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导读</b></p><p class="ql-block"> 一篇文章、能否称得上美文佳作,与写作技巧,与语言文字是否优美密切相关。同时,一篇作品能否给人以美感,能否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与添加模板、图片、音乐,这些功能使用是否得当,是否相得益彰息息相关。上述这些都与“美”密不可分。因此,笔者认为美篇创作者学习了解一些美学知识很有必要,掌握一定的美学知识,对你的美篇制作定有裨益。</p> <p class="ql-block"><b>何为美 </b></p><p class="ql-block"> 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美是基于某种物质存在的一种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觉的一种意识。美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客观感受在大脑中作出的一种反映。正如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所说:美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p> <p class="ql-block"> 春华秋实,湖光山色,鸟语花香等等对大自然的描述,体現的是自然之美。</p><p class="ql-block"> 书画诗词的意境美,音乐的旋律美,建筑的宏伟美,雕刻的线条美,这些所表达的則为艺术美。</p> <p class="ql-block"><b>美必须拥有形象性,感染性</b></p><p class="ql-block"> 形象性是指美的事物总是以其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为主体感官所感知的特性,是以形式因素为主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特性。</p><p class="ql-block"> 美的事物,无论现实美还是艺术美,都是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展示其美的风采,即通过由特定的形、色、声、光、线、质等物理因素所构成的感性形式来展示自身。</p><p class="ql-block"> 美有激励他人感情的能力,能引起别人产生相同的思想情感,能使读者产生共鸣,这就是感染力。感染力强就能产生深度共鸣。</p> <p class="ql-block"><b>美在于和谐</b></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和谐”?《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和谐”有这样的解释:‘’和谐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者,和睦也, 有同舟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无抵触、无冲突之意。琴瑟和鸣,异曲同工,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花好月圆,这是自然的和谐。可以说和谐就是适度、适中,就是一种平衡、一个最佳态。</p><p class="ql-block"> 美在于和谐。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它体现的是多元而非单一的丰富内涵。</p><p class="ql-block">和谐指审美对象在形态上协调,相融合恰到好处。包括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和谐是辩证的统一。同时也反映了审美中的主体心境和审美对象的契合。</p><p class="ql-block"> 就像一幅画的美,就在于它的色调、构图、布局等方面的和谐;就如一首乐曲的美,就在于它的音色、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和谐。</p><p class="ql-block"> 人们喜欢的唐诗宋词,为何经久不衰,传涌至今?具有和谐之美是其原因之一。无论是韵律还是平仄,本质都是和谐。</p><p class="ql-block"> 只有和谐的东西才是美的,万事万物莫不尽然。</p><p class="ql-block"> 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p> <p class="ql-block"><b>美与真</b></p><p class="ql-block"> “真”是指“真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及其运动的规律,是人们对客观规律及其运动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人们求知的对象。倒如很多科学知识可以称之为“真理”,因为它们在不同层次上揭示了物质的运动规律。</p><p class="ql-block"> 美的存在是要以真实存在为前提和基础,美必然要存在于某个真实事物的形象之中,</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美是以客观真实事物为媒介和载体,美是不可能建立在非物质基础之上的。</p><p class="ql-block"> 离开了真,事物也失去了美。真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人们对于事物感知后一种理性的思考;美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客观感受在大脑中作出的一种反映,是一种感性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美是建立在真的基础上的,然而并非建立在真的基础上的就是美的,并不是有了真就一定有美,但有美必然是有真。</p><p class="ql-block"> 一位美学家的以下这段话令人深受启发:</p><p class="ql-block"> ‘’如果没有山水花草、日月星云的存在,又何谈他们的美呢。美的产生要以对真的认识为前提。假如没有对于真的认识,风雨雷电可能至今还会被认为是神怒天怨,无美可言。只有人们逐渐实现对真的认识,找到欣赏的对象,世界才慢慢充满了美。‘’</p><p class="ql-block"> 美是在对真的认识上的情感的追求,是以真为基础的一种精神上的创造。</p> <h1><b>真、善、美</b></h1><p class="ql-block"> 美,不是孤立存在的东西;美的特殊本质,也表现在它与真和善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之中;美的创造与欣赏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作用,更是与真和善密不可分地联系着的。</p><p class="ql-block"> 善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有用,二是有道德。有用是事物的实用价值。美只有观赏价值,只有精神价值,没有实用价值。美是超功利性的</p><p class="ql-block"> 美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并注重形式的美。而善不注重形式,常出现形式和内容的不统一。例如,有些动物是害虫的天敌,可看上去让人害怕。因为它们形式上是丑的。</p><p class="ql-block"> 善不是美,只有主体实践的目的要求符合客观规律,为真所肯定,并且善的形式符合主体实践的“内在尺度”,并借助一定的形象载体得以表现时,才有可能是美的</p><p class="ql-block"> 真善美三者的关系具体表现在:美必须以真、善为前提,真是美的物质基础,善是美的道德内涵,美是真与善的最高追求。真、善决定美;美,又反作用于真和善,在各个方面加以具体的表现。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美都是真与善的统一,在程度上都高于单纯的真或单纯的善,其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的和谐、交融和统一。在审美世界里,只有感性与理性各得其所,集真、善、美于一身,合知、情、意于一体,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美。</p><p class="ql-block"> 真、善、美——科学、实用、美学,是人生在世的三种追求,是思考的三种维度。</p> <h1><b>审美</b></h1><p class="ql-block">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审美需要,在实践中获得了一定的审美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审美意识</i></b></p><p class="ql-block"> 审美意识指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射和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为“美感”。美感就其内涵来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审美意识是广义的美感。