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大同,大不同

宝姐姐

<p class="ql-block">前言:旅行的魅力大约只有亲自去触摸才体会的到,文字的记忆在大自然面前总是很苍白无力。在大同这片浩翰的土地上,自古就不乏慷慨悲壮之事,也不乏雄才伟略之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高祖白登之围,孝文帝太和改制……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大同非同一般的人文风貌,塞北风光天高云阔,雄关重镇雄浑壮丽,云岗石窟恢宏瑰丽,华严寺善化寺古朴雄奇……走近大同,历史仿佛穿越了时空来与我邂逅:北魏的石刻,辽金的木构,明清的夯土,向我们诉说着一段段过去的峥嵘岁月,无声却很淋漓!</p> <p class="ql-block"> 其实,决定来的很突然。三年,疫情兜兜转转,突然放开了,世界任你行,还真有点不知所措。中央台正在播放的记录片《云岗》,让丹爸再一次萌发了去大同的冲动。不得不说,疫情当下的每一次出行都需要一定的勇气。2019年,因着龙门之行的意犹未尽,我和丹爸踏上了大同这片土地。我曾被大同古城墙的神韵和芳华所震撼,我聆听着华严寺的宁静与悠远,敬仰着云岗大佛的平和与安宁,“重门杰观屹相望,表里河山自一方”。如今又来到这“千年古建遍地走”的古城,大同如同蒙尘在时光岁月里的浩瀚长卷,它隐藏着的一幅幅惊艳时光的鲜活画面再一次呈现在我的面前时,依旧让我心存感动。</p> <p class="ql-block">  大同古城南门,是一个很壮观的瓮城。一千年来,这里开开合合,起起落落。失散的风聚在这里,坠落的雨浸透墙体,时间在这里叠了一层又一层,最终变成今天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自北魏拓跋珪建都平城到孝文帝迁都,大同融合了北魏最美好强盛的一百年。以至于后来盛唐宋辽金,这里也是北方重要的雄镇。现在的大同古城始建于宋,盛于辽金,明朝又对其重建。几百年间,这座古城经历了岁月的侵蚀,战火的摧残,经历了破败不堪的碎落,也见证了往日的风彩。作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古都大同,城内的大街小巷都随处可见古建筑,古寺院,古遗址。</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之初,古城的四座门楼,城墙,鼓楼,钟楼,四牌楼,护城河等都保存较完整,内部街巷布局也无甚变化。民宅也依旧有着漂亮的门楼和精美的砖雕影壁,随处可见北魏,辽,金,宋,元,明,清的文物古迹。随着时间推移,古城的文物遭到严重破坏,也有许多因为年久失修倒塌。当解放初的古建遗址由91处被破坏至27处时,大同古城的破败之路被踩了刹车,国家依照梁思成和林徽因留下的资料对古城进行了修旧如旧的复建。古城内的华严寺,善化寺,代王府,文庙等被进行了抢救性保护。</p>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正逢周末,可以在一年之中最热闹的季节安排一次大同行。决定了就立刻“粗发”!历时六个多小时,午后一点多到达大同。先去酒店,放下行李,就直奔古城区。大同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曾经辉煌一时,近些年来却日式渐微。现在的大同,是以御河为中轴,东边的新城区用来建设现代化都市,西边的老城区进行了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即遵从所谓的兼顾古今,协同发展。这一次,我们决定以老城区为主线,顺便环顾一下新城区……</p> <p class="ql-block"> 从酒店出来,一路步行到达四牌楼。四牌楼位于古城的中心,由四个高大木制牌坊组成。为“四面建四柱三间三楼木构瓦顶冲天柱牌坊”,坊顶采用木制斗拱结构,上置琉璃绿瓦覆盖,每座牌坊用四根朱红木柱支撑。分别面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坊额上书写:和阳街,永泰街,清远街,永定街。黑底黄字,雄浑有力,刚中带柔。四牌楼结构精巧,势态宏美,独具匠心。我们看到的是2012年在原址复建的,原建筑因各种原因曾被拆除。记得有一位德国历史学家说过“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曾经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你们也不会再有”,现在想起来,也真让人感慨。</p> <p class="ql-block"> 以四牌楼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四大街上分别矗立着鼓楼、钟楼、太平楼、魁星楼,他们遥相对望,充分提现了建筑上“四方对称”的美学观念。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构成了大同古城基本的里坊格局,也组成了大同独具特色的街巷文化。