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大闲人</p> <p class="ql-block"> 山西省太原市城区东南,向山脚畔的永祚寺双塔,又名凌霄双塔,是太原现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这两座形同孪生的姊妹塔,一个是先建的“文峰塔”,一个是后建的“舍利塔”。双塔巍峨俊秀,相映成趣,是我国双塔之最。</p> <p class="ql-block"> 二○二二年十二月十七日下午,我们来到永祚寺。寺院周围新植了数以千计的树木花卉,林木茂盛,道路平坦幽静。大寺中有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的寺院大殿,即大雄宝殿、三圣阁、两厢方丈和两廊配殿。还有近年来新建了嵌满“宝贤堂集古法帖”和“古宝贤堂法帖”两套珍贵碣石的碑廊。以及收集和荟萃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石雕、石刻、石碑。</p> <p class="ql-block"> 永祚寺的最后一处院落──上院。上院也称塔院,位于寺院中轴线的东南方,是永祚寺地势最高的地方。久已闻名遐迩的那两座大砖塔宣文双塔,身披霞光,巍峨并峙,直冲霄汉,傲然屹立在塔院的东南、西北两隅,两塔相距约四十余米。遥望二塔,高度相当,风格协调,古韵幽幽;近观二塔,方见其各有精妙──东南塔为素砖砌体,塔上雕刻清素,塔身收分很小,直径相同,故而挺拔壮美;西北塔为重檐<span>叠</span>栋,斗拱翘檐皆为雕砖叠砌,琉璃剪边,雕刻精细华丽,塔身收分明显,外形秀丽俊朗。</p> <p class="ql-block"> “文峰塔”始建于明代万历中叶,大约在万历二十五年至三十年之间(公元1597——1602年),距今380余年。文峰塔没有塔基座,仅开一门,上下直径几乎相同,没有明显收分,外形呈直线形,塔身向西北微微侧倾。“舍利塔”晚建几年,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建成,并新建了寺院的三座大殿,形成了“两峰插天”,“楼阁巍然”的大观。舍利塔上下直径相差很大,有明显的收分,尤其是七层以上更为突出,使整个塔的外形呈弧状流线形。13层塔檐都用孔雀蓝色琉璃瓦砌出晶莹美丽的边<span>缘</span>。</p> <p class="ql-block"> 永祚寺双塔尽管有些不同之处,但同属于明代中叶的作品,平面都是八角形的十三层建筑,高低也仅有2厘米之差。塔身都为青砖研磨对缝砌成,塔上的斗拱、飞檐、枋、椽、柱(垂柱),均为青砖仿木结构砍磨而成。这种<span>仿</span>木作的青砖结构,比真木结构更显华美耐久,别具一格,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近看细<span>观</span>,惊叹它的精细奇巧,欣赏它匀称的结构和柔美的曲线,感叹双塔54米多的身高。我们<span>反</span>复绕塔观看,享受着难得的视觉盛宴<span>。</span>追寻它久远的历史气息。</p> <p class="ql-block"> 游过双塔已是黄昏,游人已散,风也更小了。初冬的树木已经落尽了叶子,尚柔软的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摆。华灯初上,我们回望青砖甬道尽处,永祚寺青瓦红墙,龛阁玲珑,古香古色。高低错落的梵殿之中,古老的明代双塔在暗淡的余晖中相伴矗立,古朴华丽的倩影显得肃穆、恬静、幽深。</p> <p class="ql-block"> 二○二三年元月 于天津</p>