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尔瑨履历表的探讨

忘忧草

<p class="ql-block">赵尔瑨履历表的探讨</p><p class="ql-block">赵加志</p><p class="ql-block"> 景芝后曈赵氏家族是名门望族,人才辈出,方圆百里影响甚大。近几年,景芝赵氏许多热心族人,倡议要修族谱,继承先祖修谱传统,增强家族的亲情,是一件功德的好事。可出现了赵尔瑨、赵录绩二位先辈的履历表,里面列入了诸城兰家村赵氏几位先辈的名,立即就有景芝赵氏几位族人就证明履历表几位先辈就是失散数百年的景芝赵氏几支后人。这一说法引起了景芝赵氏族人许多争议,因为,景芝赵氏家族六次修谱没有一点相关记载兰家村赵氏的资料,而且《兰家村赵氏族谱》也没有一点写景芝赵氏家族信息.充分说明兰家村赵氏与景芝赵氏不是一个老祖。如果是一个老祖,尔瑨,录绩二位先辈在几次修谱中不就写入《景芝赵氏族谱》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尔瑨先辈为什么列入兰家村赵氏几位先辈名?怎么认识的?是什么关系?等等疑问,我决定抽出时</p><p class="ql-block">间寻找资料,澄清这些疑问。 终于在赵俪生先辈写的文章,《兰家村赵氏族谱》和李春颂先生著《李氏家记》记载中找到了线索和答案.现写出来,不妥之处,敬请家人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 赵俪生先辈在《安丘文史资料》第五辑书中写了一篇文章"记我的三位祖父"文中写,我的三位祖父一位是家祖父(尔瑨),两位外祖父(郭金范、郭金篆 ,诸城城里人)他们三人都是"举人"学衔,外祖父郭金范是安丘、诸城一带,大家争聘的馆师,被聘到东庄子当族伯(录绩)的老师,族伯家富有,有田三十顷(三千亩),我家穷,请不起自己家的馆师,我父只好寄学族伯家里的学馆里,我外祖父看到我父亲才华可喜,就将大女儿许配了。从文中知道赵尔瑨和郭金范是儿女亲家。《兰家村赵氏族谱》记载,郭金范是兰家村孟九(履历表里成员之一)的孙女婿,郭金范先生的老丈人是兰家村赵氏,亲家是尔瑨,又是录绩的老师。可以确定,金范先生起到了尔瑨认识兰家村赵氏重要的纽带作用 ,要不尔瑨还不知有个兰家村。尔瑨在写履历表之前,肯定要做许多功课,列入的每个人和自己是什么关系 ,这也是最基本的常识。金范先生对兰家村赵氏(可能金范先生也在兰家村教学,成了孟九的孙女婿)比较了解;又长年在东庄子教学对景芝赵氏更清楚、知道兰家村赵氏的老祖不是景芝赵氏始祖赵太平,但都是赵氏家族,又相距这么近,双方都是名门家族,便让尔瑨先辈把有功名的几位兰家村赵氏先辈写入履历表了。这样也增加了兰家村赵氏在当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和景芝赵氏更增加了亲情。那时家族观念浓厚。但在原则上双方都不能违背老祖的祖规。</p><p class="ql-block"> "清代浙江乡试朱卷履历表的分析"一文说,"朱卷履历表记录了,同族亲属、远亲、表亲、姻戚、老师”。"同族”就是一个家族,只要是一个姓(有点功名)双方同意,就可以写在朱卷履历表中。履历表没有像那几位族人说的那么神密、玄乎!当时就是考生的个人档案。如果有那么严格,尔晋先辈不可能为了写上兰家村几位先辈的名,毁了自己的一生的功名前程吧!当时是为了显示家族有功名身份的数量 ,人才济济家族强大荣耀,有名者 都感到自豪!安丘文史专家李春颂先生,多年前送我一本《李氏家记》书中就收录了景芝后屯村清末"举人”李国光先辈履历表(附图)就把高密李元直(进士)兄弟几人写上了。李春颂先生和我说,李元直和景芝东南前曈李不是一个老祖,是同宗(都姓李)不同祖(不是一个老祖),在清代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现在随着网络发达,在网上能搜集到很多"举人","进士"的朱卷履历表图片,有专业人士和一些大学老师写了很多有关朱卷履历表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兰家村赵氏源流考"一文记载,赵俪生先辈说:"后疃赵氏在胶州湾有三百条风船往返于南方沿海做生意”。巧的是兰家村赵氏也有数艘风船,往来南方做生意。前文俪生先辈一文讲,“录绩家有田三千亩”,可以想像三千亩田是什么概念。九二年,我去东庄子请教赵熙如(录纯)先辈,熙如先辈说当时录绩家的地南种到诸城、北到昌邑、东到高密,安丘不用说了,可见规模之大!</p><p class="ql-block"> 简单介绍一下履历表写入的几位兰家村赵氏,《兰家村赵氏族谱》记,允恒"历署咸阳西乡县县丞升署州州同知"、蒲玉"驰封奉政大夫",孟九“庠生乡饮大宾”,范九"道光举人”.学召"都察院经历”等,每位先辈都是社会名流、知识渊博!难道他们连自己的老祖是谁都弄不清楚?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还要等到一百多年后,见到履历表列入的兰家村几位先辈的名字有景芝赵氏几位族人说是失散数百年的二支后人!这样的观点是不是打兰家村赵氏几位先辈的脸啊?</p><p class="ql-block"> 修族谱就要以族谱为重要依据,没有确凿证据,不能节外生枝!我们不能数典忘祖,尤其不能无证据盲目追随轻率地乱其分流血脉,不要做愧对列祖列宗的事情!应该继承和发扬祖上的功德伟业,佳言懿行。文化建树,族风训诫等优良传统上。提醒家人们在修谱问题上莫忘态度上的严肃和端正。</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