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 历代帝王庙

山人

<p class="ql-block">历代帝王庙俗称帝王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 明嘉靖十年(1513)始建,其原址为保安寺。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是明清两代皇帝崇祀历代开业帝王和历代开国功臣的场所,其供奉历代帝王167位、功臣79位。从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年间,在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朝历代帝王和部分文臣武将的皇家庙宇。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对历代帝王的祭祀,古已有之,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在南京创建历代帝王庙,对以往历代帝王的祭祀成为国家正式的仪式,定期举行。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和没有继承人的大明王朝,经过群臣的商议,被封在湖北钟祥的兴献王朱厚熜被指定为皇帝,他带着稚气和兴奋从钟祥来到了大明王朝的帝都北京,继承属于他的皇位。</p> <p class="ql-block">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他想的那么顺利,因为他是以藩王身份承继明朝大统,在法统上很难与太子继位相比,所以嘉靖皇帝朱厚熜开始在北京保安寺的基础上新建了规模宏大的历代帝王庙,并将自己的父亲朱佑杬封为皇帝,供奉在历代帝王庙,以提高自己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北京历代帝王庙号称北京“三大皇家庙宇”之一。历代帝王庙坐北朝南,最南侧有一影壁,与山门隔街相望。大门两边有八字墙,下有汉白玉石台阶。庙门的两侧还各有一座下马碑,上面用了六种文字雕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8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走进第一院落,在东掖门内通道东侧是钟楼,黑琉璃筒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顶调大脊,各面阔三间,现内悬铜钟已无存。</p> <p class="ql-block">东院落是神库、神厨、宰牲亭和井亭,是祭祀前制作贡品的地方,现在里面还有三皇五帝与百家姓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与第一道大门正对的是“景德崇圣门。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周绕以汉白玉石护栏,前后三出陛,中为云山纹御路。景德崇圣门原本叫景德门,“崇圣”二字是乾隆皇帝后加上去的,用以表明他不忘祖业、尊崇先代帝王的圣德。</p> <p class="ql-block">景德崇圣门按照朝廷的礼制,平常必须紧锁,唯有当朝皇帝来帝王庙亲祭历代帝王时才能打开,它是专供皇帝出入的。</p> <p class="ql-block">景德崇圣门两侧各有一角门通往中院。这两道角门叫掖门,也是黑琉璃筒瓦绿剪边歇山顶调大脊。掖门在皇帝亲祭时供大臣们出入的。倘若皇帝遣官致祭,也走掖门。</p> <p class="ql-block">走进景德崇圣门,东、西各有配殿和燎炉。</p> <p class="ql-block">东配殿南边是一座绿色琉璃燎炉,是皇帝祭事专用于焚烧祭祀历代帝王的祝文、神帛 等用品。</p> <p class="ql-block">西配殿南边是一座青砖燎炉。是供遣官焚烧祭事历代文臣武将神帛等用品的。</p> <p class="ql-block">景德崇圣殿处于布局的中心位置。该殿是重檐庑殿式建筑,和故宫的太和殿是一个级别。</p> <p class="ql-block">景德崇圣殿,东西两侧有四座御碑亭,从外观看,四座碑亭外形相仿,皆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外檐金龙和玺彩绘。亭内巨碑、碑趺加之海水江崖石雕地面,均体现了皇家的最高等级。从年代看,除东南碑亭为清朝雍正时期所建,剩下三座皆为清朝乾隆时期所立。在这四通御碑中,唯有正西碑亭内石碑略有不同。因其碑身光滑如镜,并无半字镌刻,故又称“无字碑”。</p> <p class="ql-block">每座石碑都非常的高大,记录着重修殿宇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走近正西碑亭,映入眼帘的便是碑额上浮雕的巨龙。龙头前探,龙尾向东翘起,居高临下,威武异常,似有向下俯冲之感。碑身与碑额为一整体,碑身光滑无字。</p> <p class="ql-block">碑趺所用造型并非常见的赑屃,而是采用了一种类似于“龙”的造型,亦可称为“龙趺碑”。该碑趺体量硕大凝重,雕工细腻,造型生动。龙身满覆鳞甲,腮边鬣毛飘逸,两眼怒目圆睁,四肢刚劲有力。龙身周围还采用浮雕手法雕刻山石,与地面海水纹饰相呼应,取江山社稷之意。碑趺下有青白石水盘,雕有海水江崖图案。水盘四角漩涡内分布鱼、鳖、虾、蟹,四周水浪中还雕有数只瑞兽,在浪花中若隐若现。