小学开展了每周三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以董旭玲老师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为载体。</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设计上旭玲老师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她将教学思路拟定为“猜想——验证{自主探究}——运用”,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激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p> <p class="ql-block">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设疑引入,激发兴趣</p><p class="ql-block"> 课一开始老师就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接着出现三类三角形对自己内角和度数大小的不同看法,由此出现疑问和矛盾,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同时引出了课题。</p> <p class="ql-block"> 2、以旧带新,巧用猜想</p><p class="ql-block"> 旭玲老师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指生说出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内角和是180°。</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着让学生猜想是不是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样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和兴趣,也为后边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 3、适当指导,自主探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中老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即: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并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首先让学生动手测量三角形内角和,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测量会产生误差造成结果不统一。“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信服怎么办?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呢”这两个恰到好的问题一下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课堂环节显得自然,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学生通过撕一撕、拼一拼再来验证新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操作效果,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深刻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为此,旭玲老师非常注意将数学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很好的发挥练习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如:求三角形第三个角的度数,其中有一道90°、50°,学生按常规解决后,旭玲老师紧接着问“还有没有最快的方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发生思维。</p> <p class="ql-block"> 总之,这堂课旭玲老师有效注重彰显解决问题的策略,挖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这堂课不仅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从“学会知识”转变为“会学知识”。</p> <p class="ql-block"> 课堂结束后,我们全体听课教师进行了议课、评课。首先是旭玲老师的自我反思,然后各位老师针对旭玲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各抒己见,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这是一堂充满魅力的公开课,这是一堂饱含数学韵味的公开课,这是一堂值得我们学习和标榜的公开课。</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甘艳东主任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加强对新课标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备教材,学情,老师们必须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多媒体的设计,课堂讲解要声情并茂、细致入微,在课堂上要呈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作为老师,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必须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要把新修订课标精神具体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教材、用好教材。课例研讨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全体青年教师要不断深入探究,不断实践、反思、总结,努力落实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切实让学生快乐学习、学以致用、学有所获。</p> <p class="ql-block"> 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们将以课标学习为契机,做到细致研读、积极实践,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立足课堂,以课例研讨为载体,坚持课堂引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争取走出一条充满活力、闪着智慧的教研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