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那天,龚校长问我,王咸湘主任的退休座谈会,你有空去参加吗?</p><p class="ql-block"> 我几乎没有思考就答应了。因为他是我的老师。尽管后来他历经了很多职位的升迁,我总是以老师称之。</p><p class="ql-block"> 我一向以为老师的退休座谈会上有几个有出息的学生,是一件值得老师骄傲的事情。当然,在王老师的学生中,仅我们这一届,就有号称实名举报第一人的无冕之王新京报首席记者,有高校教师,有手握大权的政府官员,有腰缠万贯的企业家,更何况王老师从教四十四年,不知教出了多少人才。相比较而言,我算是比较落魄的了,不能算王老师的学生代表。可那些人因种种原因,到不了场,那我就去吧,希望老师不要嫌我宝气。</p><p class="ql-block"> 十点开会,我早就到了湄江中心学校,在这所学校逛了几圈,想在这所王老师住了近二十年的学校,更真切地感受王老师留下的印痕。</p> <p class="ql-block"> 王咸湘老师生长于伏口镇梅湾村,一个很偏僻的山村。这里在某段时间属于安化县丰乐乡,在安化县的最南方。后来行政区划一改,成了涟源县伏口镇梅湾村,在涟源的最北方。行政区划在变,不变的是偏僻。</p><p class="ql-block"> 梅湾村你可以说这里山青水秀,推门见山,有一条小溪从这里潺潺流过。宁谧的乡村,养育出代代山里人。山里人,有山里人的质朴、勤劳、憨厚。</p><p class="ql-block"> 这里也可以说是穷山恶水,很多房屋依溪而建,开门撞山,视野狭窄。古属梅山,是梅山蛮造反之地,是不服王化的野蛮之地,自北宋章惇开梅山至今历千余年,梅山后裔仍保留着霸得蛮、吃得苦、耐得烦的优良品质。</p><p class="ql-block"> 王咸湘老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山水养人,你自然就可以想象王老师会拥有什么样的品质。</p> <p class="ql-block"> 1979年,我出生,他17岁,高中毕业参加工作,成了一名民办老师。1982年,涟源县教师退休子女不再顶职,每乡镇一名教师子女可以参加民办教师顶编考试,他就是通过这次县教育系统顶编考试进入教育系统的,成了体制内的人。从此,从一名普通老师到校长、到中心学校副校长、到督学区主任。2022年,他退休,在教育系统工作44年。</p><p class="ql-block"> 这些经历,有些,我知道。有些,是听他说的,听先父说的,听很多人说的。</p><p class="ql-block"> 他是我的父执。我的老家在龙头冲,与梅湾村共饮一溪水,只是更偏僻。先父曾任教十余年,还当过几年的学区主任,所以对王老师知之甚深,交之甚深。同乡人,同样的梗直,同样的暴躁性格,王老师一帮人与父亲常聚一起喝酒聊天,幸亏王老师总忍着脾气不与我父亲争执,双方才能往来频繁。后来,我兄弟俩先后在柏树中学就读,我参加工作后又在柏树中学任教,那段时间,都是王老师任校长,兄弟俩蒙王老师诸多关照,两家关系更好。先父退休创办归滨诗社、梅山文学社,王老师大力支持,常与父亲边喝边聊。最后父亲过世,王老师前来吊唁,老泪横洒,拿着相机将挽诗挽联逐一拍照,留下了父亲最后的印迹。</p><p class="ql-block"> 以上,足以证明我家与王老师的关系是极亲近的。所以,对王老师的某些经历,我还是了解一点的。</p><p class="ql-block"> 即使进入新世纪之后,涟源这个革命老区仍被列为“832”之一,贫困县。伏口镇位于涟源最北部,是最贫困的几个乡镇之一,梅湾村又居于伏口镇北部,耕种少田地,畜牧多崇山,工业无特长,商业发展不起来,是伏口镇最贫困的几个村之一。时间再回到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外人很难想象那个时代梅湾村的贫穷。</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家里同样贫困。我在柏树中学任教时,刚学会用摄像机和视频制作软件,突发奇想,找了个叫贺蔚的学生,拿着摄像机就跑到王老师家里进行采访,做了一期校长访谈节目。王老师很配合,讲了少年时家里的困境,讲了为筹学费担锰矿从涟源县柏树锰矿挑到宁乡县桃江锰矿,几十里的山路只为那几毛钱学费的艰辛,讲了在伏口读书时每星期担炭回家供家里用的辛劳,讲了很多。