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观察区域:装扮区</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小一班娃娃家</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格格 沫沫等</p><p class="ql-block">观察教师:巩真真</p> <p class="ql-block">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幼儿能模拟体验各种不同身份的游戏,对他们而言有着源源不断的探索兴趣。</p> <p class="ql-block">缘起:新学期新的开始,小一班室内区域进行了整改,当孩子们看到老师新做的“自助饮料机”和投放的一些锅碗瓢盆时,立马过来问我:老师,我能进去玩吗?当然可以啦!这就是给你们创设的娃娃家,你们可以在这个活动区里开心的游戏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天,像往常一样开展区域活动,我很好奇的看看有哪些小朋友喜欢娃娃家,一向比较内向的格格和性格开朗的沫沫来到了娃娃家里,她们两个会发生什么事呢,我在此观察了好久,在拍摄的过程中,让我对内向的格格有了新的认识</p> 第一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戏开始了,格格和沫沫商量着,我们来当妈妈吧,这时敬妍小朋友听到了,她也想当妈妈,沫沫就说,我们三个当妈妈,宸宸对着敬妍说,你当宝宝,我也当宝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沫沫拿来了一个箱子,她坐在梳妆台前打开盒子,模仿着妈妈化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格格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在梳妆台前化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位妈妈在打电话,格格随口说了一句:你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随后沫沫和敬妍也重复了这句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格格和沫沫在给宝宝看病,她们觉得这是一个孕妈妈,要生宝宝了,在她们的游戏里,角色切换的太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格格和沫沫在娃娃家里的游戏玩的跟开心,区域时间到了,她们很不舍的结束了游戏</p> 第二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格格和沫沫又选择了娃娃家,她们还继续着昨天的游戏,这个更有意思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她们扮演的是小医生,给宝宝看完病后,格格给它调制药面,还给它加入了糖,喂药的时候,沫沫说,这个是药,它不喝,太苦!说完找来了一个小物品说:这个是水,苦的时候就给它喝点水……</p> 行为分析 <p class="ql-block">1.从两天的连续观察中可以看出,小女生对于角色游戏是非常感兴趣的,她们在角色游戏中会代入多个角色,享受着游戏给她们带来的快乐</p><p class="ql-block">2.游戏中的格格和平时有很大的不同,平时格格很内向,说话也不敢大声语,但是在游戏中,可以看出,她很自信,游戏中占据主导地位</p><p class="ql-block">3.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在于模仿,只有在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把角色游戏进行的如火如荼,教师不仅是要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机会还应是引导者、支持者。</p> 教师支持 <p class="ql-block">1.根据游戏的情况,观察幼儿的兴趣所在,及时的更换幼儿不感兴趣的材料,对于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要持续的开展下去。</p><p class="ql-block">2.孩子们的游戏源于生活,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角色游戏是孩子们百玩不厌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是完全自由和自主的,可以尽情地想象,表现人物形象,反映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游戏中,幼儿是没有压力的,他们可以主宰游戏,主宰"生活",可以任意摆弄物体,可以说通过角色游戏,能提升幼儿的角色扮演能力和生活认知能力。</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