拿着自己手绘的平面图,随走随看,仿佛故地重游,美美哒!</p> <p class="ql-block"> 过四牌楼,沿清远街一路前行去华严寺广场。节日期间,古城各大街道两旁的门楣上,枝干上都挂满了各种灯笼。红红的灯笼与红墙黑瓦雕花的窗户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古老的山水长卷散发着浓郁的喜庆气息,厚重而沧桑的古城被装扮得灯火辉煌,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华严广场上,一串串,一盏盏霓虹灯闪烁着,流光熠彩,分外美丽。广场中央搭着绚丽缤纷的大型舞台,高高的灯塔上镶着大型牡丹花,五彩纷呈……许多人在广场上汇集,人声鼎沸。我和丹爸随着人流一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 踏着清远街的青石板,随着人流慢行,品味着古城的风貌。仿佛穿越时空,明清时期的集市呈现在眼前。昭君出塞,画中人,提线木偶表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一木一浮生,挤过人群,光阴被风吹掉了许多。久违的自由空气,久违的热闹,久违的年味……许多人,许多灯,许多年味十足的店,卖糖葫芦的,捏糖人的,画面人的……好热闹!</p> <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暮色四合,路边的电子花灯交错摇曳,柱灯与辉光相耀频闪,李商隐笔下“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大概描写的就是这番场景!</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七点起床,简单收拾一下,在酒店的餐厅吃过早饭,打车直奔云岗。</p> <p class="ql-block"> 再到云岗,竟有一种“不来云岗误终身”的奇妙心境。因为在这里,历史不止于王侯将相的千秋伟业,也不止于文人雅士的千古名章,那些不能以生命来计算的古建造像永远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茫。虽然不信佛礼佛,但对于云岗,我依然怀着朝圣的意念。北魏越千载历历王朝兴废事都如天际云烟,石窟数万尊芸芸众生苦乐相皆为浮世灵幻。在这段东西绵延1公里的山崖上,矗立着254个窟龛,大小59000尊精美佛像,最高的17米,最小的仅几厘米,或立或卧,或微笑或沉思,每一尊细看上去都动人心魄。</p> <p class="ql-block">  穿过石窟大门,沿石阶来到一个下沉式广场,售票厅就在眼前。每张票100元,通过检票口,进入景区。蓝天松林掩映之下礼佛大道,看上去气势恢宏,蔚为壮观。自东向西,十三对骑象四棱神柱依次列于礼佛大道两侧。骑象神柱的底座是平静祥和的石雕大象,六牙石象做工细致秀美,背驮花纹细密的莲花莲,神柱上每面都刻有双排并坐的佛像。从礼佛大道走过,对佛的遵从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底座六牙白象是佛经中的一种坐骑。六根象牙代表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精美的汉白玉石幢,柱身布满佛陀浮雕。</p> <p class="ql-block"> 沿礼佛大道前行,到昙曜广场。</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央有半圆形帝后礼佛浮雕墙。浮雕墙生动再现了北魏皇室礼佛的盛大场面,上图全以皇帝为主,下图皆为皇后。中间一棵摇钱树,满眼金光,据说可以带来好运和财气,我站在树下沾沾财气。</p> <p class="ql-block"> 郦道元《水经注》中“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景镜,缀目新眺”描述的就是具有北魏风情风貌的灵岩寺。</p> <p class="ql-block"> 穿过古朴典雅的七孔桥,灵岩寺山门呈现在眼前。一眼望去,环山抱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颇具皇室贵族气息的灵岩寺气势恢宏,让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灵岩寺为三进院落。除山门外,中殿为“千佛殿”,后殿“大雄宝殿”。灵岩寺中三座大殿的主佛像全部采用巨大香樟木作材料。山门内主佛为3尊,中间为交脚弥勒菩萨,左右两侧为护法。千佛殿主佛为7尊,殿正中有通体贴金的铜铸三身佛,因周壁供置众多佛像而得名,是灵岩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安置的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佛像皆仪容端庄,法相庄严,神态安详,具有强烈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楹联,上联书:“十里河畔洗尽古今风云人物好梦都成百年恨大佛泰然万念俱空”下联:“武州山下看破天地沧桑世事痴情皆为终身累独香火依样千秋依存”。