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游戏中教师应如何参与?】——滕州市实验幼儿园香舍水郡园教师加油站⛽️第九期

褚. 🌷

<p class="ql-block">  愉快的周末时光到了,我们推出的“教师加油站⛽️”栏目也如约而至,通过好书共读的方式,与老师们共同学习赋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图解游戏——让幼儿教师轻松搞定游戏》,今天推出第九期:1、游戏中儿童的学习需要教师“教”吗? 2、开展新游戏前有必要为幼儿设计“与之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吗? 老师们,一起来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游戏中儿童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教”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游戏中儿童的学习,需要教师“教”。</span>幼儿园游戏兼具自然性和教育性。游戏是幼儿可自主自发进行的活动,但游戏中多元学习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教”,这样的“教”既能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复杂性,又能让幼儿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这里教师的“教”是加双引号的,因为它包含两种教。</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一、显性的教</b></p><p class="ql-block"> 显性的教是指游戏中,我们以观察为前提,用语言或动作参与,倾听与理解幼儿游戏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的大胆探索与表达,这样的“教”幼儿是有所觉察的。</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例如: 妮妮喜欢在娃娃家玩,但是如果她需要的真实材料不足时,她就会在游戏中感到很困难或者烦躁。老师发现妮妮的游戏问题后,以“游戏同伴”的身份加入妮妮的游戏,老师带来一个碗和妮妮一起玩做饭的游戏,并建议妮妮将碗当作壶使用。刚开始,妮妮是拒绝的,老师并没有坚持,而是自己将碗当作壶使用,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老师和妮妮一起玩娃娃家的游戏,游戏时自己把不同的材料假想成食物等。一个月后,老师发现妮妮的游戏中出现了替代物。</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二、隐性的教</b></p><p class="ql-block"> 隐性的教即<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根据幼儿最近发展区、幼儿游戏的问题与需要,将教育意图有机地渗透于环境、材料中,通过环境与材料对幼儿的影响,来达到“教”的目的</span>。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幼儿成为更好的自己,教师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以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意愿为前提,顺应幼儿兴趣,支持幼儿的游戏想法,并且巧妙地将幼儿的发展融入其中。</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例如:户外游戏时,老师发现孩子们对自己的影子感兴趣,还变化动作制造不同姿态的影子,老师便在下一次户外游戏时为他们提供了粉笔,孩子们开始用粉笔将各种姿态的影子画下来,还画上了表情。等到第二天再玩时,孩子们又热衷于对着粉笔画的影子摆动作,还发现好多动作都无法还原,产生了很多疑问。</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u>教师可扫码观看本节微课</u></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开展新游戏前有必要为幼儿设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与之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  判断是否有必要在开展新游戏前为幼儿设计“与之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要思考主题教学活动对游戏的价值,再思考实施主题教学活动的时机和方式。</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开展新游戏前设计与游戏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丰富新游戏经验的储备、提供与材料初步互动的机会,使其形成对新游戏的链接。</span>即便不是新游戏开展前,当幼儿对某些游戏缺乏兴趣,或者一直处于混乱失控、简单重复的游戏水平时,教师也有必要基于他们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设计相关主题教学活动,支持他们掌握规则、获得更高级的游戏经验后,焕发游戏的生机,创造出更多的花样、玩出更多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例如: 在玩沙游戏中,孩子们想要“搭建两层水渠”,教师提供了小木棒、不同长度的半边竹块、 PVC 管等游戏材料,孩子们试图利用小木棒交叉插入泥沙里,再将半边竹块放在上面来搭建第二层水渠,但是经过多次尝试孩子们依旧没有成功。老师发现了孩子们的游戏问题后,决定开展一次关于“搭建第二层建筑”的主题教学活动,通过实地观察,利用照片、视频等方式,帮助孩子们获取“搭建第二层建筑”的多种方法,为下一次的游戏积累经验和技能,以免孩子们在多次失败中失去游戏兴趣。</span></p> <p class="ql-block">  但是,如果开展新游戏前,幼儿已有自己的想法与创意,教师则不需要设计与之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因为教师过于主动预设主题或者给予指导,会限制幼儿游戏中的创造与想象,把“幼儿的游戏”变成了“教师的游戏”。面对幼儿的主张,教师应给予幼儿充足的游戏机会,让其自主游戏和探索,自主建构经验。</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例如: 在户外游戏时,孩子们“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开始了游戏,但是很快因为大家争先恐后地“开车”便发生了“撞车”的交通事故。老师发现后并没有立马介入,而是在旁边倾听孩子们的“争论”。迪迪说:“发生交通事故是需要警察来处理的。”凯凯说:“我来当警察,指挥大家过马路。”丁丁说:“我们还要画上人行道,这样才不会发生交通事故。”就这样,孩子们在“争论”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序地开展起交通游戏。</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由此看来,在开展新游戏前,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与之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但不可一刀切,需要教师观察、识别、分析幼儿的游戏,因时因势做出判断。</span>若幼儿在游戏中因缺乏经验,难以将游戏深入持续发展,教师则需要设计与之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支持;若游戏中幼儿已有想法和创意,教师则不需要设计与之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褚衍欣</p><p class="ql-block">初审:刘鑫宇</p><p class="ql-block">终审:王俊玲</p>

游戏

幼儿

教师

教学活动

主题

妮妮

老师

孩子

开展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