</p> <p class="ql-block">正殿为景德崇圣殿。景德崇圣殿之名,寓意为“景仰德政,崇尚圣贤”。它的建筑,无论在形制上,还是在柱、梁、瓦、彩画等各对象上,都显示皇家建筑的尊贵与气派,属最高规制。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大殿高21米,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外檐金龙和玺彩画,标志着“九五之尊”的帝王礼制。殿前月台宽敞,建筑在高大汉白玉台基之上。殿内60根金丝楠木大柱,天花是旋子彩画,地面铺满了金砖。</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殿,殿内悬有乾隆帝的御联和匾。匾上有“报功观德”4个大字。正观就能看见一整排的神龛,里面摆放的就是188位皇帝的红色牌位,可惜这些都已经不是原来的文物了。</p> <p class="ql-block">这188位皇帝按照朝代划分,分别摆放在7个龛内,在神龛前面,还摆放在牛头,猪头和羊头的贡品,这就是祭祀级别中最高的一种。大殿的两头还陈列着祭祀奏乐用的礼器,祭祀典礼时会在大殿外的月台上演奏。神龛最中间的是三皇:伏羲,神农和黄帝,还有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p> <p class="ql-block">两边则分列着夏朝14个王,商朝26个王,周朝32个王,汉朝18个皇帝,三国东晋8个皇帝,南北朝14个皇帝,唐代16个皇帝,宋代14个皇帝,辽代6个皇帝,金代6个皇帝,元代11个皇帝,明代13个皇帝。</p> <p class="ql-block">东、西配殿内布置了历代帝王庙从祀名臣展。主题名为“功在社稷,德协股肱”,取自东南碑亭的碑文,为清朝雍正皇帝手书,这也是对历代名臣的最高评价。</p> <p class="ql-block">序厅里高达4米多的浮雕,采用了正东碑亭内龟趺上的江崖海水纹,寓意江山社稷。</p> <p class="ql-block">展览设置了主辅两条展线。主线是87块展板,展板上有人物介绍和凸起的名臣画像。辅线则是将79个名臣按照时代的早晚,分成六个时期,精心挑选了40多件文物,分组排列。</p> <p class="ql-block">展览还精心选用了中国传统的万字纹相连接,组成“万字不到头”的展厅腰线,贯穿整个背景墙始终,象征着名臣所展示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连绵不断,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景德崇圣殿后边是原祭器库,现在展出《回望•选择——明清皇帝与历代帝王庙》。</p> <p class="ql-block">展览划分为六个部分,以文字、图片、实物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与历代帝王庙关系最密切的六位皇帝,即:明朝洪武帝、嘉靖帝,清朝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讲述历代帝王庙的发生、发展过程,解读历代帝王庙所体现的中华统绪一脉相传、未曾间断的历史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崇德尚功、以史为鉴的民族特性。</p> <p class="ql-block">展览还集中展示了庙内现存清雍正、乾隆时期御碑的碑文拓片。</p> <p class="ql-block">还可以近距离欣赏精美的石刻玉册《御笔祭.历代帝王庙礼成恭记》。</p> <p class="ql-block">从景德门的西掖门返回有个西侧院。</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典守房、执事房。是当年工作人员办公居住的地方,比较有意思的是这里还有一座迷你的关帝庙,祭祀着三国名将武圣人关羽,这种庙中之庙的结构比较少见。</p> <p class="ql-block">为何在帝王庙西南角单独兴建一处院落祭祀关羽?据说三国时期,关羽败亡,因为其忠义,在之后的王朝里受到很多帝王的推崇,不断的给与加封谥号,推崇为“武圣”,“关圣帝君”,“伽蓝菩萨”等,这使得关羽不同于别的文臣武将,为了区别等级,单独在帝王庙里兴建了关帝庙,祭祀关羽,这也就形成了帝王庙中的“庙中庙”格局。</p> <p class="ql-block">在京城民谣中有道是:历代帝王庙“有桥没有水,有碑没有驮,有钟没有鼓,有庙没有佛。”走了一趟视乎感到是有事实根据的。</p><p class="ql-block">有桥没有水:历代帝王庙坐北向南,门前并列三座石桥(后来修路拆除了),但桥下并无河流。</p><p class="ql-block">有碑没有驮:历代帝王庙大门前竖立了两座用满、汉、蒙、藏、回、托忒6种文字刻写的“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石碑。此两碑不是由石雕的赑屃驮载,而是立在抱鼓石座上,所以说它是“有碑没有驮”。</p><p class="ql-block">有钟没有鼓:庭院内东有钟楼,西边相应位置却无鼓楼,因此叫“有钟没有鼓”。</p><p class="ql-block">有庙没有佛:由于历代帝王庙虽名为庙,却非佛寺,庙中供奉的是自三皇五帝至明末崇祯188位帝王及79位贤臣的牌位,所以说它是“有庙没有佛”。</p><p class="ql-block">历代帝王庙真的很独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