</p> <p class="ql-block"> 寺院内有一座汉白玉佛塔。佛塔共五层,每层都四面开龛造像,塔柱、佛龛周围的小佛像,数以百计。塔身四周刻有“树下诞生”“降魔成道”“初转法轮”“涅槃入灭”,将释迦牟尼最重要的事迹用图像刻出,堪称鬼斧神工!顺时针围绕佛塔走3圈,心里的浮华一扫而净,时光飞渡,刹那也许就是永恒!</p> <p class="ql-block"> 塔院中的四角楼上挂“慈悲”“遇合”等遍额。慈悲好为,遇合难求。有“慈悲”必有“喜舍”,慈悲喜舍乃佛教中反复倡导的一种精神。</p> <p class="ql-block">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想象着无数能工巧匠创造着千年的文明,穿过灵岩寺,一路来到石窟群。</p> <p class="ql-block"> 云岗石窟是一部北魏王朝的断代史。它以一座山的雕刻将鲜卑族的兴衰刻录在山崖峭壁上。每一座洞窟都是历史的铭记,每一座塑像都是历史的回放。细细咀嚼,慢慢品味,一个值得仰视的马上民族,把神奇与荣耀写在了山川大地上,写下了历史与未来,成就了云岗的厚度,一匹匹高僧,一代代匠人,用他们的虔诚与技艺铸就了云岗鲜活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见惯了云冈造佛的高大壮美,也不可错过石窟中这些经典生动的细节。佛像的站卧姿势,面部表情,衣着装饰所有细节都刻画的精准到位。</p> <p class="ql-block"> 千年万佛立岩中,淡对人间岁月浓,人来看我皆一面,我看人却万千重。</p> <p class="ql-block"> 任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华严经》中说境由心造,世间种种,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无所动。</p> <p class="ql-block"> “谁使生成貌岸然,娑婆世界起波澜。扪心五指竟何意,忍作千年壁上观”</p> <p class="ql-block"> 梦底音容岂过时,三更犹读那年诗。</p> <p class="ql-block">  往事越千年。大佛面带着微笑,如沐春风,笑对世间的起起伏伏……</p> <p class="ql-block"> 伟岸端庄的大佛似笑非笑,似嗔非嗔,目光炯炯地俯视天地众生。</p> <p class="ql-block">  第20窟露天大佛是云岗的代表与象征。主佛高13.7米,双肩齐挺强健,高肉髻,广额丰颐,长目高鼻,长相无比俊美。手结禅定印,质地厚重的袒右袈裟,衣纹凸起,具有健陀罗造像遗风。大佛健硕挺拔的身躯,气势雄浑的神情,突出表达了鲜卑民族的强大,是中国早期石雕艺术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19年我和丹爸曾经来过一趟云岗,而这一次才真正感受到了石窟雄伟的旷野之美。无论你从书本还是影像、屏幕上看过多少回,都始终无法代替你亲自面对它时的瞬间惊艳!余秋雨先生说:“中国的视觉艺术不能仅仅从卷页、书谱当中看,它最伟大的作品生长在长天大地之间,在边远地区的荒原上,在北部的山冈上,在那些地方,它显得那么伟大,那么宏伟,又那么孤独……”这是对云岗旷世雄壮之美的经典概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历史在苍凉的晋北留给我们令人难以琢磨的厚重。石窟内禁止游客拍照,可我想把石像多映一点在脑海里。于是,跟着讲解员从第5窟至20窟走了一遍。告别讲解员,我又返回第5窟,慢慢的重新观赏了一遍。千年前的古人用自己虔诚的心一锤一锤将自己心中的佛凿出来,这是人与佛的对话。我来到这里,不奢求触摸旧时帝王、将相的生活场景,只想慢慢的体会他们旧时曾经留下的足迹……但无论我的心多么的虔诚,匆匆一日之行也依旧很难惮悟这洞窟里深藏着这许多的神秘和庄严。恋恋不舍的离开云岗时已近午饭时间,打车直接到凯鸽酒楼。</p> <p class="ql-block">  酸菜羊肉汤,一家吃着十家香。</p> <p class="ql-block"> 美食也是一种记忆,嗅觉和味觉的记忆会比声音和画面来的更难忘,一种味道和吃食会让你念念不忘过去许久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想起19年和丹爸在凤临阁吃着“天下第一”的烧麦,那叫个香!遗憾的是凤临阁因疫情关门,这一次没有吃到凤临阁的烧麦……</p> <p class="ql-block"> 吃过饭,回旅店小睡。醒来已近四点,和丹爸蹓跶至和阳门。护城河结冰了,小朋友们在冰上撒欢。</p> <p class="ql-block"> 穿过和阳门步行到法华寺。法华寺因一座白塔和一部《法华经》而得名。寺院错落有致,左右对称;塑像灵动丰润,形象生动;璧画色彩丰富,人物众多。延中轴线为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法华塔、藏珍楼。