视频在全校视频系统播放后,学生们深受感动,很励志,教育意义很大。可惜工作异动,几经搬家,那个视频再也找不到了,要想知道王老师少年历经的困苦,得听王老师回忆才知道了。 </p><p class="ql-block">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的少年生活对人的影响是一生的,有些人被压垮,而有些人却迎难而上,将艰苦演变为不屈的动力,而王老师,无疑是后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排左三为王咸湘老师)</p> <p class="ql-block"> 1992年,王老师当了柏树中学的校长,兼任教化学。我93年进入柏树中学读书,看见王老师那张严肃的国字脸,莫名地就感到紧张,总是溜着墙根躲着走。初二期末发通知书那天,王老师跑到教室,乱哄哄的班级瞬间就安静下来。他拿起粉笔,不加思索刷刷写了一黑板,全部是化学元素符号,笑着要我们抄下来暑假背熟。看着王老师那张微黑的方脸,虽然笑得很和蔼,可后来开学时一抽查,连最调皮的同学也老老实实地将这些玩意默出来了。你可以想象王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威信有多高。</p><p class="ql-block"> 初三重新分了班,我的化学老师虽然也姓王,但并不是王校长。王校长偶尔会来我们班代课,一年下来,零零碎碎加在一起,也有十多节。王老师上课也带课本和备课,但那完全就是个形式,课本是不用翻开的,某一句话在哪一页哪一行他都一清二楚,讲起课来如行云流水,浅入深出,连我这种化学渣也听得津津有味弄懂不少。中考前一个月,我化学成绩太烂,王老师给我一顿恶补,终于超常发挥,考了个近满分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后来,偶尔得知,王老师教化学是出了名的。在伏口这个小小的乡镇乃至涟源,王老师任教化学二十多年,统考时连第二都是少得的,正常情况都是榜首。</p><p class="ql-block"> 人生能碰到几个好老师,是大幸啊!</p> <p class="ql-block"> 1999年,我从娄底师范毕业了,回到了初中就读的学校任教。临上讲台的前夜,王老师来了我家,边喝酒边鼓励我。</p><p class="ql-block"> “你怕什么?我刚参加工作还只高中毕业,17岁。第一节课,在黑板上写字,一行字从左下角开始写起,斜着写到了黑板的右上角。你还读了师范,经过了实习,再差也不会比我还差吧?”</p><p class="ql-block"> “一行字从左下角写到右上角”这句话王老师后来经常和我们这些新教师提起,在他退休座谈会时他又讲过,印象很深。从左下角写到右上角的老师历经一段时间,就成了最优秀的老师,基础比他好的我们有什么不自信的呢?</p><p class="ql-block"> 在王校长的鼓励下,我慢慢地在讲台上站稳了。</p><p class="ql-block"> 学校条件差,住房不够,我和王桂林租住到校外的民房里。这处民房据说有点邪性,建造时就死过人,死者还是我的初中同学。有天早上一开门,就看见一路血迹从外到门口而止,听闻此事的人都说不干净。王老师赶到,“你们放心吧,没一点事的”,消除了我们的担心。</p><p class="ql-block"> 学校有个小工程,因劳工雇佣与村里发生了矛盾,因为学校土地以前是属大马村的,大马村民嚷嚷着用工先要用他们的人。坐下来调解开会,我年轻气盛,与村民发生了争执,一个村民拿起凳子作势要劈我,王老师腾身而起挡在我前面,调解会不欢而散。</p><p class="ql-block"> 年轻人总是闲不住的,那时教学压力还没有现在那么大,于是我们几个年轻人就迷上了打牌。王老师担心我们影响工作,三番五次来查岗,做我们的思想工作,下禁牌令。为了发泄我们多余的精力,组织几个年轻人打篮球,他乐呵呵地当裁判。</p><p class="ql-block"> 先父退休组建归滨诗社,推进古典诗词进校园,他大力支持。我和王桂林当先锋,搞讲座,编印校园诗词创作集,他在后面给我们出主意,最终弄出了《柏叶吟》,被中华诗词学会称为中华大地第一本初中学校师生创作的古诗词集。</p><p class="ql-block"> 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很杂,我在退休座谈会上只提了一句“他在校长任上,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指引我们前进”。