它包括审美意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如审美感受、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等。狭义的美感,专指审美感受,即指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主体,在接受美的事物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着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因素的复杂心理现象。审美感受构成审美意识的核心部分。</p><p class="ql-block"> 人的审美意识首先起源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自然物的色彩和形象特征如秀丽、壮观、优雅、清澈等使人在作用过程中得到美的感受。并且,人也按照加强这种感受的方向来改造和保护环境。由此形成和发展了人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与社会实践发展的水平有关,并受社会制约,但同时具有人的个性特征。在当代,审美意识和环境意识的相互渗透作用更加强化。审美意识是人类保护环境的一种情感动力,促进了环境意识的发展,并部分地渗入到环境意识中成为一方面的重要内容。</p> <h3><b><i>审美观</i></b> </h3><h3> 审美观,是指由审美经验的积累和归纳而成的概念形态。是主体在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对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等问题的基本观念。它能使审美主体以更自觉的地位,主动积极地接受对象的信息,并直接指导主体的审美实践活动。审美观受世界观的指导和制约,随着世界观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审美观又与世界观不同,它是与具体形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通过审美对象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表达审美主体的思想观念,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h3><h3> 一般说来,审美观念并不充当审美感受和审美对象之间的中间环节。人们对某一美的事物有了感受之后,就产生了审美经验,再遇同类美的事物凭借审美经验就感到美了。此外,审美感受还与人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兴趣爱好、学识、先天气质及潜能有密切关系。因此,审美观念虽然指导着人们的审美实践活动,有助于人的审美修养的提高,但却不等同于人们的审美能力。</h3> <h3><b><i>审美能力 (审美素养)</i></b></h3><h3> 审美能力是人对‘’美‘’的欣赏,品味和创造的能力。 审美能力是个人所具有的与进行审美活动相关的主观条件和心理能力。</h3><h3> 审美感受与“视、听”等先天的生理条件有关,而在这方面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样的。个人的审美能力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虽然和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素质有关,但在本质上是人类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个人在生活中和审美活动中长期受到教育和训练的结果。</h3><h3> 审美能力只能结合着审美活动加以提高,不能把它看成某种固定不变的东西,而应该把它看成可以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丰富的东西。<br></h3><h3> 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觉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审美能力决定了主体的审美活动能否展开及展开的程度。</h3><h3> 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h3><h3></h3><h3> 1、 <b>提升审美能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b>世界观同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心理状态、道德观、艺术趣味、审美能力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欣赏者就不可能领会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不可能接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h3><h3> <b>2、生活中</b><b>多观察,多实践</b>。<b>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b>人的美感能力非凭空而来,而是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我们要多观察,多了解各种事物以发現事物中的真、善、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兴趣广泛之人。同时,在实践中也能逐步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明白哪些是假丑恶,使自己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之人。</h3><h3> 3、 <b>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b><b>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水平。</b>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要经常关注各类艺术和艺术品,通过学习艺术和艺术实践(包括对别人艺术成果的观摩和自己的创作)来提高艺术修养及艺术鉴赏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br></h3><h3> 4、<b>谦虚好学,善于学习,对于提高个人的审美素养至关重要。</b>在生活和工作中,随时向他人学习。要博览群书。(不仅是名著小说),文学、历史、哲学、心理、自然科学等都应该涉猎,知识面越宽,你的审美能力就越强。</h3> <h3></h3><h1><b>不要破坏美</b>。 </h1><h3> 美无处不在。人们在尽情地欣赏美,享受美的同时,也经常有人破坏美。远的、过去的暂且不论,时至今日,破坏美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从过度开发,到乱搭乱建,从在景区胡乱涂鸦,到乱扔垃圾。破坏美的现象不能说无处不在,起码也是不胜枚举。在此仅举一例。</h3><h3> 如果你看过我写的‘’我们的小花园‘’,你一定感到诗文描写的很美,照片不过如此。诗文是根据以前的印象和感觉写的。照片是景覌被破坏以后免强选出来的几个镜头。面积本来不大,已经有两个健身场地,又搞出来两个健身场地,地面铺成了刺眼的,很不协调的红色。为此砍掉了很多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树木,包括一株满树繁花的晚樱,风景大不如前……。</h3><h3> </h3><h3> </h3><h3> </h3> <h3></h3><h3> 艺术家、科学家乃至普通民众很多人在不断创造美,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作为普通民众,不能创造美,起码不要破坏美。</h3><h3> 请从事城市规划,市政管理等部门有关人员,学习点美学知识,提高点审美境界不要做出破坏美的行径。</h3><h3>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不断发现美,感受美,愿美好常伴你左右。 愿一切真善美都能发扬光大,愿一切假丑恶都能被及时抵制,并且受到应有的制裁。</h3> <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原创</p><p class="ql-block">zgx风清雨润编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c/2590964/1?user_id=2590964&uuid=97e62829a6dff381e245f03126bbdd26&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2590964&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a8093e0657b21244de4ff81ecdcb06f9" target="_blank">集观赏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文学、艺术、医学、心理等共9类,300余篇作品任你选。</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