</p> <p class="ql-block"> 寺院内的白塔是大同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在风雨的侵蚀中屹立了600多年。夕阳下,悠悠古塔宁静中释放着博爱,见证着历史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 精美绝伦的琉璃山门屏蔽了外面的喧嚣与繁华,整个寺院就这样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 夕阳的余辉下,诺大的寺院,一览无余,一片宁静!</p> <p class="ql-block">  法华寺长长的红墙冲击着我的眼睛,摇曳着我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从法华寺往前走,代王府大门紧闭,门前正在进行春节民俗表演。代王府对面是九龙壁。</p> <p class="ql-block"> 九龙壁是明太祖朱元璋十三子代王府前照壁,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现存九龙壁中建筑年代最早、最高、最大、最壮观的一座,堪称中国九龙壁之首。使用孔雀蓝、绿、正黄、中黄、浅黄、紫等色由琉璃构件拼砌而成。九条飞龙气势磅礴,飞腾之势跃然壁上。巨龙之间以云雾、流云、波涛、山崖和水草相隔相联,五彩斑斓,蔚然壮观。</p> <p class="ql-block"> 大同九龙壁的9条龙不同于故宫九龙壁,它均为侧向。正中心一条坐龙,正对王府中轴线,昂首向前,形态雄健,目光炯炯。</p> <p class="ql-block">  巍峨端座的九龙壁前修筑了倒影池。还记得19年元宵节和丹爸在大同古城墙内看灯展,仿制的九龙壁大型灯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俩。看上去,月隐日升,金光万道,九条巨龙仿佛冲破雾霭,腾身游动,万缕金光在龙身上闪耀,龙身抖动,昂着摆尾,盘绕弯曲,翻腾,仿佛真龙再现。池前的倒影池让壁上的九条龙平添了许多动感,人行桥上,月移龙游,真可谓匠心独运,如梦似幻。丹爸当时误以为倒影池是真水池,竟用手去触摸,幸亏工作人员及时劝阻,闹了个不小的笑话!</p> <p class="ql-block">  从九龙壁一路向前,过纯阳宫,到古城墙南门,彩车观赏点是从南门至鼓楼。来的有点早,暮色苍茫中的城墙雄壮中增添了几分柔美,先上城墙走一走。</p> <p class="ql-block">  七点四十分,一辆辆花车从瓮城中开出,灿烂的彩车灯光与柔和的夜色交相呼应,流光溢彩!真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  看完花灯彩车已近九点,一路慢行回旅店。半路偶遇“顺意凉粉”店,进去吃个夜宵。</p> <p class="ql-block">  滑滑的凉粉,晶莹剔透,拌以辣椒、蚕豆,豆腐干和自制红油,吃起来凉滑爽口,鲜香够味!</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早起,昨夜的夜宵没消化,早饭未吃,八点出发到府文庙,进行一场精神文化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大成坊,棂星门跃入眼前。来的有点早,还未开门。</p> <p class="ql-block">  沿途路过一所民宅,上书“状元第”。</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这是一座六柱三间五楼柱出头带头拱的木牌坊。云柱高耸,云冠生辉,古朴中带着庄重,精美中尽显宏伟。</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外左右两侧各有一幢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碑,以表对孔子的尊祟。 </p> <p class="ql-block">  穿过棂星门,过仪门,即到泮池。泮池有振兴学业的说法,四周挂满了红色许愿牌和祈福带。和丹爸把祝愿写在上面,系在池旁菩提树上,带着发自内心的希冀默默地传达心愿!从池中间的状元桥上走过,心中竟莫名的升腾起一种自豪……</p> <p class="ql-block">  心向菩提默许愿,希望美好都成真!</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的门楣上“斯文在兹”,蕴含着“郁郁乎文哉”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大成殿是尊经阁,阁前是一尊3米多高的汉白玉孔子雕像。只见“千言道经贯古今,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先师眉目有神,双手交叉于胸前,一旅学识高深又谦躬的哲人形象。</p><p class="ql-block"> 仰望先师,肃立而敬。