</p><p class="ql-block"> 他当校长是成功的。柏树中学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教学质量差,一届学生能考一个中专生就不错了。在他任期内,中专生逐渐增加,到我们那一届,居然考了八个。</p> <p class="ql-block"> 2004年,工作出色的王老师调湄江镇中心学校任副校长。年底,我们几个不成器的学生去看他,他搞了一大桌,拉着我们开喝。那晚说了什么我全忘了,只记得他特别开心的笑脸,还有我一塌糊涂的醉意。</p><p class="ql-block"> 好多年不见,再见已是我父亲的葬礼。他微黑的脸膛淌着泪水,拿着相机将挽诗挽联和道场场景一一拍照,他知道我父亲喜欢这些,就以这独特的方式纪念我的父亲。不是相交几十年,是想不到这点的。</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借调到中心学校,才得知王老师已任督学区主任,管着湄江、七星、伏口三个乡镇。每次到伏口来督查,必定进我办公室,问一问我的工作和生活,仍然如故。</p><p class="ql-block"> 我陪着他到各校去过几次,他对各校的情况很熟,工作笔记满满的。</p><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19日,他光荣退休了。</p><p class="ql-block"> 2023年2月25日,教育局组织了退休座谈会。教育局党组来了龚守礼副局和谢永辉副局,王老师最后任上督查的三个乡镇中心学校主要领导都来了。在涟源市教育系统,这应该是一个规格相当高的茶话会了。</p><p class="ql-block"> 李桂文校长要王老师说点什么,王老师回顾了自己从业四十四年的经历,他说得很动情。后来,王老师与我电话闲聊,说其实那天他很担心,担心自己说不下去。不过,克制能力很强的他很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演讲。我坐在他的身后,听着他的讲话,想起中外几位大作家的《最后一课》,忽然感觉到,这也是王老师从教四十多年的最后一课,他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这样的教育人上最后一堂思想政治课。</p><p class="ql-block"> 大家纷纷发言,回忆和王老师共事的经历,高度评价了王老师为教育系统做出的贡献,给王老师送上最真诚的祝福。而我,却逐渐开了小差,坐在他后方只能看见他侧脸硬朗的线条,忽想起二十多年前也是这样的位置,他挡在村民面前保护我,而我也只看到他的侧脸。再又想起,去年找到过一张他年轻时的合影,那时,他脸上的线条就这样棱角分明。几十年过去,除了悄然而生的皱纹,分毫未变。</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的前辈,这是我的老师,这是我职业生涯的引路人,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我悄然起身,在会场外点燃了一支烟,再次环视着湄江中学,在心里给我的老师留下了几句祝福:</p><p class="ql-block"> 人道咸平桑榆晚,门对湘筠彩霞飞。这次茶话会给王老师的职业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可他的退休生活才刚刚开始,愿我的老师永远年轻,以年轻的心态过好退休生活,愿儿孙满堂的老师能老有所乐、钓有所获、畅享天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补记:我知道,这样的小作文难免挂一漏万,王老师44年的工作远比我所知道的要丰富多彩,60载的经历更不是我一个后辈所能评点的,他被众多领导、同事高度评价的工作业绩和为人处事,还有他和睦幸福的家庭我都全部略过了。我只想写一些平平常常的小事,都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而正是这些平常小事在记忆中发酵之后留给我越来越多的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