少时所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时竟在脑海中回想,仿佛感受到他仁、义、礼、孝、悌的精神内核,崇拜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从文庙绕城墙南行,南门的对面就是善化寺山门。山门外立有一座五龙壁,始建于明代。造型精美,雕工精细,很是壮观。善化寺不收门票,扫码从山门一侧的小门进入。</p> <p class="ql-block">  主要建筑群沿中轴线坐北朝南。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后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左为文殊阁,后为普贤阁。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有致,渐次展开,左右对称,主次分明。是现存辽金寺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圣殿建造于金代,采用辽金盛行的减柱法,梁思成对该建筑评价“伟大之斗拱,深远之檐出,屋顶和缓之斜度,稳固庄严,含无限力度”。我不懂建筑,匆匆一瞥,觉得这殿堂磅礴大气,古朴雄浑。</p> <p class="ql-block">  向三圣殿后方行走,可见辽代遗构的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七间,采用减柱法,正面供奉大日如来佛,两侧是东方阿闪佛,南方宝生佛,两方阿弥陀佛,北方微妙闻佛。这五方佛法相庄严,凝重典雅,衣纹流畅。是中国内地现存最早的辽金彩塑密宗造像。</p><p class="ql-block"> 莲座下方弟子、菩萨侍立。两侧是二十四诸天造像。这些彩塑神态各异,性格显明,充分体现了辽金时期北方民族与汉族的交流与融合。塑像既有唐宋造像的圆润丰满、雍容华贵又有游牧民族的豪放雄洪之气势,堪称辽金瑰宝。</p> <p class="ql-block">  普贤阁建于辽金时期,是重檐九脊顶楼阁式建筑,两层三间,采用平座暗层建造手法,古朴精巧。</p> <p class="ql-block">  文殊阁旧建被毁,现存为近现代重建。</p> <p class="ql-block">  从善化寺门口出来,正赶上鼓楼前元宵节民俗汇演。站在路边喜滋滋的观看……</p> <p class="ql-block">  鼓击锣敲迎福景,龙腾狮舞伴春声。</p> <p class="ql-block">  如果要了解一个城市,最好去博物馆看看。博物馆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千古记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窗口。大同博物馆,座落在御东新区,外形很奇特,整个建筑形体环绕中央大厅以螺旋形的空间结构环绕形成一个整体。</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曲面建筑,远远看过去象一团萦绕的云雾,又象一座连绵起伏的山岭,一座沧桑古朴的石窟。云水相和,美仑美免。据介绍设计理念源于武周山的云岗石窟,整体外观象一座绵延的山岭,外壳的窗面则象云岗的一个个洞窟。走近一看,是大同大剧院。它正对着大同博物馆。时间原因,未曾进入室内参观,只在外面匆匆一瞥。</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里最让我震憾的就数这一件司马金龙墓俑群。这个雄壮的墓俑群是北魏军阵的缩影。整个队伍分为导骑、骑行仪卫俑、步行仪卫俑、步行戎装俑、侍从俑、甲骑装俑。士兵们头戴盔甲,左手勒缰,古手举兵器,整装待发,威风凛凛,生动地再现了鲜卑铁骑的雄风。</p> <p class="ql-block">  宋绍组夫妇墓俑群,是墓主人出行仪仗队列的再现。以墓主人乘坐的华美牛车为中心,武土俑与先导车前引,重骑兵与鞍马殿后,组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出行队伍。</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马和鳖甲式顶陶牛车。</p> <p class="ql-block">  石雕武士俑,身穿铠甲,手拿重装盾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回望大同之行,它让我放下了疫情对生活的麻木,重温“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让我舍去了多余的欲望,回归“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让我充实了精神的匮乏,在心中种下“清风徐徐至,微云缓缓过”的佛性之花,去感悟,去体会,红尘修行,看淡,放下,舍得……</p><p class="ql-block"> 再见,大同!后会皆有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